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到很久以後,想起那些事情,都是跳躍的、片段的,有一點微笑,有一些眼淚。於是,青春就這樣過去了。
兩次看《渺渺》,我都有種「被截斷」的感覺,畫面或者是劇情,總是停在很奇怪的地方,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那些停頓總讓我很想在心裡罵聲「幹」,直到第二次看完的隔天早上,我坐在電腦前,打下了這段話「凌晨在空曠的電影院看著。在想,究竟是哪裡讓我不喜歡了呢?想了許久,等到某一個橋段出現我才知道哪裡了。可能是每一場和每一場的串接都有點奇怪。原先不以為意,但看著看著就覺得卡卡的。但一早醒過來,想著這件事,又覺得這樣子的卡住,或許是一種觀看過去的記憶方式,不太可能完整的呈現。」然後我就比較能夠接受那樣被截斷的不舒適感。
十七歲,是個美麗的年紀,幾乎要講這樣的青春故事,都要始於十七歲。從喜歡一個人、一件事、一首歌,甚至只是個不怎麼樣,坐在校園裡發愣的動作,都是從那幾年開始。渺渺是、小璦是、陳飛和小貝應該也都是。當記憶封存,陳飛走到下一個年紀,渺渺則正在進行,誰打動了誰?除了渺渺喜歡陳飛之外,渺渺也打動了將自己封閉起來的陳飛。當陳飛拿著那張「靛青色」的DEMO時,或許也找回了十七歲對生命的感動。
如果把青春攤開來看,喜歡的對象是誰,好像沒有那麼強烈的意識,一定要是什麼樣子的,純粹的憑藉著「感覺」。那種感覺像是對喜歡的確認,慢慢的延伸,慢慢的堆積著,輕輕的拿起,走過的時候,輕輕的放下,等到哪天再回想起來的時候,就是或酸或甜的記憶了。至於要不要說出「你愛我」或「我愛你」的原因,好像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我特別喜歡范植偉在劇中一直戴著耳機的樣子。不說話的時候,他在自己的世界裡,范植偉演得相當有感覺,也讓人墜入了那種用安靜包覆自己的狀態。(好啦!我是因為他去看的。)劇中也還有其他類似像陳飛這樣,將自己窩在安靜氛圍的橋段。像是渺渺自己離開同學一個人的時候、像是小璦把自己關在家裡切洋蔥的畫面,我都很喜歡。我總覺得除了人群、精采豐富的生活以外,那種片刻的安靜是必須的,即使已經過了那種隨隨便便就憂鬱起來的青春。
要不要拿來跟《藍色大門》比一下呢?哼哼,不要。記憶是不同的東西,即使在同一個時間裡的兩人,記憶青春的方式,也都不同!喔還有,我其實一點都不覺得它是同志片!
《渺渺》Miao Miao/2008出品
導演:程孝澤 編劇:蔡怡芬、程孝澤
演員:柯佳嬿、張榕容、吳慷仁、范植偉
官方網站:
http://www.miaomiaoevent.com.tw
http://miao.pixnet.net/blog
《On the Road》 (陳飛讀的書)
P.S
圖片來源:《渺渺》官方網站
高雄微冷。
看了兩次。(我今年真是瘋了,好多電影都要看好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