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荒木經惟的作品,是《寫真的話》(木馬文化出版),覺得這位先生的攝影作品實在是太前衛了,有點消化不了。直到開始拍照以後,拿起幾個日本攝影家的作品來看,看到荒木經惟的《走在東京》(麥田出版),才看見荒木經惟眼中的街景,有迷人的日常,像《東京日和》,島津與陽子的愛戀。
大概是數位時代,帶來太便利的攝影工具,「拍照」成為一種「隨手可得」的習慣,加上攝影器材的日益精進,只要構圖能力不差,都可以拍出美美的照片;只要光線夠好,快門一按無處不風景;只要濾鏡一加,人人都好像是個攝影高手似的。
數位化以後的現在,才看到《東京日和》這部電影,再又拿起《東京日和》的書來讀,那曾有過的、沒有網路、智慧型手機、高功能的相機的光景,從腦海中一一浮出。像島津與陽子那些,從日常長出已然不是這個世代的人,可以輕言感受到的愛戀。
「定焦鏡」拍好照片,需要很敏銳的觀察能力。走在街上散步時,從四面八方映入眼中的景色,都會左右散步的路線,可能一下子被正前方一面塗鴉的牆和建築構成的畫面給吸引;可能只是回頭確認自己走對路沒,反而被身後的景緻給吸引;更有可能走在斑馬線上,因為十字路口迎來的人群,讓自己按下快門……
島津和陽子的情感,就像用定焦鏡拍照一樣,時時張開全身的細膩,與彼此在日常中,交互地吸引著對方。你想要靠近對方,必須往前一步,才能框出你要的景;你想要一覽全景,必須往後退呀退地,才能深切的留住關於景色、人物,還有無法言說的深情。
也不似當今聯絡、溝通方式的便利,人與人之間多了「想念的空間」。沒有即時找到對方的方式、連打通電話都必須以室內電話才能尋找到人。當想念成為一種堆積在心上,無法與彼此隨時交談的時候,能夠相伴的時光也就更加珍貴。
那是90年代的電影,扣除與當今的快速與便利的差異外,《東京日和》還散著一種東京獨有的氣味。在城市裡看似急切快速,卻能在小巷裡,感受極為衝突的寧靜和緩慢。當你在熱鬧的市中心,也許多拐幾個彎,進入住宅的街道,步調突然慢了下來,才會發現:「啊!不要急著走啊!看看週邊的風景啊!」
「看看週邊的風景啊!」在《東京日和》裡島津和陽子就是彼此的風景,誰也少不了誰。當島津問著陽子:「跟我在一起快樂嗎?」陽子說:「不要問,眼淚會掉下來!」
「不要問,眼淚會掉下來!」到底是什麼樣的心情呢?我想,那是只能用眼淚回答的答案,是無法言喻的,那個世代的表達;是一種對珍愛的人的回應。「是的,我很快樂,你不要問,你一定有感覺到的!」
在經過二十多年後,有機會看到這部電影,再讀著陽子和荒木經惟的《東京日和》。兩者都蘊藏著那個年代,不能即時表達給對方知道的想念、愛和珍惜,只能在日常生活裡不斷地留住對方的每一個影像、每一種心情。收藏著,在心底!
啊!那般的想念、渴望、依偎著彼此,是多麼糾心又美好、深刻的愛啊!
題外話:
上述的書是否都絕版了?若是日後《東京日和》要再版,請一定要考慮跨頁切到圖檔啊!又,中山美穗怎麼可以這樣美啊啊啊啊啊!
《東京日和》とうきょうびより/1997
導演:竹中直人 編劇:岩松了
演員:竹中直人、中山美穗、松隆子、淺野忠信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P.S
是該把相機拿出來拍照,像荒木經惟那樣散步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