前幾日心血來潮打開了HamiVideo上的《灌籃高手》動畫來看,我不太記得劇情,也忘記它究竟畫到哪個橋段終止下來,只記得那個沒有網路的時代,這部動畫在電視台不斷重播、重播再重播,即使看過無數次,也在心裡咒罵過無數次動畫的拖沓,卻每每在那個初初開場的燈光亮起、響起籃球場邊的歡呼聲時跟著哼起:眩しい陽差しを背に 走り出す街の中 たたかれた いつものように肩を⋯⋯

我一直不太記得我究竟有沒有過「籃球夢」?我的高大一直都是學校裡任何運動項目會被想起的身材,但我卻不喜愛團體生活跟那些枯燥的練習,以致於我始終都沒有進入任何一個團體隊伍裡。

Read More →

我常說一九七七年以後出生至一九八○年這幾年出生的孩子,好像消失在台灣的「世代」排序之中。我們前有野百合世代,接著迎來免試入學的一代,再來是野草莓、太陽花世代。這個六年級末段班好像跟社會運動就是沾不上邊,我們經歷過「不能說台語」的小學前段、我們剛識字時台灣還在戒嚴,我們上國中前後解嚴、野百合學運、六四天安門爆發,跟唱著〈歷史的傷口〉,開始決定我們的青春。

我們的青春,從國中畢業以後就畫出不同的路線,決定我們與這社會的連結是深或淺,我們關心社會議題、參與社會運動的腳步,也許從那一刻起,就形成極大的分野。在我們選擇繼續升學,或是選擇「一技之長」作為我們人生的發展時,定下我們與這個社會的親疏遠近。 Read More →

台灣拍一部與棒球有關的青春電影不奇怪,如《KANO》看完到日本關西去,還得到甲子園棒球場看看那歷史館,再在有《KANO》的標記前拍張照、打個卡,以示對棒球的熱愛。就連喜愛籃球、熱愛籃球的《灌籃高手》迷都不免到日本鎌倉那個平交道留個念,以示青春對於運動的熱愛。

關於「運動」的電影,台灣拍得不算少,那些「力爭上游」為了「有個好將來」的故事,總是鼓舞不少躁動的青春,也收留無出發洩的熱血。台灣拍這類電影不足為奇,但香港要拍部跟「運動」有關的電影還真不常見,特別是在香港不太盛行的運動:棒球! Read More →

Michael Caine as "Fred" and Harvey Keitel as "Mick" in YOUTH. Photo by Gianni Fiorito. © 2015 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Michael Caine as “Fred” and Harvey Keitel as “Mick” in YOUTH. Photo by Gianni Fiorito. © 2015 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最近進電影院看電影都會莫名地睡著,像看小說一樣,只要沒有對話、太過緩慢的劇情推進,我就會不小心睡著。也許是太放鬆了也說不定。(哈)

沒有看過《年輕氣盛》的導演前一部作品《絕美之城》,每個聽到我說喜歡《年輕氣盛》這部電影的人,都會向我推薦這部片。 Read More →

柯景騰曾經跟沈佳宜說:「我敢打賭,十年後我連log是什麼鬼都不知道,照樣活得很好。」沈佳宜答:「人生本來就有很多徒勞無功的事。」──九把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基本上,我考完聯考我就忘記log了。)

如果青春是一場徒勞無功的掙扎,那麼,愛情一定比起log還要難取捨,即使你知道「可能會徒勞無功」,也不想輕易的捨去,那些你不知道將來到底有沒有用的堅持。 Read More →

一直到很久以後,想起那些事情,都是跳躍的、片段的,有一點微笑,有一些眼淚。於是,青春就這樣過去了。

兩次看《渺渺》,我都有種「被截斷」的感覺,畫面或者是劇情,總是停在很奇怪的地方,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那些停頓總讓我很想在心裡罵聲「幹」,直到第二次看完的隔天早上,我坐在電腦前,打下了這段話「凌晨在空曠的電影院看著。在想,究竟是哪裡讓我不喜歡了呢?想了許久,等到某一個橋段出現我才知道哪裡了。可能是每一場和每一場的串接都有點奇怪。原先不以為意,但看著看著就覺得卡卡的。但一早醒過來,想著這件事,又覺得這樣子的卡住,或許是一種觀看過去的記憶方式,不太可能完整的呈現。」然後我就比較能夠接受那樣被截斷的不舒適感。

