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學作飯
我一直以為母親是在成為母親之前就會變出一桌的菜色,但母親是成為母親之後才開始學很多的菜色,也是成為母親後才學著如何成為一個母親!
文字的背後,是軌跡!
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調味,從別人的料理裡找出同樣的邏輯,什麼樣的步驟會呈現什麼樣的結果?什麼樣的食材組合會帶出什麼味道?只要動手作,就能發現其中的奧妙,有時還會變化出不同的、意想不到的料理!
等我開始自己下廚後,我才在我的煮食裡去變動食材調味、作法,找到自己可以且喜歡的方式,才發現:「媽啊!妳幹嘛那樣煮,這樣煮很好吃啊!」但你真心問我「怎麼煮」是好吃的?我會說:「食物它們本身都是好吃的。」越是當季的口感越好!「味道」可能是大多數人自以為「我不喜歡」的原因,但很多時候可以試著去找到「口感」從食物的烹調方式、時間去拿捏。
與母親一同去上的那堂料理課後,我只在課堂結束的幾日後,吃過一次母親煮的糖醋可樂雞柳。那糖醋的滋味有著父母離異後一夜長大的酸澀,也有著甜甜的拽著母親衣角問她:「好了沒有」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