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号女友是個絕頂聰明的女人,她曾經說過:「其實這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邏輯是相通的。」(含蓋所有事件的運行,以及它們會朝著某種相同的節奏,朝相同方向前進,差別只在做出的決定與選擇不同時,事件就會朝不同的方向前進。)二十多歲認識她的時候,把這個論點放在心裡,細細品味了很久很久。若白話一點的敘述應該會像九把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裡沈佳宜說的「這世界上本來很多事都是徒勞無功的」只要你通透了這件事,很多事你就不會糾結「為什麼要這麼做」,或者你也不會多想為什麼做出來會變成這樣?
二号女友是個絕頂聰明的女人,她曾經說過:「其實這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邏輯是相通的。」(含蓋所有事件的運行,以及它們會朝著某種相同的節奏,朝相同方向前進,差別只在做出的決定與選擇不同時,事件就會朝不同的方向前進。)二十多歲認識她的時候,把這個論點放在心裡,細細品味了很久很久。若白話一點的敘述應該會像九把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裡沈佳宜說的「這世界上本來很多事都是徒勞無功的」只要你通透了這件事,很多事你就不會糾結「為什麼要這麼做」,或者你也不會多想為什麼做出來會變成這樣?
最近是高麗菜的季節,一大半多半都三十幾塊就買得到,賣場中顆的只要五十元左右。高麗菜能做的料理不少,因為一個人買半顆很容易放到黑掉,所以就經常做這道無粉大阪燒!然後就有很多人想要問到底怎麼做的。其實滿無腦的!
說也奇怪,我就活在一個中式餐飲的家裡長大,但我就偏愛西式或是日本不用太花腦子的料理,什麼幾公克怎麼算、煎多久要計時我都覺得麻煩。這道無粉大阪燒除了好吃方便外,還可以減少吃進麵粉(或調好的大阪燒/章魚燒粉),讓身體多了負擔!
Read More →甚少在餐桌上出現海鮮,多半是因為一個人煮食,海鮮放久了不新鮮會染了整個冰箱的氣味,所以幾乎不太買魚、蝦,或是還要處理的小卷。這回收到信興名產的《澎湖人日常》黑金海味禮的分享邀約,就來試試將海鮮加入我的日常料理裡,看看能有什麼不同的餐桌變化。
說起海鮮,現撈、新鮮的是最美味的,買過幾次超市處理好或是冰凍包裝的,就是沒有去漁市買來的好吃,但這份黑金海味禮的小卷有驚豔到我,雖說是冷凍的食材,解凍後下鍋依然Q彈美味。
Read More →身為一個媽寶(大笑)自我有記憶以來至今還是天天吃媽媽煮的晚飯。母親不是一個會做傳統料理(粽子、蘿蔔糕、油飯之類)、結了婚才開始學作飯的女人,並且幾乎不做任何洋食料理,包括輕食蔬菜沙拉(也不愛冷食)、義大利麵、焗烤⋯⋯我的晚餐桌上都是類似快炒店或是自助餐店的三菜一湯。
二十歲離家北上,讓我最痛苦的事情是沒有辦法跟人同居的我,多半只能住小套房而沒有廚房。不過一個從小被媽媽餵飽的媽寶,到底為什麼會想要廚房呢?台北的物價極高,尤其當時我工作的忠孝東路四段的精華地段,像這樣上班族走在高級的東區、從事自由度極高的雜誌社編輯,薪水在當時不算少,但實在無法像住在台北不用租屋的同事們,動輒就花兩百塊吃頓午餐,時時需要非常精準的數字能力算好領薪水前口袋裡不會沒有錢!
Read More →不知道從幾歲開始,我就開始不太挑食,除了菜肉比重偏向肉外,我幾乎沒有不吃的東西,含蓋很多人不吃的薑、蔥、蒜,以及萬惡香菜或芹菜,我完全不拒絕,青、黃、紅(甜)椒更是可以不用調味我就能吃,連同小時候挑食的所有食材:茄子、小黃瓜*、苦瓜⋯⋯在長成大人以後,就再也沒挑著說:「我不吃!」*唯獨小黃瓜我不吃絲,也不知道為什麼!
開始從母親手上拿回一些「食物主導權」後,我更是發現自己對食物本身的味道幾乎不排斥(除了苦瓜太苦要處理一下、不太能吃辣)連小時候完全不碰的小黃瓜,我都可以直接拿來啃,才發現咬下口的那一瞬是那麼多水美味!
