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太奇怪、突如其來的劇情演變,該怎麼發展就怎麼發展,完全沒有神來一筆的意料之外,這是《黑暗榮耀》的第二季!
倒是金銀淑(編劇)在結尾之前,還是給了她最擅長的溫柔(或是希望희망/韓文發音跟台hi-bāng語差不多)看著看著我不由自主地笑了:唉呀,真是受不了金銀淑啊!怎麼這種黑暗到底的劇情還是可以塞進這麼溫柔/溫暖的橋段啊!
Read More →沒有太奇怪、突如其來的劇情演變,該怎麼發展就怎麼發展,完全沒有神來一筆的意料之外,這是《黑暗榮耀》的第二季!
倒是金銀淑(編劇)在結尾之前,還是給了她最擅長的溫柔(或是希望희망/韓文發音跟台hi-bāng語差不多)看著看著我不由自主地笑了:唉呀,真是受不了金銀淑啊!怎麼這種黑暗到底的劇情還是可以塞進這麼溫柔/溫暖的橋段啊!
Read More →要說只在金泰梨的戲劇作品看到這個「缺乏」其實不然,只是恰好她演出的角色裡比較容易看出台灣對「女角」這件事的定位,經常過於刻板,或者是根深蒂固的讓「女性」只能擁有一種樣態,若是偏離了那個定位,就會被貼上標籤,連帶著帶著男性的樣貌也隨之固定在無法柔軟的塑形。
金泰梨最經典的一角,是她出道飾演同志的作品《下女的誘惑》(아가씨)。從這個角色起一直到《外星+人》(외계+인 1부),很難不發現在金泰梨的角色裡看見剛柔並存的性格,並不因在《下女的誘惑》裡扮演女同志而刻意在兩個女角中取其一以較為男性化的裝扮,也沒有因為在《陽光先生》中與李炳憲大談戀愛而將其中高愛信一角打造成刻板印象中「男性才會喜歡」的模樣,時而在起義時穿上西裝像個男子,回到「小姐」的身分時,亦可有著女性溫暖細緻。
Read More →從男女關係的結構來寫這部韓劇,應該又是跟大部分人討論的無法同調,但我想韓劇能夠受女性觀眾死忠的跟隨,這一定是極關鍵的一部分。
身為韓劇菜鳥的我,不大看那些觀眾們都清楚的愛情套路,所以早年那些浪漫但不合理的,或是奇蹟般總是這麼機緣巧合像中樂透或被雷劈到才有的愛情故事(後轉為女性的復仇)我都沒太看,直到近一年(2022年起)大量看了韓劇,而從中嚮往著某些劇情的發生。
Read More →又是一部金銀淑的作品,寫過《鬼怪》那樣以鬼、神、生死穿插頗富人生哲理的愛情故事,或是《永遠的君主》的平行時空交替,及歷史延伸出的《陽光先生》⋯⋯沒看編劇是誰前,真沒想到金銀淑會挑戰這樣校園霸凌、成年復仇的主題,內容依然有著金銀淑過往藏在故事情節裡,在某些瞬間閃過生命裡的那些情景、對白,像是領悟了什麼!
聽說看了這部劇再回去看宋慧喬以前的劇,會很難進入從前她甜美的樣貌,反之老戲迷應該需要一點時間進入宋慧喬這樣的演出。我很幸運地記憶裡沒有太多宋慧喬從前甜美的印象,倒也喜歡她在這部劇裡的演出。
Read More →這是一個幾乎沒有比賽情節的棒球故事。從小熱愛觀看棒球比賽的我,看過不少關於棒球的漫畫、電影,慣性不看簡介的挑片習慣,一直看著這部被譯為《金牌救援》的韓劇,遲遲沒有把它打開來看,因為「救援」這個詞,太偏向「可能是某位投手的故事」,直到點開後便欲罷不能的,想要一口氣把它看完!
對於喜愛棒球、熱愛棒球的人,應該會為這樣以棒球為主題的劇集為之著迷;而那些對棒球沒有什麼情感的人,則能從這個進入成人世界的成熟職業環境的棒球故事,看見那些隱隱於心,不斷被現實生活磨去稜角再也激盪不起的年少叛逆!
