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一九年搞了一個新的Facebook個人帳號後,我就開始有節奏且分門別類的開始寫比較長篇的文章。
當時不論是個人頁面或是粉絲專頁的觸擊與互動都有著一種「不跟別人互動」就無法提升觸擊的詭異,且在粉絲專頁還有一定條件的規則:圖片上的文字不能太多、文字間不要有外連的連結、你最好買一下其實也沒有什麼觸擊率的廣告,一旦與你互動(按讚、分享)的人少了,你就必然不會被看到!
接著依其大數據的演算,訊息經常是幾天後甚至到一週,才會被看見。所有有時效性的活動或是即刻救援的訊息,都像平行宇宙是發生在另一個時空裡的事。那個曾經因為「即時性」而成功串連著世界各地的抗爭活動的Facebook,在這種演算觸擊的規則中,完全失去這樣串連的功能。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