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意外的,答案是肯定的:是的,編輯最好懂一點點排版與設計軟體的操作及邏輯!

「編輯」這個職業,應該是出版界最容易被誤解的一個職務了。就好比「書店店員是不是每天都在讀書」這樣的誤解。編輯要懂的事、要了解的業務範圍很廣,不是只有「文字功力很好」或是「很會寫字」及「很愛閱讀而已」。

早期我還在幹編輯的時候,有細分為文字編輯、美術編輯、執行編輯、編輯企劃⋯⋯之類的。但在我還沒有搞清楚這些職務的區分前,我就離開「編輯」這個職務。而以現階段的出版這行(台灣現狀),要把一個編輯拆成那麼多塊也不可能,所以能一個人扛下的就全部包辦了吧!

Read More →

一直到接案十多年後,我才逐漸告訴自己:「沒有工作就好好休息、放空、出遊⋯⋯」在此之前,看著有些人豪爽的將自己的年假一口氣休完、放它十天半個月或一個多月的假,有時心生羨慕,但卻忘記了:「其實自己的接案人生,除了忙起來的時候,忙得沒有下班的可能外,也偶爾會出現『沒有工作且長達兩三個月』的日子!」

「沒有工作長達兩三個月」或者「一整年大概只用了半年的時間在工作」是什麼情緒?多半會在那沒有工作的兩三個月在焦慮,用半年的時間在忙得連睡覺都多餘的日子裡懊悔「沒工作的時候幹嘛不好好去幹些忙起來根本沒空做的事?」剩下的那兩三個月,可能在應付身心焦慮和身心疲憊,然後就過完了一整年。

Read More →

結束四月的案子以後,進入無所事事的日子,想起說要做的電子書,從去年十一月想補上後面兩個章節後再也沒有時間動工,四十歲後的人生,時間像等不及看到最後的劇集,用倍速播放的過著,但卻不像追劇那樣看到最後總有個劇終;無事可做的人生,燒著銀行存款,看著世界通膨、股市漲完一天後又再度狂跌,就別說原來還有幾千美的虛擬幣跌跌不休,只好苦笑:「哪天歸零我也不意外。」

錢吶!沒有穩定收入的接案人生,像是天天都踩在鋼索上,生怕從哪裡又冒出一筆支出需要再從存款提出補上,時時刻刻都在把每個帳戶裡的餘額加總,好安然度過每個支出的缺口。

Read More →

我應該是少數沒有想過要「退休」的人,在當上班族的時候應該也是很少覺得「上班很煩」的人。「工作」對我來說比「上學」好玩多了,可以做自己喜歡也擅長的事,也可以在之中得到「我做好了」的成就感,又有錢可以領,多好!上學多無聊,成天只能必修一堆讀八百萬遍都讀不好的科目,上班有趣多了!

我喜歡我每一個去公司上班的工作,除了該死的加班加到死沒有自己的生活外,剩下來令人著實想從「上班」逃跑的,大概就是討人厭、找麻煩、不做事的同事和下班才交辦公作的老闆了吧!

Read More →

寫作/創作的時候,很多人會問「靈感哪裡來」「怎麼有這麼多靈感?」事實上大部分的「創作」並不仰賴靈感到來,每天等著一個「感覺」到來,就像每次做設計交稿聽到案主說:「這個感覺不對!」都會讓設計師翻白眼,還寧可你說「少了一點氣勢」「多加一點顏色」「這裡太雜亂,少放一點元素」⋯⋯那個虛無飄渺的「感覺」就像等待靈感一樣可能需要一點通靈的體質,才能從案主的腦子裡有著心電感應,也像等待靈感一樣總是懷抱著期待靈光乍現。

記得剛接案時,我常有一種「害怕自己做不出設計」而成日花了N倍的時間,去做一件後來我只要花N分之一的時間就能做完的稿子;我經常憂慮自己「這個東西做不出來怎麼辦?」「做這東西卡住沒靈感怎麼辦?」於是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坐在電腦前,在案主要我「再改一版」來之前,不斷地打掉重練自己的設計,最後交到案主手上的,其實都是第五、六、七、八稿了,所有案主叫你修訂的版本,幾乎都是那五、六、七、八稿裡所嘗試過的設計,常常發現案主要的,可能只是本來修訂的第三稿,或者一開始自己存檔的第一稿。

