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一直被問:「為什麼你要回來高雄?」是一件很囧的事。因為追溯最原始的原因居然是「失戀」,搞得我面對同學、師長、親戚的時候不知道要不要講出這麼囧的原因。這是我第二次因為「失戀」離開台北回到高雄,也是我第二次失戀就沒了工作、搬出同居的住處。上一次是2002年的事,時隔五年後,沒想到我面對結束的戀情,仍舊用沒長進的方式,用徹底離開一座城市的方式,來做為終結。

回想當時,完全沒有動力找工作的我,面對年底求才機會大減的就業市場,根本沒有太多的機會。越找工作就越沒有自信,越沒有自信就越不願意積極。因為一個人在台北,有開銷、租金壓力,身無分文的我,是靠媽媽的接濟,支付租金、開銷,以及累積起來幾萬塊的信用卡未支付的卡債。每天只要睜開雙眼,看著人力銀行那些看起來不像自己可以做的工作,以及存簿裡不斷少掉的存款,「回高雄、不回高雄」、「找工作、不找工作」、「留下、離開」,每天我都這麼問。我的生活裡,也就僅剩下二選一的選擇。

十二月,2007年的現在,我用不到一週的方式,打包好我那些其實才剛拆開沒多久的家當,便火速的回到高雄。我以為,我的惡夢結束了,可是沒想到才要開始另一個惡夢,面對比台北更加糟糕的就業市場,每天媽媽問著:「你什麼時候才要去工作?」每一天每一天都恨不得不要醒來。當你看著人力銀行的求才工作,從每天少說五十筆到一百筆,開始變成一天不到十筆時,更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了!

今年一月,我開始到左營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完全沒有辦法忍受高雄的作業習慣,沒有效率就算了,溝通得靠電話,不能用MSN,也不用EMAIL,永恆的你得等你有空、對方有空,才能處理事情要處理的部分。因為這是南方的都市,人與人的情感更是濃稠,那種「準時下班」的工作態度,會變得突兀並且被視為不合群。於是,不到一個月,我離開了這家公司。但在此之前,我已確定我在另一個地方,有了工作。

二月開始的書店工作,應該是我人生很大的轉折。因為被信任,所以我開始放膽的做很多決定,那些在台北看起來不怎麼樣的能力,在這裡,好像都成了很有用的東西。我不斷的被誇獎,不斷因為過去的工作經驗被看重,開始接觸很多人,開始衝撞很多火花。那些本來想著「我到底能幹嘛、我活著幹嘛」的念頭,也就慢慢的消失了。腦袋裡想的,不是「我能幹嘛」,而是我要再多看多聽什麼,才能讓我做更多的什麼。直到六月。

我完全沒有辦法想像,如果這個六月,我不在高雄,我會何等掙扎?我該如何面對更焦心的狀態。連續兩個星期,每天,我的行程是十點半出門至小港醫院加護病房看發生意外的爸爸。縱使我們沒有生活在一起,但那種心裡的拉扯之大,我再一次的確定的說:「還好我在高雄。」

七月中因為書店更改營業時間,加上其實我已經對獨立書店產生倦怠,終於,我停下來,沒再工作,一直到現在。這之中我找過台中、嘉義、台南的工作,就是不想再往台北找,再次面對「留下來、離開」的二選一,C南返高雄的決定,居然成了我「留下來」的決定。十一月中其實有一股衝動想往台北搬,不過後來仔細想想,若再是為了戀情北移,會再陷入無窮迴圈裡,最後還是留在高雄。

多數的人在問:「為什麼你要回來高雄?」都不是問「回來」這件事,而是「留下」。他們想問的是:「台北工作不是比較多嗎?為什麼你要留在高雄。」我其實很難解釋。就像我很難解釋為什麼看到C南返高雄會讓我做出「留下」的決定。對於一個在台北工作七年的人來說,薪資條件也好、工作環境也好,都不是輕易可以抽離的。C的南返,對我來說是一種「不孤獨」的感覺。我既融入不了這個城市,也無法北返那座城市,那麼,抓住一個人跟自己一樣,也就安心了一些。

