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忘記上次登入BBS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做這本書之前,總編跟我講還有一本是關於接體員的封面要做(封面設計)。大概是我身邊會傳ptt消息給我的朋友,都沒關注到大師兄,也不關注媽佛(marvel)版,所以完全沒有讀過這號人物的文章。
聽到「接體員」三個字,我眼都亮了起來。開始想像這到底是一本什麼書?一定跟「死亡」有關嘛。我又是個從小對「死亡」有強烈好奇的人,心情好的時候想著「活著幹嘛?」,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想「死了會是怎樣?」總之,很期待這本書的到來。
實在太久太久沒有讀比較長的ptt文章,也很久不當鄉民、混BBS(那少說都十五年前的事了。ptt的帳號早因為不用而沒了。)有些大師兄的敘事方式,讓人頓時覺得自己已經離那段歲月好久好久,人都老了好幾個世代了。
這書一點都不可怕啊。怪好笑的。雖然好像常要停一下想它的笑點在哪!(原諒我,我本來就沒有什麼太強的幽默感,有時候聽笑話跟讀笑話要想一下。)倒是每次繞回「接體」的時候,我就忍不住又想回那些比較哲學性的問題,嚴肅起來。若是提起「蛆」時,對我這種有密集恐懼症的人,更是一大阻礙。
讀到一半的時候,我一直在回想爸爸十年前走的時候,在醫院的地下室停車場,到底是怎麼被接走的?那晚已經九點過後,換好衣服從ICU離開,少說也十點多了。那天,後來我們有跟著去殯儀館嗎?我想不起來了。但我的思緒已經跳到爸爸離開時的記憶。我後來有去冰庫看他嗎?(因為到院前死亡,死亡證明不是由醫院開,而是請法醫開,中間還有一些繁瑣的細節,所以他多冰了一兩週才火化。)
我想做家屬的,大概永恆想不完整,從接受摯親離開的事實到真正的火化完這段時間,自己的樣子吧?除了BBS的用語讓我讀來很不順暢外,大多時候,我都在想這件事,卻好難想起那些細節,也許是日子久了,所以也特別模糊了。
到底還是要回到這本書的內容。有很多人不知道南部人對於貓的忌諱。我跟大多數的人說,我若不是遇見一個養了七隻貓的情人,我大概這輩子可能一直會很怕貓,更不可能養貓。我跟很多北部人聊起「南部人很忌諱貓」總是講不出什麼所以然。
大師兄在在Chapter 3裡的〈貓〉提起這事,那可是我們從小只要遇到喪事,就會被一直交代要把貓趕得遠遠的,尤其是黑貓最陰。而我那童年時代流行的殭屍片,老讓我們看到貓的時候會嚇得吱吱叫,更別說在棺木邊遇到貓了!
我應該就是大師兄口中那種無法正視親人遺體的人。那是什麼感覺呢?有一點點小時候被殭屍片嚇壞的害怕和膽小,其他並非悲傷。而是「當正視成為一種面對的舉動」就要完全接受一個人再也不存在的事實,那跟悲傷無關,就是一種逃避吧!
從爸爸離開,這十年間我參加的告別式,只要有瞻仰儀容的儀式,我都不想參與,會想起爸爸的臉,以及到底是哪個宗教的禮俗,有「兒子抱頭、女兒抱腳」這件事,到現在我都還能想起抬起爸爸的時候,那僵直的冰冷,還能竄入我腦海。
接體員真是了不起的工作,每次看到一堆開腸破肚的描述,還會讓我想起兩年前的一個早上,我被姊姊call醒,她要出門上班跟我說停車場有兩隻大概比我巴掌大一點的各一半的野貓,叫我下去處理一下。我還在睡夢中,想著「兩隻一半的貓」是什麼意思?我去了停車場,看著頭都被咬掉了只剩頸部以下,開腸破肚肯定是野狗幹的。我沒敢摸,也在想到底要怎麼善後,還四處找著牠們的頭。
頭沒找著,反而找到一顆眼珠,被螞蟻包圍,整顆像松露巧克力似的。我還真不害怕。也沒什麼味。若是跟我感覺一樣敏銳的人,應該還能感覺牠們的身上留有一些體溫才是。後來我去小北要了紙箱,買了塑膠袋,讓紙箱作為底,像掃地一樣先放上紙箱裡再裝進塑膠袋送到附近的動物醫院去了。(這段應該也算媽佛了吧!)
我沒有宗教信仰,也沒給牠倆頌經,有唸唸幾句阿彌陀佛,最後還替牠倆寫了一首詩。(但詩再貼進來就真的超長了。也許有緣我若是出詩集我會放進去XDDDD)
又扯遠了。差不多就是我看著這本書的時候,思緒的飄移。
這些死或沒死成的故事,總是讓我腦子一直冒出很多很多事。想起死去的爸爸、想起那兩隻一半的野貓,看著〈師父〉那篇想著媽媽也算是會頌經的師父,想起一直到去年小表哥過世的時候,我才第一次在爸爸過世後,第一時間看著遺體的臉。
末段大師兄說著「自殺」的事。大師兄說的是「死亡」以後去接體的事。但我在醫院工作的姊姊是告訴我,自殺沒死怎麼半死不活的樣子。(再寫下去兩千字了。)
想起去年的這一天。我度過人生中最難熬的一個小時,決定要不要救那隻我從臭水溝打撈起、陪我快十年、腎衰竭的貓。我頓時才發現「所有已成定局的事,都不是難以面對的,最難的是做決定那個當下的內心煎熬。」
選擇自殺的人,最難熬的大概也是這段前戲吧!又或者沒死成的,就像姊姊描述的那樣,爛掉一整個食道,什麼也無法再吞下肚了。
爸爸走了快要四千天、小表哥一年又十一天、我的貓明天對年、小表哥的媽媽我大姨再四天也對年,這死並不可怕,而且常(長)在。大師兄講的是活著的人比較可怕一點點。但最可怕的並不是誰死誰活誰又爛掉了。
是一不小心,就會勾起你每一個對於「死亡」的記憶,和那些你可以或不能想像的人生百態。我得壓住我飄移的思緒,才能不跟著他的思緒左閃右跳的。讀完書的最後那個篇章,我突然想起,想起爸爸的家人,最後終於簽下手上那張放棄急救同意書。
生跟死,本來就由不得人的。很多事都由不得人的。
爸爸百日那一天,我曾經寫下一段字,再回頭去看,還是覺得「死亡」這事是一件謎樣的存在,而且時時刻刻都在我腦袋。
我寫著:
如果死亡於我,是每天腦袋要對抗的意念,那麼或許我的活著,就是為了與它對抗。於是我便在這樣的對抗裡,尋找一點點樂趣。所以,跟你說話是一種樂趣;跟朋友喝酒是種樂趣;關心朋友是種樂趣;寫東西是種樂趣;閱讀是種樂趣;耍白目是種樂趣;上網是種樂趣,等等等等只要能幫我對抗腦袋裡的死亡,便是一種樂趣了!
《你好,我是接體員》/大師兄
寶瓶文化/2018.12.12/ISBN:9789864061419
圖片來源:寶瓶文化(我做的banner。XDDD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