Read More →沒看過也是講述母親教育子女與貴婦之爭、時裝版的《天空之城》,初看著這個古代宮廷的劇劇,還提不起勁看這部劇,一直到了金憓秀飾演的中殿娘娘發現了啟晟大君的祕密之後,我才真正的對這部劇集產生了與趣。
古代宮廷之爭的戲碼說不完,後宮的女人想盡辦法想要討得皇/王的青睞,期待多被寵幸幾分,才能在漫長的人生中,覓得一世還有人能在像是牢籠的宮中給點溫暖與陪伴,若是運氣極好可以生出能傳宗接代的皇/王子,便還能母憑子貴地遙想終有那麼一天可以攀上最高的地位。
Read More →可能是早年看大量日劇的法庭攻防,以一集一案的說故事節奏,總是特別干擾我,像明明是長篇小說,卻用短篇小說的方式書寫,更像是日子被用等長的方式裁剪,今天的留不到明日,以致於初看這部劇時我便帶著極度的心理抗拒,直到我耐下性子才能看完這個內裡其實滿可愛,但我還是覺得過分溫馨、關於自閉症或亞斯柏格症的女孩,扮演律師的故事。
首先還是得先說,我極為討厭那個靈光一現、鯨魚跑出來的畫面,它固然是一種戲劇性的安排,但著實干擾我的情緒(禹英禑應該覺得很困擾才對啊XDDDD)也當然我知道它只是要表達一個人腦中突然通透了的思緒,特別是對這個總是搞不清楚別人語意裡真正意思的主角,那種「想通了」的感覺確實會使人有被打通任督二脈的舒暢。
Read More →由於討厭等劇,所以一直到播完了我才花了幾天的時間把《小女子》追完。要說「追」這個字,後面三四集我的確是追著用快轉1.5倍的方式看完的。
我常笑說所有戲劇或故事中的不合理或邏輯前後不通的東西,只要拋出幾個元素,自然而然的就能讓一切合理化,比如說:外星人、超能力、神、鬼、宗教信仰,或者精神病患!這下可好,《小女子》來一招就是幽靈及現代人很愛掛在嘴邊的「人設」,而就《小女子》裡的重要角色元尚雅所言:這些都是一場又一場的表演!
Read More →《我們的藍調時光》的最後三集,玉冬和東昔母子間的故事,應該打中了不少人心裡那些隱藏很久、痛痛的傷口。關於「和解」這件事,劇本實在太溫柔,給了一個算是非常完美的結局。
從東昔的角度,他終於可以放下自己心裡曾有的創傷,與母親併肩而坐、和母親同行;從玉冬的角度,她得知了東昔有個等待他、陪伴他的人,在人生的最後一段能終於能放下對孩子的歉疚:啊!當初的選擇只不過希望孩子能有個家、有人照顧、能上學,那個年代失去丈夫又沒什麼能力的女人,也許再想不出更好的方法了。
戲如人生。東昔與母親的衝突、矛盾在戲劇以外,更是平常不過的事。但與大部分的戲劇不同的是,東昔這個角色並不像大多數戲劇中那些與父母決裂的孩子一樣,可能是為了選擇自己的路被父母反對憤而出走;可能是受到父母太多情緒勒索決定而反抗最後反目成仇⋯⋯這個角色寫入了許多戲劇衝突很少說到的「孩子的溫柔」。
Read More →這是一部從一開始就很多淚水的劇集,特別是從中段到尾聲,幾乎每一集都能讓人掉淚。劇本讓每個人都可以在那些親密關係裡都能得到溫暖,不論是怎麼樣的心結,最終都能獲得釋放。這點對我來說,編劇實在太善良了,這世界多半都留著缺憾,但我想也是為了傳達最後的字幕:
「我們生於這片土地,並非為了承受磨難或不幸,我們是為了幸福而生,祝大家幸福快樂!」
這部劇集每個要角都好苦命,貧窮的苦、病痛的苦、失去親人的苦、沒有父母親關愛的苦、困在關係裡那些說與不說的情緒的苦⋯⋯好像所有的苦難全都發生在濟州這個地方,但又透過島嶼上人與人緊密的關係來解開那樣的誤解,進而理解、諒解和理解。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