我時常在想「我為什麼不能像我身邊的這些人一樣,平平凡凡的過生活?我追求的就是最好的了嗎?為什麼他們不追求什麼,一樣過得快樂呢?」我試著把位置降到他們的位置,但其實我辦不到。幾年前媽媽問過我:「為什麼你不能好好的找個可以糊口飯的工作?搖搖泡沫紅茶就好?」當時我記得我是這麼回答的:「如果要搖泡沫紅茶,我幹嘛讀到專科,國中就可以去搖了啊!」但這次,我的回答是:「因為我不想做服務業。」在書店工作的日子,確實讓我不想做那種面對面的工作,疲累感十足,但是如果有什麼泡沫紅茶店是搖紅茶,然後不跟太多人接觸,我還滿能接受的。(笑)

那日同學的喜宴上,十多年沒見的同學問我:「那你覺得高雄和台北有什麼差別?」這個也是非常固定的問句,我不止回答一次,最後終於統整出一個我的標準答案。我說:「台北腳步太快、太擠、太焦慮,高雄很慢、很懶散,但很適合生活!」通常在地的高雄人都會說:「對啦!留在高雄好啊!畢竟是自己的家鄉,開銷也不會那麼大。」可是他們完全不能明白「開銷不那麼大」跟薪水南北最大差距可能會是對砍一半的差異。(像我的薪水就是狠狠的差了個把萬。)

要一個長年月領三四萬的人,接受只有兩萬三到兩萬八不到的薪水,看起來就是少了什麼。可是仔細去算,就會發現其中的差異。(例如以同樣的生活條件來說,要有好一點的住處加上水電及相關開銷,在台北薪水就惡狠狠的殺掉了一萬!)當然也會有人會說:「台北比較有發展啊!比較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可能我是個能力不怎麼樣的人,怎麼做都是個小職位,在台北能有什麼好發展?不過就是領個死薪水,做自己稍微覺得有趣的事。每天忍受擁擠的交通、趕人的步調、吃不完的資訊,每週跑那些看不完的活動、玩不完的趴剔、吃不完的聚會。周而復始,但萬象更新了嗎?

後來我的回答,都是我無法忍受台北的擁擠,和十分變態加班加到死的工作形態,多數的人都會回答我,高雄的加班、隔週休,也不見得比台北的加班加到死來得好啊!但是當我把「生活環境」拉到前面看,現在的我,應該是甘於在高雄的緩慢且不擁擠的生活吧!但我始終不認為我會一直待在這座城市,這是我從來沒有回答過任何一個問我「高雄好還是台北好?」的人的答案。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是由你自己決定,說不定我哪天會去更緩慢更緩慢的生活了!(那日我去美濃,還覺得那真是個好所在,人很少,很不賴呢!)

同學問:「台北資訊不是比較多嗎?」
我回他:「那是你們不上網,像我這種網路重度使用者,沒有資訊少的問題,只有資訊焦慮的問題。」
同學問:「可是有很多活動在台北啊!」
我回他:「高鐵很方便啊!」
同學說:「你很有錢喔!這樣搭高鐵。」
我笑了。(我笑不是因為我有錢,是因為你不見得要常上台北啊!偶爾一次挺好的。)

我始終都不覺得,生活是必須用那麼多的活動擠滿自己。把所有的時間都擠了活動,哪來的時間思考活動給你的那些衝撞呢?哪來的時間去跟很多人分享你參加的活動呢?哪來的時間陪你的家人說話?哪來的時間去台灣各個角落走走?哪來的時間,留給你自己,好好的發呆、好好的看看天、看看人,看看你自己呢?

為什麼我要回來高雄?為什麼我要留在高雄?我想,我只是想要給自己多一點時間,看這城市看這世界看我關心的人,很簡單的想法。至於薪水,夠用就好。至於成功不成功、有沒有出息,好像,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留給C,縱使你有北上的打算,我也會記得你讓我不孤單的感覺!一旦你去了,就好好的加油。等到你準備好了,再回來!

留給a,不是只有你會想著「要不要平凡的過日子」,很多人都會這樣想著。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平凡」,要能接受自己「平凡」並不容易。而那「平凡」的定義,不在於別人給的,而在於「你想要的」,才是最重要的。而你想要的,你辦不辦得到、做不做得來,就是另一回事了。留一點時間給自己,規劃好你現在的時間利用,才是最重要的事。加油:)

P.S
照片是十月去台北時凱洛拍的。
高雄出太陽,但不知道溫度如何,室內有些涼,但不冷。
好像是用這篇交代了一整年。啊!一年要過了啊!
要收到明信片的,請來信sunline.liu@gmail.com(有給過地址的不用給,但如果你沒把握我有沒有弄丟,就再寄來吧!)

換日線的話:我最想去台東生活啊!!!!

