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你的眼中還是新鮮的/《失明》

又去電影院再看一遍《失明》,還是十分喜歡這部電影,我想有一部分應該是因為「攝影」這件事,不論是電影裡提到的,或電影被拍攝出來的,或許比整部電影要說的故事還迷人!

最近看的幾部影視作品紛紛把「底片相機」放進故事裡作為一個重要的元素;這幾年也有不少年輕人玩起老舊的數位相機,或是定焦的傻瓜底片機和變焦的底片機,再不也有不少人瘋迷即可拍(只能拍一次的底片相機)。

某一次在台北中山區的巷弄小店裡看到相機店走了進去,發現一捲400度的135mm底片,居然要價600台幣!我以為是什麼坑人的價格,順手上網查才曉得不過十幾年的時間,底片價格竟飆升如此高價。(以前好市多6捲富士400度的大概台幣400有找,我目前剩下來的就是最後一次買的。)

是吧!這年頭誰還用底片機拍照?就連數位相機也都被手機取代,什麼光圈快門、鏡頭廣或不廣角,手機都能代替了,誰背台重得要死的數位相機,底片單眼相機更是重得讓人吃不消!

我記得我第一次玩的單眼相機就是雪津拿的Nikon F2,應該是還沒智慧型手機的年代,網友借我玩的,後來幸運在日本跟台灣的二手市集買下Canon AE1、A-1,還附了幾顆鏡頭!說是「喜歡攝影」似乎也不到那些持續拍照的人那樣熱愛,但確實比起數位相機,底片的成色還是比較漂亮的,沒有那麼銳利也不那麼飽合,有時我還會刻意將數位相機的照片,修成粒子粗糙的懷舊感!

後來不拍照除了底片實在變得貴和沖洗照片也覺得麻煩,一切的便利都讓手機取代,倒還是偏愛數位相機需要有觀景窗!讓人可以在小小的框框裡專注地蒐集自己看見的世界!

雪津跟天瀚說的那句:「世界在你的眼中還是新鮮的。」或者也像書儀口中的日復一日,中年的日子不就這樣嗎?即使你想起身像天瀚一樣起身與父親對抗,你也再不如那個青春年少一樣,對世界充滿為什麼而想要得到答案,你甚至會因為越來越明白世界的運行接受所有的不得不,明白「為什麼妳不選擇我?」的為難而不為難彼此!

青春的狂熱與不顧一切不再的時候,就再也拍不出那些對世界、對人生,一切想得知而尋找,而專注觀看的照片!或者連「我也想要選擇妳!」都比青春年少面對自己內心的性向認同還難選擇!因為懂得、因為認同,卻因為年紀、現實更難說出口了!

數位時代的後來,人們習慣用手機記下任何畫面,「攝影」還是一門藝術,但「拍照」似乎再也不是為了記下那些瞬間、按下快門就會消失的瞬間,而是成千上萬占滿容量卻再也不會拿出來看的數位資料。

也許再過個十年,像這樣椎心刺骨的女同志故事就不會再有,也許那時底片可能成為再更昂貴的商品,更可能再也沒有人會記得曾經從觀景窗看出去的世界是那樣安靜地只剩下屏住呼吸的等待,以及按下快門的聲響和那捲片的轉動聲!

回過頭來,這部電影的場景、攝影,也都帶著看著觀景窗時的安靜:畫面一分為二的書儀與義峰的兩個世界,兩個人從開燈到關燈的獨留書儀一人剩下唯一那盞燈;天瀚站在鏡前剩下內褲從觀景窗看見鏡中的自己,讓我想起《一一》拿著相機對著世界拍照的洋洋⋯⋯故事從天睿拿著媽媽的手機拍下的畫面,成為最後的爆破點。

拍照比起「失明」更是故事的焦點,拍這個故事的鏡頭也拍出那些讓人稍不留意會停在時間裡的畫面!

有人說這部電影太過安靜,配樂太少了。事實上從觀景窗看出去的世界,就是這麼安靜,安靜到你只想要在那個瞬間停在那裡,停在按下的快門,停在一直能感受到幸福的片刻。

我的兩台Canon單眼底片機,似乎都還留有沒拍完的底片在裡面,而我確實和雪津說的一樣:我再也拍不出那樣的照片,甚至對愛情或情感,都再難感受到內心的悸動!或許,這是我會喜歡這部電影的理由!

導演:周美豫
編劇:吳美枝(原著:劉梓潔)
演員:林依晨、吳可熙、劉敬、李沐、王渝萱、李銘忠

圖片來源:《失明》Faceboo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