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算來,這應該是我開始在網路上寫字的第2000篇左右。(部落格有1501,包含鎖起來的。BBS上消失的,從前寫影劇文章在其他地方的討論區也消失的,或散落在各個平台還在但沒整理的,應該也有幾百篇吧!)

從Facebook逃離後,我把Facebook名單上的人數,刪到「我被看著還算自在」的狀態,以及去除掉所有「以為看著你就跟你是朋友有事找你幫忙才會想起你」「沒有交情還動不動跟你攀關係」和那些「真的有交情但很愛對你指手劃腳且愛對號入座覺得你動不動在罵他」「真的有交情卻總是希望你要跟他一模一樣的正面或一模一樣的負面黑暗而完全不在乎彼此是獨立個體」的所有人。

Read More →

我想,這篇文不會太短。因為在《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裡,絕對不能沒有matters的存在,就像「寫作」在我的接案/斜槓人生裡,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它必須用漫長的記憶寫下這兩年發生的事!

就當作是場我與文字和其他人的奇遇,即便在那之前,我已經那樣勤勞地寫了二十年!

收入,就擺在最下方了。

Read More →

*2021/09/21的某一瞬間,Likecoin一度能以1000Likecoin換到29USDT,換算台幣大概是800左右,也就是說1Likecoin在那瞬間,可以換到0.8左右的台幣。

在上一篇討論〈要用什麼心態去看待在方格子寫文,總是像在深山大喊渴望一點回音?〉,很多人會很糾結:「都沒有人要看了,我還要在那裡寫嗎?」

在我中斷方格子同步更新的那段時間,我是在某一次打開Liker land的app時,發現有些被拍手的數據來自於方格子的文章,觀察了幾天之後,我便又開始同步更新文章至方格子,以及後來又重回medium。(讀者在哪裡,我就在哪裡

Read More →

肯定是「社群網站」給人太多的誤解,讓許多人以為「我只要將自己拋擲到網路的星空裡,別人抬頭就能看見星星。」好像「被看見」都是多麼「理所當然」的事!

我記得1995年我第一次撥接到bbs的時候,網路是全然陌生的,陌生的輸入帳密(還沒有瀏覽器能幫你記憶)、陌生的界面、陌生的使用習慣(還只能用鍵盤上上下下選擇)網路上全然是陌生的人,你看不見對方,對方也不知道你是誰,你必須擁有很多的好奇,去瀏覽那些可能訊息量不多的資訊!

Read More →

寫給medium用戶的:快點來搬家至metters吧!https://matters.news/migration

我的matters:https://matters.news/@sunline

寫這篇之前,得先說一下matters的缺點:大概就是政治話題太多,還有目前改版(2020.03)的介面必須改善,以及首頁文章的排列容易埋藏了許多好文章,如果沒有人去挖新文章拍手到首頁,常常就會讓整個平台的討論過分單一了。方格子的頁面排序也有這個問題,但我只用了一陣子,後續只討論我使用過的經驗。

先說「社群心態」好了。

Read More →

進入Matters三週,加入讚賞公民也有二十天。這就不談likecoin的收入了。倒是可以寫一下Matters、方格子、mudium這三個差異。

首先,我非常驚訝很多人想在家工作和靠寫作賺錢,這在我在家工作十多年的經驗裡,根本是天方夜譚。我是完全毫無心理準備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並且盡可能地擴張自己的守備範圍,讓自己在家工作存活下來。我幾乎是把所有我喜歡的事都一項一項無所不用其極的變成錢,大概只差沒拋頭露面錄影片了(這我做過,但做不來。)

言歸正傳。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