十七歲,是個美麗的年紀,幾乎要講這樣的青春故事,都要始於十七歲。從喜歡一個人、一件事、一首歌,甚至只是個不怎麼樣,坐在校園裡發愣的動作,都是從那幾年開始。渺渺是、小璦是、陳飛和小貝應該也都是。當記憶封存,陳飛走到下一個年紀,渺渺則正在進行,誰打動了誰?除了渺渺喜歡陳飛之外,渺渺也打動了將自己封閉起來的陳飛。當陳飛拿著那張「靛青色」的DEMO時,或許也找回了十七歲對生命的感動。

如果把青春攤開來看,喜歡的對象是誰,好像沒有那麼強烈的意識,一定要是什麼樣子的,純粹的憑藉著「感覺」。那種感覺像是對喜歡的確認,慢慢的延伸,慢慢的堆積著,輕輕的拿起,走過的時候,輕輕的放下,等到哪天再回想起來的時候,就是或酸或甜的記憶了。至於要不要說出「你愛我」或「我愛你」的原因,好像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我特別喜歡范植偉在劇中一直戴著耳機的樣子。不說話的時候,他在自己的世界裡,范植偉演得相當有感覺,也讓人墜入了那種用安靜包覆自己的狀態。(好啦!我是因為他去看的。)劇中也還有其他類似像陳飛這樣,將自己窩在安靜氛圍的橋段。像是渺渺自己離開同學一個人的時候、像是小璦把自己關在家裡切洋蔥的畫面,我都很喜歡。我總覺得除了人群、精采豐富的生活以外,那種片刻的安靜是必須的,即使已經過了那種隨隨便便就憂鬱起來的青春。

要不要拿來跟《藍色大門》比一下呢?哼哼,不要。記憶是不同的東西,即使在同一個時間裡的兩人,記憶青春的方式,也都不同!喔還有,我其實一點都不覺得它是同志片!

《渺渺》Miao Miao/2008出品
導演:程孝澤    編劇:蔡怡芬、程孝澤
演員:柯佳嬿、張榕容、吳慷仁、范植偉

官方網站:
http://www.miaomiaoevent.com.tw
http://miao.pixnet.net/blog

《On the Road》
(陳飛讀的書)

P.S
圖片來源:《渺渺》官方網站
高雄微冷。
看了兩次。(我今年真是瘋了,好多電影都要看好幾次。)

換日線的話:不知道要講什麼耶!XD……好啦!我愛范植偉。XD

九九年,南方的春天,已經忘記那些理由,我開始用那堆我喜歡的筆,畫下一些圖,搭著一些字,想說記憶些什麼。九九年前我寫詩(說是詩,不如說是歌詞),我也畫一些長得像自己的圖,把它一一做成小書籤,送人。畫下這些日記的時候,並不知道有那麼一天,網路世界會有那麼多人,會靠著筆,畫些什麼,甚至出版,或者出名。

記得在畫下這些日記之前,不見過一大包的筆,每天都被我帶著四、五十支各式各樣的筆。還記得,那時一直在尋找著「軍綠色」的色筆,即便筆袋裡已經有很多很多顏色,但就是缺少這麼一支,還沒找到它之前,整袋筆的消失,更是讓人開心不起來。

後來,我仍舊一支一支的將那些紅的、黑的、黃的、藍的、咖啡的、橘的……各式各樣的筆買齊,而且就在某一天,我找到了那個「軍綠色」,但我的畫畫日記,很短暫,只維持五天。(3/11~3/15。笑。)

年少的時候,總是喜歡追逐流行。正紅的NIKE,打球的時候一定要讓它NIKE一整身;一家接一家開的M(麥當勞),學校前就有這麼一家,不吃餐也要點個薯條;別人有我也要有的walkman,我有CD隨身聽,但那時還買不起燒錄機,所以還是依舊用雙卡式的收錄音機,將自己愛聽的歌錄成一張卡帶;正在興起的網路,別人還沒有,我卻已經擁有好幾年的電腦。

當時,我一直以為,我會這樣一直畫下去,將每一天經過的事,都用筆畫下來,但它不知不覺的,停止住了,而後我再也沒有像那時認真的畫日記。而這些被我收起的日記,也在前兩年搬家時,才又被我找出來。

看著被自己畫一整身NIKE的感覺,真是覺得幸福,只有還是孩子的時候,花錢那樣不手軟,縱使已經是很盡力的存錢,且挑那些最便宜的鞋款,對現今賺錢還不夠生活支出的自己來說,那個年代,是真的無憂無慮!

