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誠品信義店在台北的信義區盛大開張,跨年的那棟滿是煙火的101大樓旁,誠品,看似打造偉大的閱讀世界,但卻以背離我年少記憶的方式,開始以建構一場夢想與現實的對抗。
十幾歲的時候,還沒有摩托車的年紀,我總是騎著我的單車,從高雄的南端,騎到高雄的北端,覺得人生應該是無止無盡的探險,應該必須是塞滿整個腦袋與別人不一樣的事情,應該是要豐富而精采的。比起學校裡的生活,下課騎單車逛大街的日子,才謂活著。也正因如此,當高雄的百貨中心因為五福大統的火災移至三多商圈,和平路上大統內的誠品,是如此用力的拉扯我,不論如何,在單車行徑的路線中,總是得在那裡停留。而我,是那麼的以誠品為榮,用信仰的態度,仰望誠品打造的一切。
總是,同學問下課上哪去,我總是特異獨行,背起書包,掛上耳機,與單車同行,我回答著,去誠品。他們不明白,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我往誠品走。可能是它很特別,它可以聽見別人不聽的、不知道的音樂;它可以看見別人不在意、不清楚的資訊;它可以閱讀別人不感興趣、不討論的書本;它可以讓我一旦走進就覺得生命精采的被重視、被收藏、被保護著。
那樣的年紀,那樣的日子,好像只有踏進誠品,才會相信,這個世界是有這麼一個地方,可以保存生命的不一樣、不完整,好像只有它才能貼近心靈的渴望,告訴自己,與別人不一樣並非是一種錯誤,而是一種特別。因為這樣,我在那裡聽著一開始不那麼紅還堅持自彈自唱的陳綺貞;在那裡閱讀與我年紀不相仿的課題;在那裡堅定知道追求不同的辛苦下,會由心散發一股與人不同的氣味。說是虛榮也好,當我說著「要去誠品」這四個字的時候,心裡的優越感在發芽,但我知道,等我再踏回校園時,我可以告訴別人很多,外面得不到,誠品告訴我的事。
2000年,離開從沒有想過要離開的城市,來到這個資訊過度澎脹的城市,騎著單車仰望誠品的角度不再,面對的只有不加緊腳步追趕就會被拋在後頭的一切,誠品能給我的,慢慢慢慢變成不那麼重要,不那麼必須了。就連一直被保護的「不同」也被這座城慢慢的吞噬。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走進敦南誠品、台大誠品,或者一開始還在的大亞誠品,眼前的驚豔變得少之又少,那些曾經認為特別的印象,也漸漸的模糊,浮現的,是越來越商業,越來越侵蝕「信仰誠品」的念頭。
直到有一天。當我站在高雄大遠百17樓,誠品的TOP10書架前看著幾乎有二分之一的書不在架上,我才能明白。就像當天,我聽著那個地方辦的活動,當主持人含糊的介紹主講人時那種完全沒作功課的時候,我終於相信,我心中那個誠品,真的不再了。講台前的階梯上,坐滿了像我當年一樣,走進誠品是一種優越,是一種驕傲,是一種幸福的人群,而聽見的內容,卻是那樣含糊,或許他們帶著滿足,但我卻以一種帶著逃離的方式,拉著硬是要我進去誠品的姊姊,衝出了誠品。我深怕下一秒,又看見它的污點,污染我年少的夢。
2006年初,為了一場活動,我走進誠品信義店。害怕被染上污點的夢,被我小心的收藏在記憶裡,面對滿是書籍的這棟樓,心裡的感覺除了不知如何看書之外,有的大概就是快點結束這場約,離開這一棟看似以文化知識為名,卻滿溢著人類虛榮的建築。
當我再度仰望誠品,希望看見的是,我年少追逐那些不可知的熱情,而不只是虛無的外表而已!