Read More →

我不是個很有自信的人,在我走進接案人生之前,我一直都不算太有自信,但說「沒自信」倒不如說我在人際關係的格格不入,才是讓我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的理由,要一直到我單打獨鬥的接案人生中,我才發現能背上十八般武藝,成為一個別人來問:「阿線,這個你能不能做?」時,大多都能回答:「可以啊!」的人,真的不是太容易的事,那時我才慢慢壯大我與人溝通時的自信(也許看來自傲也說不定。)才能回過頭與那個在職場人際關係碰得頭破血流的自己對話,跟他說:「嘿!你以後成為大人的時候,要想起你現在遇到的事,對那些跟你一樣的孩子溫柔一點!」

我是一個「不太合群」的同事(同學),這點在所有的同溫層、群體裡從來沒有改變過。

Read More →

*很久沒有寫「自律」這個主題,最近工作忙,就恰好再歸納一些心得。

跟過我工作、看過我一天醒著16小時當30小時用的人,應該真的會覺得我是一個做什麼都有「時間規劃」的人。但是,我除了「一定要記得的」「我會忘記的」會用行事曆寫下來之外,我沒有任何行事曆這種東西。(通常不重要我也不那麼在意的事我都會忘記,我一年可能用不到行事曆五次。)

*媽媽交辦的事要寫在手上,是真的寫,在被洗掉之前要做好。她知道我會忘記她交代的事,沒做她會問我,然後能立刻做的我會立刻做。

我常常前十分鐘還坐在電腦前回留言、寫email,後十分鐘我已經出門運動或是去看電影、吃飯之類的;也常常你看到我前一秒還在寫買賣股票的心得,但下一秒你已經在email裡收到我回稿的信;更常常的是,你五分鐘前跟我說:「阿線,這個有點趕,下午五點半前給我。」我五分鐘內會把那個只改一個小細節的稿子寄到你的email裡⋯⋯

Read More →

十幾年前部落格還盛行的時候,幾個部落格平台搞過連續三十天不間斷「夏日部落格傳說」的活動,每個人要給自己一個大主題去寫三十天,那幾年我玩過幾次,但不如現在對生活的觀察更細微,也沒有現在能夠控制生活節奏的能力,所以總是時不時地有那種為了交差了事的貼文,草草地發了不到三百字的文章就發文。

那是個文字高手雲集的年代,也當然你若是靠著部落格在宣傳、行銷自己的作者(寫手)要能撐三十天不間斷又有內容的文章,不是什麼太難的事。那會兒還有獎金給這些參賽的部落客們!當然,我從來不會擠進其中,能寫、會寫的實在太多了!

Read More →

C.C是個二十多歲初入社會的大男孩,他有時會拋出讓我回想自己從來沒有思考過的問題。回答他的時候,也像在回答二十多歲的自己。

「喜歡」這個詞在台灣的教育裡有時候是一件不需要存在的想像,也許隨著時代越來越多元、開放,在自我選擇中,「喜歡」才逐漸地成為生命選擇中會被拿出來思考的事!我翻尋自己的記憶,想從自己的工作經歷中找出一項「喜歡的工作」,回答C.C這個問題!

Read More →

寫於Facebook

那是將近二十年前的事了(2000年11月)。我不是文字相關科系畢業,在同齡裡的學歷算普通,是當年還算熱門的科系畢業,但對編輯、企劃一竅不通,大概還是憑藉著對文字的喜愛,有幸空降到雜誌社成為一名編輯。

母親和姊姊一直都不知道我在台北的工作是什麼,直到最近日劇的《大姊當家》播出後,她們才略略從劇情的發展,推敲我的工作內容,以及稍稍明白為什麼我能轉來轉去都在出版這一行,賺不了錢也不會有人覺得了不起的一行,也許還沒向下探到谷底的一行。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