只是,我們終究會脫離年少,終究會在流行裡面,慢慢的找自己適合的路。我不再穿NIKE一整身,不再吃M,不再錄錄音帶,不再追逐流行。

就在前一陣子。我開始又,慢慢的買筆,一支一支,大概不是又要畫些什麼,只是覺得當經過那些流行之後,可以替自己保留的,要一一的保留住。替自己留一點什麼,留些時間想一些什麼,應該對心是一種安穩吧!我想。

(軍綠色啊~~好遙遠的記憶,每天,都迷戀著軍綠色!)

P.S
還有好幾張日記哩!再PO好了。
喵的,要是多畫一點,搞不好真的能自己搞本書來看。
丫不是說要變暖,怎麼台北還是冷?

換日線的話:青春啊!

印象中,我不記得我有什麼話是沒跟誰說而感到惋惜的。像是那種「我喜歡你」、「我想跟你在一起」,或者是「我愛你」這類的話,我好像都沒有忘記說過。從很小的時候,看著「超級星期天」的超級任務時,我開始思考,有什麼樣的人,是我希望藉由「超級任務」去尋找的,那個時候,腦袋想不起半個人,現在,大概也約莫是這樣的狀態。

只是,有一個人。我沒能把握,她是不是還記得我?是不是會記得有兩年的她的生命裡,她陪伴著一個人。我曾經企圖用Google,用她那跟我一樣特別且文藝的名字,尋找她。有沒有找到?有。但我未曾主動出擊,因為我始終想不出來,就算再見面了,我還能跟她說些什麼?

是這句:「謝謝妳陪我的那兩年。」嗎?我也不知道,這個年紀的我,是不是還能夠,很狗血的,說出這句很害羞的話。

獨來獨往。通常是記憶中,我對別人的某一種態度之一。我不喜歡群體生活,特別是我班上的那種氣氛,我討厭同學「唯利是圖」的表情。圖些什麼?分數?老師的好印象?群體生活裡,那種團體的歸屬感。對我來說,這些東西很多餘,尤其是上高中以後,而獨來獨往便變成我給同班同學唯一的印象。

有趣的是,每一個階段,老天都會派一個像她一樣的角色陪在我身邊,聽我說話,跟我聊天,當月考完的下午,我不想回家的時候,可以去她家閒晃到晚餐該回家的時間,甚至那難得掉下的眼淚,也是在她面前滑落。

有一次,下課完我在籃球場上因為爭球場的事件,幾個籃球隊的同學,因為要打全場球,便不客氣的要我離開籃球場。我不退讓,也不正面衝突。當時情況一度要形成一群人圍毆我一個,我們雙方僵持了好一陣子,也許是因為我們其實都算熟,所以對方沒動手;也許是我強烈表明我不會離開的態度,讓他們就此作罷!而究竟為什麼?我也不清楚,我只記得她下課到球場找我時,聽見我敘述這件事的時候,很氣憤的連平時都不會開口罵的三字經,都罵出來了。並且告訴我,如果對方敢向我動手,她也不會放過那些人。

我記得,最後一次我們碰面的時候,是兩個人都畢業後,我回學校打球的時候,遇到她穿著另一個學校的制服。沒有太多交談,大概只是互相點頭而已!我不知道她知不知道,關於她陪伴我的那兩年,至今我都深刻的放在心裡。

從小,都是我站在別人前面,扮演那個保護別人的角色。那是我第一次明白,還有這麼樣的一個人,願意站到我的前面,為我擋下一些什麼,即使她比我矮小,她都願意為這個她陪伴的人,奮力一搏。

我的學妹,謝謝妳!

P.S
朋友傳一個網址給我http://blog.yam.com/if_blog/問我寫不寫「如果我們在部落格中相遇」這主題,一直想不出誰可以寫,我想就寫我這個學妹吧!
最近其實想寫很多文章。如果更新太快,要記得看下一篇啊!天氣變暖了。雖然說明天好像又要變壞了。但我喜歡有太陽的日子:)

換日線的話:如果有保持聯絡,我們現在也是十幾年的老朋友了耶!

