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這裡痛、那裡痛的毛病,讓我在二○一三年的七月,又興起學游泳的念頭。我是神經特別敏感的人,很容易這裡痛、那裡痛,搞得我好像毛病很多一樣。其實也沒有,大概就是工作長時間維持同樣的姿勢,加上我比較高,很多家具都不太能符合人體工學,久了就常腰痠背痛。
那個夏天大概也是因為痛起來很煩,也很想解決它,又加上朋友有妹妹讀體育系的可以教,我就決定再次挑戰這個我至少學過四次以上,三十幾年來都學不會的運動。
關於游泳,我在facebook常寫,好像沒有特別替它寫過一篇文字。那就寫在部落格上好了。
重新學習呼吸
小時候我曾經兩度差點在小溪和小河溺水,所以很怕水,還曾經立誓絕對不要去那種「要考游泳」的學校就讀。但為了解決身體上的不舒服,還是試試吧!
我的游泳教練是個很小個子L的體育系學生。泳池水深一點就可能要滅頂的身高,我則是沒有一百八十公分深的水,我都能站著行走,只要一害怕我就會站起來。
在以往學游泳的經驗裡,每個教我的人,第一件事都是叫我學踢水。
L不是,她要我從呼吸學起。離開水面吸氣、下水後吐氣,每次下水就要先做這個動作,直到熟悉水溫,並且掌握呼吸的節奏,到不害怕、不嗆到、不吃水,才會繼續當天的其他練習。只要抓到那個節奏,多試幾次就不會害怕了。
也會更感到有自信。
學習放鬆身體
剛開始L牽著我的手,讓我全身浮在水面踢水前進,到那口彆著的氣吐完,停下來再前進。
因為害怕水,整個身體都是緊繃的。越緊張就越浮不起來,會死命的抓著L的手,再不就擺爛直接站在水中間。但每一次都在水裡不斷告訴自己放鬆,直到可以完全浮在水面上才真正開始學著踢水前進。
L教我的是自由式(蛙式水我不太會踢),她會把雙手當成浮板讓我一手扶著她,一手滑水,直到熟練了,才進行下一個步驟,換氣。
換氣的節奏
很多人會游泳,但不會換氣。大部分還是因為呼吸的節奏沒有掌握到,特別是因為怕水,所以沒有花時間去理解換氣時需要留意的細節。
起初我學換氣是手扶浮板,L在旁邊帶我,用蛙式的方式,抬頭換氣。換氣的時候,非常害怕本來浮起來的身體會沈下去,一緊張也就真的沈下去,雙手就會死命的抓著浮板,好像不抓著就會死掉一樣。
我一週上一次課,沒上課的時候,我就會自己硬著頭皮拿著浮板去練習。因為抬頭換氣在自由式裡,並不流暢,我決定自己先試試側面換氣,就,就,就學會了。
那一瞬間好像有什麼電流通入身體一樣,歡欣的程度,就好像對中統一發票第四碼那樣。我就拋棄了我的浮板,開始練習游完一趟五十公尺。(那時一口氣能游到二十五公尺處就很厲害了。XD)
剛開始不太會游的時候,我會在池子邊觀察別人換氣的方式(自由式啦!)有些換氣時,頭會整個翻到正上方,有些人會微微側一邊,等我下水後,我會在腦中播放這些換氣的姿勢,找到自己比較順暢的方式。
游著游著,才發現,換氣這回事,是自己控制的。你頭要離開水面是你可以控制的啊。
游泳是一件了解自己的運動
我還算是一個非常喜歡運動的人。從小時候的跳繩、羽球、單車、籃球、乒乓、保齡球,到最後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運動,竟是游泳。在二○一三年時,籃球還是最喜歡的第一名呢。現在退居在游泳和單車後面,畢竟一個人打球只能投籃而已。
游泳是非常個人的事,在封閉的場域來説,它就是你跟水的事。你要抬頭多久吸多少氣,是你可以決定的;你手能划多快,腳踢水能輔助多少,都是你可以選擇的;就連速度都是你可以在你了解自己的體力範圍裡能做改變的。
以籃球和單車來説,前者是團體活動,後者有路況、氣候的狀況要考量。游泳頂多考慮水溫而已。(我討厭溫水)
二○一三年的七月八日我上第一次游泳課,到八月七日每週一次,中間有一週沒上的樣子。中間我自己練習過幾次,然後開始我至今,每年四月中開始一路游到十月底的游泳生活。
後來常笑説,如果讓我早二十年克服水的害怕,有一個誰能教我從呼吸開始學游泳,也許我會去當游泳選手也説不定。
今年四月初剛游的那幾天,水還冷得要命,過了清明以後,水溫終於是下水後不用掙扎就能全身埋入水裡溫度。
去年(二○一六)從四月到十月底,扣除去日本一個月以外,平均每日游五百公尺,游了一百多天。今年再向上提升吧。
至於速度,我們都不是運動來比賽的。想衝刺的時候就奮力的游吧!沒有力氣的那天,就慢慢飄浮,只是會被同一個泳池的人討厭而已XD
喔!我不是運動狂熱者,但我確實非常喜歡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