今日高雄天灰灰的,始終不肯下下雨來,不知何時才會傾盆大雨的落下來。聽說台北已經下了一整天的雨,似乎此刻活在高雄是一種幸福。

台北,是個雨城。雨好似不用錢的,那雨始終讓人想著:「到底要下到何時啊?」綿密的,偶爾傾盆大雨。最多的時刻,是那種不知道要不要穿雨衣的雨天。不穿會淋溼,穿了又感覺不到下雨。

高雄,是個老天眷顧的城市。倒也不是說來讓人羨慕的,只是比起台北的雨,我比較喜愛高雄的雨天。

高雄的雨,就像替忙碌的人們訂製的。猶記還在學校唸書的時候,晨間的五六點,可以聽見雨滴滴答答的下著,下著。每每擔心出門上學時,騎著腳踏車穿著雨衣, 書包會溼,帶到學校下午要換穿打籃球的衣服會溼,那不能淋雨的皮鞋會溼,什麼都溼答答的,怎麼辦?待真的要出門的時候,雨就停了,陽光伴著晨起的水氣,空 氣一陣清新。踩踏著腳踏車,往學校去。

偶爾,午後的體育課,天空烏雲滿佈,心想著,糟了,放了學不知道能不能打球,雨要是下了,換穿的衣服就白帶了。兩點多,雨真的落下了,又大又急,迅雷不及 掩耳,落下。坐在教室裡,狠狠的,咒罵著老天。但,不過一會兒,太陽又大又刺眼的從雲端裡現身。地上的水氣,蒸熱的向上,飄至天際。

如果這時,你在室外,東方,會有一弧漂亮的彩虹,美麗的掛在天上。方才的咒罵,就消失了!

球場呢?溼溼的球場呢?球場在雨落下之前,早已被陽光曬得發燙,雨剛好平衡它的溫度,它也用熱度,悄悄的將雨水烘乾。我們只要拿著掃把,輕輕的把那水窪撥散,不用一會兒,球場就像未下過雨一樣,又可以上演一場又一場精采的三對三。

回家時,天空還有些微亮,因為雨後,雲層變薄,忽白忽黑的,畫著天空。月亮也一輪明亮的,掛在天上。

每日,這樣下雨的腳本,輪替著。就是沒有那種綿密的雨劇本上演,好不乾脆。

當然,高雄的雨,也還是有大雨傾盆,讓人成為落湯雞的時刻。颱風的時候,那大風大雨也有過。偶爾,還會淹沒別人家的地下室,及各個大大小小的地下道。但怎麼樣,這城市的不雨日還是比較多。陽光的露臉,總是讓人心情愉快!

今日,看見最近那二十問的點名遊戲,有一題是問著:「你最喜歡台灣哪個城市?」我還真不知自己會選哪裡。但若選天氣,我百分之百會選擇這個下雨下得極為有個性的城市,高雄。

P.S
到現在還是沒下雨,但看不到天空了,都是雲。
在路邊隨處拍了的陰天。

換日線的話:討厭台北的雨,就來高雄吧!

回高雄好一陣子,才因聊天記起北部友人阿惠也回來高雄了。而且還在新堀江開了一間可以坐下來喝茶的茶亭仔。只要有去新堀江必定去店內坐坐,因為每次出門到 新堀江都會逛得腳痠(我不耐逛街啊!)每次要找地方坐下來喝個東西,都沒有地方坐,常常就是看到有地方可以先坐下來,就坐了。

跟阿惠也認 識好長一段時間,本來都在台北生活的兩個人,回到高雄生活,碰面時總有著很奇妙的感覺。以前我們的碰面都是因為聚會才有機會碰在一塊。那時阿惠是客人,我 是店員,現在反過來,我是客人,她是店員。但一樣的是,不論我們是什麼樣的角色,碰在一塊時,都會東聊西聊的,十分愉快。(是說,阿惠下回不用特別招呼我,妳忙嘿~)

「新堀江169茶亭仔」是阿惠和妹妹青蛙小姐一起經營的店。賣的是茶飲、餐點及小點心,有無線上網,可以包場,也能外送, 營業時間是上午11點到凌晨1點。(好長的工時!)第一次去,喝了霜蓋紅茶(55元),味道很特別。高雄現在不知道為什麼很流行奶蓋茶,就是在茶飲上加上 厚厚一層鮮奶(鮮奶油?改天拍上網。),但霜蓋紅茶是在紅茶上加上一層奶酪。鹹鹹甜甜的,與一邊奶蓋茶整杯是甜的不一樣。如果要形容霜蓋紅茶的味道,可能 比較像沙士加塩的味道,但沒有氣泡XD(不太會形容。去喝就知道!)

