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之戰》/數據之戰 take back control

CATCHPLAY獨家上映這部電影原也沒有引起我太大的興趣研究英國脫歐的事。只記得脫歐公投通過那天,我正在日本玩,好巧不巧在中國城裡拿到一份中文報紙,從那天以後我還有大概十天的行程,連刷卡都不敢,害怕脫歐後的日幣匯率會讓回台灣後的卡單爆炸。

《脫歐之戰》這部電影並不講太多英國脫歐公投的細節,最專注的還是在Dominic Cummings如何透過網路數據打贏這場脫歐公投的選戰。雖也著墨不那麼仔細,電影也沒有太專注去分析這些數據究竟影響了什麼!

大多數的人沒有辦法相信(無法理解),每天自己在社群網路上按下的每一個讚、留的每一句話、甚至僅是不動聲色的打開一個朋友的頁面瀏覽,都會被寫進資料庫裡,就連幾點幾分、耗費多少時間觀看,都是數據資料的一部分。只要稍微透過分析,就容易被數據操控,所以形成很堅固的「同溫層」而不自知。

Dominic Cummings在脫歐公投裡透過AQI這個公司在網路上投放了10億個觸及廣告,給潛在的「脫歐派」或中間游移的選民。且不論究竟內容是否有假議題或是話題性的製造,光是從電影看著他們如何蒐集數據,就非常過癮。

也當然不免回想台灣的選舉和公投。透過facebook的數據來看(或其他社群網路),確實很多人無法料到最後的結果或是差距。更甚我們會自我懷疑起是不是待在井底太久,以致於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而顯得沮喪。

透過「使用網路的行為模式」去打選戰是這部電影的重點,節奏明快地將整個事件輕描淡寫的講過一輪。但那些輕描淡寫真是足以讓人瞠目結舌了!

然而選舉的空戰只是社群網路的一環。更多的是所有的人的行為模式,透過數據分析,都會一一被列在不同分析結果裡。輸了選戰的一方,究竟要何時才能搞懂為什麼是這樣的結果?是否又會成為另一種行為模式的改變?不知道,但肯定是未來很多很多人會去思考的方向。

這部電影的空戰,大概可以提供許多搞不清楚選戰怎麼輸(怎麼贏)的一般大眾作為參考。記得自己每一個表態、每一個讚、每一個yes or no,都會是你未來接收訊息的數據分析,你一不小心就落入被分配訊息的那個!被分配到只看自己想看的、自己認同的、自己游移不定而被左右的!

網路上看到的、接收的都是「真實」嗎?看過這部電影,你不會去想「脫歐」是什麼,或許可以想想:在電影裡,英國人想從歐盟「take back control」,那麼我們呢?我們是否也該主動地奪回我們接收訊息的分辯能力?拋棄那些我們不再查證的惡習?甚或重新養成我們應有的思考?

這部電影超短的,重點也還真的沒有太多的重點,就真的只在講這場公投,但背後這場網路數據之戰實在是簡單又清楚地交代「你看到的不是你看到的」、「你以為的不是你以為的」,你不一定需要完全擺脫「網路」,你需要花多點時間觀察、並且有更強大的思辨能力!數據的分析只會限制和分化你到哪個「同溫層」裡,但你可以選擇偶爾離開一下!

《脫歐之戰》 Brexit: The Uncivil War/2019
導演:Toby Haynes 編劇:James Graham
演員:Benedict Cumberbatch, Sarah Belcher, Malcolm Freeman

圖片來源:Brexit: The Uncivil War iMDb
《脫歐之戰》CATCHPLAY獨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