Read More →日子一忙常常需要靠「煮飯」來放鬆一下緊湊且壓縮的時光。從作飯到吃飯的一個多小時裡,就算是從工作中脫身的唯一方式(案主通常懂:「吃飯皇帝大,沒吃飽沒有好的工作心情。」)常有人相信「作飯」很花時間。但你只要掌握順序,多半不用花到太長的時間。「我今天想要煮什麼」通常都在時間的縫縫裡想好步驟,站到爐火前,就是執行了。
我的料理很多來自姊姊,看她煮著簡單又好吃我就偷師學了起來。
Read More →一個人住要自己作飯,最難的並不是「下廚」這件事,而是對於食材的購買和分配很難拿捏,特別是很難買到「一人份的食材」,尤其是青菜很容易一大把煮到後來都會變得不新鮮或是壞掉。其他像是泡麵、罐頭、沖泡飲(含所有的咖啡、調味的茶飲、巧克力、湯品……)都很容易因為去大賣場買了大包裝而放到壞掉過期就丟掉。
每年過年大掃除最常需要做的就是把吃到一半的醬料挖乾淨丟掉、沒喝完甜死人的奶茶包丟掉(自己弄奶茶最好喝的就是用茶葉煮)、冬天想要熱飲而買的湯品,以及發現放太久的泡麵、罐頭,不知道過期一點點到底要不要吃掉?(我會吃掉)
Read More →已經煮著一人份的午餐好幾年,每每聽到很多人覺得「作飯」是困難的、麻煩的,都讓我不禁皺眉,大概是太多料理的步驟,以及許多對食物的要求和標準都太高了,以致於拉出了一個長長的界線,讓人怎麼也不敢跨越。
就好比剛畢業的時候,我離家卻從來沒有想過即使沒有一套標準的廚具,還是可以用簡單的方式,端上一頓還算營養的食物,甚至連後來跟另一半住在有標準廚房的屋子裡,也不見得能煮出現在自己一個人吃的料理,至少當時都煮得不那麼美味也不那麼好看!
這多半都是因為我們離廚房太遠,對食物的想像太貧乏了。
Read More →也不是只有在週末才會動手料理,平日的晚餐回媽媽家吃媽媽作的飯,其他兩餐因為得跟得上其他合作單位的工作時間,不太會特別會去想比較耗時的料理,通常都要控制在三十分鐘內連同吃飯時間完成一餐。在家工作最重要的一件事,其實是「要會自己料理三餐」,這得好好寫篇文章來說說。
「千張」這玩意是一回姊姊幫同事買時,特別替我買回的食材,說是減重的好食材。回家裡吃飯時我常常翻找冰箱有什麼可以「偷走」的食物(哈哈!)一個人住實在太難買小份的魚蝦肉蔥蒜,若不是處理好也真空包裝的肉品,還得三天兩頭去市場採買,常常買多了吃不完壞掉浪費,或是冰過頭也不新鮮,但買少了幾乎就得天天進市場買菜,只好回家常常看看媽媽有沒有什麼買得比較多也處理好的東西,順手就跟媽媽說:「欸,我偷了妳一包蝦子。」
Read More →週五晚上帶著跳繩要到健身房運動,不料時不時的頭暈打亂了行程。第一次在頭暈的時候,身旁有人可以扶,我跟姊姊說:「妳不要離我太遠,我要有人可以扶著走。」趕忙走到可以坐下的地方,等那找不到任何理由的暈頭轉向減緩。是最近太忙?是神經太緊張?不曉得,我還找不出這症狀出現時的狀態是什麼,只得在有感覺的時候快點停下所有的動作,快則十五分鐘復原,慢則躺上半天才會舒緩。(*不要叫我去做檢查,我做過N種檢查,只能放鬆,就是放鬆就對了。)
從小不愛北方麵食,尤以那些厚實的麵條更是不愛,去館子吃麵時,總是先看著店家的麵團或是菜單上有沒有「細麵」,只要粗點、紮實點如刀削麵有點厚度,我就會選擇其他的食物選項,但卻熱衷義大利麵(也要細的)和日本用作冷麵的麵條,以及台灣粗粗如米苔目的烏龍麵。逛百貨賣場時看見有新的冷麵麵條及它的調味鰹魚醬油,二話不說各挑一項丟進姊姊拿著其他東西要結帳的雙手。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