2006年初,誠品信義店在台北的信義區盛大開張,跨年的那棟滿是煙火的101大樓旁,誠品,看似打造偉大的閱讀世界,但卻以背離我年少記憶的方式,開始以建構一場夢想與現實的對抗。

十幾歲的時候,還沒有摩托車的年紀,我總是騎著我的單車,從高雄的南端,騎到高雄的北端,覺得人生應該是無止無盡的探險,應該必須是塞滿整個腦袋與別人不一樣的事情,應該是要豐富而精采的。比起學校裡的生活,下課騎單車逛大街的日子,才謂活著。也正因如此,當高雄的百貨中心因為五福大統的火災移至三多商圈,和平路上大統內的誠品,是如此用力的拉扯我,不論如何,在單車行徑的路線中,總是得在那裡停留。而我,是那麼的以誠品為榮,用信仰的態度,仰望誠品打造的一切。

總是,同學問下課上哪去,我總是特異獨行,背起書包,掛上耳機,與單車同行,我回答著,去誠品。他們不明白,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我往誠品走。可能是它很特別,它可以聽見別人不聽的、不知道的音樂;它可以看見別人不在意、不清楚的資訊;它可以閱讀別人不感興趣、不討論的書本;它可以讓我一旦走進就覺得生命精采的被重視、被收藏、被保護著。

那樣的年紀,那樣的日子,好像只有踏進誠品,才會相信,這個世界是有這麼一個地方,可以保存生命的不一樣、不完整,好像只有它才能貼近心靈的渴望,告訴自己,與別人不一樣並非是一種錯誤,而是一種特別。因為這樣,我在那裡聽著一開始不那麼紅還堅持自彈自唱的陳綺貞;在那裡閱讀與我年紀不相仿的課題;在那裡堅定知道追求不同的辛苦下,會由心散發一股與人不同的氣味。說是虛榮也好,當我說著「要去誠品」這四個字的時候,心裡的優越感在發芽,但我知道,等我再踏回校園時,我可以告訴別人很多,外面得不到,誠品告訴我的事。

2000年,離開從沒有想過要離開的城市,來到這個資訊過度澎脹的城市,騎著單車仰望誠品的角度不再,面對的只有不加緊腳步追趕就會被拋在後頭的一切,誠品能給我的,慢慢慢慢變成不那麼重要,不那麼必須了。就連一直被保護的「不同」也被這座城慢慢的吞噬。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走進敦南誠品、台大誠品,或者一開始還在的大亞誠品,眼前的驚豔變得少之又少,那些曾經認為特別的印象,也漸漸的模糊,浮現的,是越來越商業,越來越侵蝕「信仰誠品」的念頭。

直到有一天。當我站在高雄大遠百17樓,誠品的TOP10書架前看著幾乎有二分之一的書不在架上,我才能明白。就像當天,我聽著那個地方辦的活動,當主持人含糊的介紹主講人時那種完全沒作功課的時候,我終於相信,我心中那個誠品,真的不再了。講台前的階梯上,坐滿了像我當年一樣,走進誠品是一種優越,是一種驕傲,是一種幸福的人群,而聽見的內容,卻是那樣含糊,或許他們帶著滿足,但我卻以一種帶著逃離的方式,拉著硬是要我進去誠品的姊姊,衝出了誠品。我深怕下一秒,又看見它的污點,污染我年少的夢。

2006年初,為了一場活動,我走進誠品信義店。害怕被染上污點的夢,被我小心的收藏在記憶裡,面對滿是書籍的這棟樓,心裡的感覺除了不知如何看書之外,有的大概就是快點結束這場約,離開這一棟看似以文化知識為名,卻滿溢著人類虛榮的建築。

當我再度仰望誠品,希望看見的是,我年少追逐那些不可知的熱情,而不只是虛無的外表而已!

P.S
很久沒有寫東西,但留給我的話,我都有在看。
感謝很安靜的陪伴。也祝新年快樂。

換日線的話:如果誠品無法帶給我更多的不一樣,究竟要誠品幹嘛?

我喜歡下雨。很小的時候!

若要說『我喜歡下雨天』,還不如說『我喜歡玩水』吧!

記得很小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和家人回潮洲鄉下玩,我們一群人到『來義』,大人、小孩零零總總加起來也有五十個,那時的來義,每年都有山上流下來匯集起來的雨水,可以讓我們這些人,在水裡很快樂的嬉戲著。有一次,在湍急的河水裡,差點丟了我的小命!後來,我就很怕水。特別是那種會把全身淹沒的高度,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學不會游泳的原因。

但是,對於『下雨天』所帶來的雨水,卻是令人充滿著期待。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