P.S
很久沒有寫東西,但留給我的話,我都有在看。
感謝很安靜的陪伴。也祝新年快樂。
換日線
我還蠻喜歡你寫誠品的心情 原因是心有戚戚焉 對誠品觀望的態度
一直等到我親自走進出版的編輯和書店的工作後
對誠品的觀望也一點一點改變
這個過程 沒有什麼好或不好 只是會讓我自己更清楚為什麼喜歡它
雖然我進的是金石堂而不是誠品
不過對於這群堅守在出版或是書店的人們
我都給他們鼓鼓掌
因為在這不景氣的年代 還是有人願意在文化界耕耘
不過我的體會是
一個品牌成功 的確需要包裝 誠品做的很徹底
但願大家在享受氛圍的同時 也能讓閱讀走進心靈
小小路小小人:
誠品啊~~~
18歲,都足已讓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
長成一個上了大學的青年了。
如果說我仰望的誠品,供養了我年少那個無知的腦袋,
那麼現今的它應該供養我更多才對。
但它沒有噎~~~
因為我已經不是少年了!
因為貪戀美.接近誠品.
不如.試著改變生活.接近美.
創造美.
18年過了.
我想這是誠品努力的事.
雖然.不盡人意.
但我看到的誠品.還是努力著…….
(搞商場.搞網路.搞……….)
和許多台灣企業一樣.
和許多藝術家一樣.
面對環境.面對困境.
…………
商業?不商業?(有買賣不商業嗎?)
或許堅強的活下去.
是我對誠品更深的期待.
…………..
一夜未眠.
誤進桃源.
胡言亂語.
…………..
lazy:
呵~~謝謝你分享喔!
我應該不是怕著了,應該是觀察深思之後的心情!
誠品今天要是不這麼紅,不這麼美,不這麼有「感覺(sense)」,也無法成為我心目中的最大對手。→這也是我曾經的心情,只是它現在已經不是我最大的對手了!
希望吳清友先生,不要讓你,失去對誠品的信仰!
你好,網海中的連結竟能連至這篇文章,分享一下心得。你說的感覺,我了解,你說的邏輯,我懂,但就事情的態度,不能苟同。
老實說,我是台南某書局的員工,誠品是對手,我沒必要為它講話。誠品如同文中所述的缺失,實在也太大,說不氣餒與失望,那不可能。
不過卻因小失大。
是的,它曾是你的信仰,卻因為一時的缺點而永生難忘。好比中古世紀的人們所信仰的耶穌,卻因為教會的「贖罪券」事件蒙上一層陰影;一個丈夫忘記結婚紀念日,而導致離婚。
說實在的,有那麼嚴重嗎?
我知道你的信仰可能是無比純潔,不容侵犯的,即使那是信仰主體所做出來的錯誤,但錯就是錯,不能妥協。不過中世紀以來的信仰,至今仍在;我相信妻子若接受了丈夫的道歉,也會走出丈夫「竟會犯下如此錯誤」的陰霾。
我想,不見得為了一次兩次的錯誤(雖是那麼重大……),而影響了你對書的愛好,你對書店的信仰。誠品今天要是不這麼紅,不這麼美,不這麼有「感覺(sense)」,也無法成為我心目中的最大對手。遙望而一心一意想擊敗的對手,即使我以後不在這業界做了,它仍是一個只能望其項背的大傢伙!
希望你不是一朝被蛇咬的態度給怕著了,我相信誠品大部分還是好的,雖然我們有著「相似」的信仰,只是目的不同罷了(笑)。假如說誠品董事長無法過了阿扁疑雲的這一關,那麼,可能那一天,我也會如你一般,失去信仰。少了一個可敬的對手,多了一個唾棄的黑手……
謝謝你分享你的誠品心得,對出版界來說誠品是一種經驗,對我們這些愛書人來說卻只是一個距離天堂比較近的夢想。
但現在,高度是離天堂更近了,但夢想呢?我不知道。也許,改天我也該去信義店瞻仰一番。
另,看到你掛了去年我曾協助推動的反職棒簽賭Logo,順便致謝。
我還記得,在進入這個職場工作前的面試,主考官問我想進入這裡的理由,我回答著:這就是夢想,她笑著說:那如果進來後,你發現這個夢碎了,怎辦?我說:我也只能靠自己慢慢把夢想縫補起來…。我想,每個人的世界總是有個夢想,誠品…就是一個夢一種信仰,縱使在看清一切事實後。如果在這個空虛的年代裡,沒有信仰沒有夢想,那麼我們還能靠什麼活下去,不要輕易的對夢想感到絕望,一旦絕望,那麼當初懷抱著夢想的我們,價值究竟在哪?加油喔…我們最初的夢…最終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