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34/在家工作必要養成的習慣:運動。

前幾天看了角頭唱片的紀錄片《我不流行二十年》,看著張四十三的中年焦慮,才發現原來那樣的狀態是「中年焦慮」,若回頭去看從接案以後的我的焦慮,大概就是一種中年焦慮吧!即便當時我還沒進入中年!


我不是開始工作了以後才開始想「自己想要做什麼」;我不是開始成年了以後才開始想「我將來要成為什麼」;我不是中年之後才想自己或父母輩的老後;我不是進了中年之後才開始對後半的人生有了焦慮。我所有的焦慮都比同齡的人早,三十出頭想著五十多歲母親的老後,三十五歲把自己壓榨乾的同時,想著「我還能有多少力氣突破自己?我還能挑戰什麼?我的老後怎麼辦?」比別人先想起來放的同時,被同齡的人笑說:「你想太多。」被年長的人看著認為:「你想太早。」

看著《我不流行二十年》的同時,我才發現:「馬的,那段幾乎讓我焦慮到爆炸的日子,就是一種中年焦慮。就像接近三十歲的青壯年會有一種自己不得不成為大人一樣的發愁!」我就是比別人早了一點。

當所有的焦慮無處可去的時候,就這麼恰好,我的手肘因為長期的姿勢不良,以及「幾乎沒有不工作的狀態」而無盡痠痛著,有時脖子肩膀開始僵硬到頭痛……那時離我年少天天運動的日子已經時隔十二、三年,身上有許多青少年打籃球留下的傷,有時還以為是「舊傷」犯病而不理會。

一個「幾乎沒有不工作的狀態」的自由工作者(接案的人),最重要的不是「有沒有案子」,也不是「能力好不好」,而是「健康(身與心)」,沒有健康再多的案子和再好的能力都沒有用,頂多就是拿命換錢,拿錢換醫藥費,拿醫藥費換工作的力氣!

「沒有辦法好好工作」的狀態,常拖垮我本來高倍速的工作效能,我需要時常去排隊等復健、看中醫、針灸這種耗神費時的事,對一個剛過三十歲的人來說:「這真是太他媽的無用了!」加上上面所說的「中年焦慮」常搞得我身心俱疲。

為了解決身體上的痠痛,我竟重新挑戰了一次「游泳」。那是三十多年來第五次學游泳了吧!為了舒緩全身所有可能痛起來的部位,我在google爬了許久的文,連同花錢找來幫我整治痠痛的物理治療師都給了我建議:「去學游泳吧!」於是我硬著頭皮又再度下了水。

「游泳」應該是我從事的所有運動裡「最不花錢」「最不花時間」的運動了。從出門到離開游泳池,簡單游花不到一個半小時,游長點最多也就兩個鐘頭,比起在家焦慮、去診所排隊的CP值高多了。最重要的是,學會游泳以後,它莫名成為我人生中最喜歡的運動(但我依然不敢在比我身高深的水池游泳,也不敢去開放水域。)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在焦慮的時候有地方可以去,並讓身體的強健度可以支撐住永遠不下班的體力!(以及,穩定住後來因為焦慮引起一連串的不舒服!)

有一年的十一月,去台北找朋友們吃飯見面時,朋友們都問我:「你穿短袖都不冷喔!」我才發現維持著天天游泳的習慣,不只讓痠痛的機會減少了,還真的鍛練出挺強健的體格,也更加堅定後來「持續運動」的習慣。

有大概兩三年的時間,不論多忙,夏天我天天會空出兩個小時給自己時間去游泳,秋冬則天天騎自行車20K。那段日子我常形容自己是「半退休」的狀態,一天只工作四小時,花一點時間運動、留一點時間作飯。

常有人會問:「要怎麼規律地XXXXXXX(執行任何一件事)。」要我認真的回答,只有一件事你要記得:「人不會有天天都健康的時候,不管心理或是身體,都會有疲憊的時刻,你要把握住你所有最好的狀態,去做每一件你應該要做的事!」(等你痛到爬不起來的時候,你會痛恨自己昨天那個可以交出去的稿件為什麼因為懶惰而不做!)

後來面對很長一段時間的「中年焦慮」,也時常透過「運動」穩定自己的身心。那時心裡都會想:還好維持著運動習慣,讓自己的身體有一定的根基,才能與心理的焦慮對抗著,衝過去!

「關於中年焦慮」(而且焦慮到想把自己掐死)這事,現在再回頭去看,還是覺得「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比當個薪水穩定的上班族有趣多了,因為你焦慮著明天、焦慮著下個月的收入,都不得不迫使你「動起來動起來!」於是很多時候,人不需要「紀律」也不需要「自律」,而是好好把握著所有的時間,以及盡可能的安穩自己的身心!

「在家工作(接案)」最重要的就是你的健康,而你要有健康的身體,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如果你都在家工作(接案)還跟別人說:「我都沒有時間運動。」那你就愧對你的時間自由度,你就等著賺錢看醫生吧!(重點是,要賺得到錢!)

圖:iPhone8
20201227我說我想去打籃球我就會起身去打籃球。
20210111天氣冷到全身沒有地方是熱的還是去跳繩運動。

不忙一點要去騎單車了。單車都被我供在那裡,有點對不起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