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的各個角落有著各式各樣小巧可愛的故事,通常不是太有人注意,也不太有人會認為把如此日常的故事拍成電影、寫成故事可以賣座,甚至是有些人會認為「啊!那就我家的事(我家隔壁的事)」有什麼好講?有什麼好拍成電影的?
很久沒有看到像《左撇子女孩》這麼小品的台灣電影,沒有過多的話題性,也沒有太多噱頭可以拿來大肆宣傳,但它的小巧可愛、充滿情緒,沒有過於有目的性想得到觀眾的認同,更沒有太過明顯想要「告訴觀眾什麼」,像在看鄰家女孩一樣的故事那般,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聽見一個動人、溫暖的故事,而讓心情愉快了起來!
《左撇子女孩》很小巧,但女主角馬士媛(飾宜安)氣勢強大的發光,讓人看見她初試啼聲的驚豔!不再是一般劇情片常出現的乖巧柔順的女孩,而是帶著極度的叛逆,連稚氣都沒有出現在她還這麼年輕的年紀;她想與世界對抗,她想與命運對抗,她想與母親對抗,但她心裡相當清楚她對抗的是那個「為什麼什麼事都要對著幹的自己!」
而宜安與母親的互相拉扯,看見兩個人相仿的一意孤行(甚至連宜靜也是)都在在把女性內在既反叛又無法不負責任的拋棄寫得清澈透明,而且是以一種:「你明明看見她們內在那樣的困窘,但又好像不得不藏著、掩著旁觀著!」說不得,也無法說!
如果太過張揚的指控:「他都這樣對妳了,妳就該掉頭走人,怎麼還去承擔那些不該妳承擔的事?」又會覺得自己壞得徹底,怎麼可以如此狠心不替對方留點餘地,然後繼續扮演著那個「我就是這麼嘴壞的孩子。」但又在這個瞬間,發現母親與女兒的差異。
母親與女兒的差異就在於誰都有嘴壞的時候,但女兒可以對母親毫不留情的刺出利刃,而母親會稍微收起自己的鋒利。
父親(男性)就不同了,哪來那麼多心思細膩的敏銳,說不能用左手就不准用,強迫宜靜拿走他看不慣的壞習慣,也不怕是不是傷到一個五歲的女孩,或是說了什麼讓她信以為真的話!
電影裡的幾場衝突的情緒也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吵得令人尷尬,哭得讓人心有不甘,每一場都像在生命裡烙下什麼醜陋的傷疤,但卻沒有讓人感到焦慮緊張需要撇過頭去不想直視,更像有人輕撫著自己:沒關係,下次不要這樣了!沒關係,記得要道歉!沒關係,妳不是魔鬼,人生都有意外,妳不要覺得自己不好⋯⋯
在五歲左撇子女孩的角色裡,我們看見世界純真的一面,當大人的柔軟與邪惡並存的時候,孩子可以純真包容,也讓整部電影裡那些日常的尷尬、荒唐和任何光怪陸離的情境顯得不那麼尖銳,或者五歲的孩子看出去的世界才是這世界最誠實的樣貌!
馬士媛真是讓人驚喜!她的眼神、肢體、語氣,有著不可一世卻又隨時可以拋棄世界(或自己)的姿態,同時也無法掩蓋這個角色對於自己、世界和生活一切的自我否認,再轉個身又有對孩子的溫柔。不同情緒的轉換,讓人看得過癮!
家很難寫,家人的互動很難寫;女人很難寫,母女之間的情感要能寫到「我沒有要跟妳爭個妳死我活,但我就是要爭個高下,卻又不能傷透彼此」的拿捏更難!
最後結束在那個非常溫暖的麵攤上,這就是家的氣味了!(母女當然會永恆衝突到彼此終於願意放過自己的那天!)
《左撇子女孩》/2025
導演:鄒時擎
編劇:鄒時擎、西恩·貝克
演員:蔡淑臻、馬士媛、葉子綺、黃鐙輝、陳慕義、夏騰宏
圖片來源:光年映畫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