第二次去,幾個人都點霜蓋茶品,我和姊姊的同學則喝奶茶,外加點一份 薯條,當天因為剛吃完吃到飽的火鍋,所以吃不下其他東西,奶茶的味道很好,雖然很飽,但是還是一下子就喝完了。記得那天,阿惠還在店內帶台語文讀書會,在 讀清文台語小說集《虱目仔ê滋味》,我們幾個人還偷偷的在旁邊一邊聽一邊跟著唸。(其實我都叫阿惠台語大神啊!)

之後再去點了超好吃的炸 物拼盤(薯條、甜不辣、米血,100元),那回友人點了霜蓋綠茶(55元),奶酪上還用抹茶粉畫上了一個愛心,差點就不忍心把那愛心一口喝掉。還有一回, 平日不能碰酒的我,想說在白天來喝個海尼根綠茶(70元)一喝才知道原來這東西真的很好喝,以前在台北有一些店家有在賣,但從來沒有喝過。只是不勝酒力的 我,才喝那麼一丁點酒,就有點微微勳了啊~

最近「新堀江169茶亭仔」新東西,應該就是從台北南下的「生態綠公平貿易咖啡豆」(拍外觀那天,咖啡豆還沒進場呢!所以沒拍到啊!)茶亭仔是高雄第一家販售公平貿易咖啡豆的店家,有喝咖啡的人去喝茶的時候,也可以順便帶豆子回家喔!

最後來介紹一下青蛙小姐養的兔子好了。因為實在太可愛,所以拍了一張兔子回家(但是忘了兔子的名字是什麼了XD)。青蛙小姐雖然叫青蛙小姐,但她養了非常多的兔子,喜歡兔子的人也可以去那裡坐坐喔!(月光喬,我在說妳啦!)→其實我很想看阿惠的貓啊!!

新堀江169茶亭仔
地址:高雄市文橫二路169號,由五福二路文橫二路交叉口(在三商巧福對面)
高雄捷運紅線到中央公園站二號出口步行5分鐘
電話:07-2415161
營業時間:上午11點~凌晨1點

何謂公平貿易?
生態綠部落格│ökogreen blog

P.S
這是新開的系列第一篇。目前累計的這城市,怎麼都是講吃的好物啊!
今日天氣晴。休假在家哪也沒去,但現在肚子餓了,要出去覓食。

換日線的話:看到這篇文章,要去坐一下嘿!!

除夕返家過節,是一種慣性。一早,搭乘七點半的火車,往南。天氣晴朗,我脫去那厚厚的外套,坐在自強號的車廂裡,想著這樣的天氣,外套真的很不搭調,但又怕回程時,台北變冷。總是這樣,冬天南下的時候,就是抓不準帶著的衣裳。

十一點半。火車到站前,將外套全部塞進手提的帶子裡,我想,我用不到它了。因為炙熱的陽光正灑在南方的街道上,差點沒有走到車站對街的服飾店,買它一件短褲,和無袖上衣。這熱,像暑一樣,七、八月的盛夏。

回家匆忙的換上夜裡睡覺的短球褲,方能自在的享受陽光的美好。這個年,就在這樣的溫度裡,開始。

家裡比起過往買了更多的零食,好應付我這個大食怪,沒吃完的也就順道變成我回台北的糧食。媽媽甚會挑橘子,每顆大又甜,而且有飽足的水份,不像我自己買的,不甜又老是乾掉。姊姊買了我最愛的牛奶糖和棒棒糖,我說,我要全部搬回台北去。:P

趁著家人吃完年夜飯(我也不知道那叫不叫年夜飯,反正亂吃),看著無聊的電視時,出門逛了很久很久都沒有逛的高雄夜市,買了好吃又很久沒吃的鳥蛋茶葉蛋,十分滿足。(當然,免不了被娘唸說:「丫家裡已經那麼多東西了,還亂買。」)

回到家裡後,用姊姊的數位相機,和沒有Photoshop的新筆電,照了橘子和糖果,以及畫了一隻豬~~哈哈哈哈。希望大伙不嫌棄這樣的賀禮。(最討厭的是,我寫錯字,但已來不及復原了)

祝福大家,新的一年,豬事順利。

P.S
真是熱到像夏天一樣,都在吹電風扇啊~~~
在火車上,迅速的看完一本書。
租了兩片DVD看。:)

換日線的話:請問過年應該是要穿無袖衣服的季節嗎?

「大聲誌從這一期開始,往南發展,新增一個專欄『南』,希望以後每期都有;我個人宣佈:只要是台北以南,那就是這個專欄的管轄範圍,而且是愈南愈好,也希望以後『南』佔的版面愈來愈大。」

本來,我是不打算連著馬世芳的書之後,再寫一篇關於「閱讀」這件事的文章。加上大聲誌這一期的封面實在令人討厭,壓根也沒想要介紹一下這本刊物。(我放了我最喜歡的那一期,「另類搖滾」,雖然我上一篇寫,我不聽搖滾。)看到上面那段話,好吧!寫吧!因為「南」實在令人開心,縱使我住在北,縱然《大聲誌》第五期已經有過一次以「南」當封面。

南方的青年們,加把勁啊!有一個以青年文化刊物的號召,怎麼可以不認真的發揚屬於你們的青年文化啊!

南,令人為之嚮往,因為天氣;南,讓人無法抵抗,因為光亮。

去年年底因為市長的選舉,「高雄」被拿出來討論了一番。這期《大聲誌》的第一篇文章,正是謝一麟寫的「高雄開暢,大港開唱(副標:我願意如此介紹高雄)」。不長不短的文章裡,說是介紹了高雄,卻也沒介紹高雄。對於在地土生土長的高雄人來說,謝一麟寫出的,應該是現在當下住在高雄的青年眼中的高雄,而且文字裡的影像,也是從前幾年才開始堆沏。至少,「開暢(開唱)」這件事情,在我還在高雄的時候,並未發生,更別說那還未通車的高捷,以及不斷有爭議的高鐵。

我印象中的高雄,不斷在這年被改變、改造中。城市的容貌尤其大。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沒有了圍牆、有了讓我心生羨慕的電影圖書館、河畔邊一個又一個可以拿來辦活動的場地……我人在台北,偶爾回去,會開始擔心,那些建構在我心裡,高雄的模樣,會慢慢消失,但是會開始高興,「真好,這個城市,開始讓人有了夢想,開始有了希望。」所以看到《大聲誌》的「南」,我又在心裡歡呼了一下「真好!」。

南方的青年們,加把勁啊!那些花朵開使綻放,你們怎麼可以不替他們澆水,施肥,讓他們成長茁壯。

我曾經試著想,如果我回南方工作,我可以做什麼?我居然什麼也想不到。因為我想做的事,在南方幾乎沒有任何空間可以發揮,更別說我現在在做一份滋養我心,卻得死去活來,窮苦貧困的書店生意。我很擔心,這樣的我,回到高雄能做什麼?所以,即使動了「往南吧!」的念頭,也只能更努力的豐富我的腦袋、我的心,讓有一天真的能替南方做些什麼事。

夢想,是這樣的,沒有了,你的、我的、他的世界看起來就沒有什麼不同。南方跟北方不一樣,沒有那麼多資源,沒有太多的資訊,沒有人告訴你「夢想」是可以真的去想、去做的。總是被要求腳踏實地的去完成每一件事,但沒人教你要有「作夢」的勇氣。於是,在南方,最好的方式,就是跟著社會的規則,過你的生活,到老、到死!

南方的青年們,加把勁啊!城市的變化,是告訴你,生活也是可以變化的,怎麼可以空坐在那裡贊歎你的城市改變,而你卻無動於衷啊!

高雄的活動多了,政府資源的南移雖然看來還是不怎麼友善的分配,但是真的讓人很開心,很開心終於有人開始願意關心那些在陽光下每個暖暖的心,暖暖的人。我開心「南」的版面越來越大,我開心一切跟「南」有關的文化產業。

加把勁啊!南方的青年。

(感謝《大聲誌》對「南」的關注。麻煩以後不要放太讓人驚嚇的照片在封面。跟《破報》某期李先生的照片一樣勁爆。)

《大聲誌》網站
高雄拿《大聲誌》:步道咖啡、豆皮咖啡、御書房、高雄電影圖書館、612號月光海洋、租書家族明誠店……

補充:我的大聲誌都在小小書房拿。
再補充:南方的青年,我的朋友喬,我很開心,妳努力的每一分力氣。再加把勁吧!

P.S
爆冷。
感謝各位觀看的親朋好友們。不留言迷光係,悄悄的看,很好:)

換日線的話:天冷,就想念南方的溫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