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是心中最懼怕的來處
卻也是成功後最想到的去處
              ──《名揚四海》

二○○三年,《名揚四海》和《孽子》一起播出的時候,我選擇了《孽子》。我無法說得清楚為什麼是選《孽子》而不是《名揚四海》。經過了幾年後,終於在朋友的出借下,將這部戲看完。

我想,應該是年紀和心態的改變,那種對於故鄉的感動,似乎沒有當初渴望將它完整看完的感覺那麼多,就像「成功」之於自己,似乎不再留有那麼多使命,對於故鄉,也就沒有像以往那麼沈重的包袱。

我幾乎是用兩倍的轉速,看完這整部戲。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原先就熟知這個故事的經過,所以用比較跳躍式的方式,去串接我腦海裡原來不完整的片斷;另一個原因則是拍攝的方式過於緩慢,想用比較快的方式知道故事的發展,便用x2的方式快轉,讓故事得以在我原有的耐性之下進行完畢。

也不知道,現在「故鄉」是一個怎麼樣的名詞?或許在《名揚四海》剛播的那一年,「故鄉」對我來說還是那樣熱騰騰可以讓眼眶泛熱的溫度。應該是在開始了解除了「故鄉」給的熟悉,不等於人與人之間的熱度,才明白原來台北不那麼冷漠,人與人之間,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有距離。

開始喜歡台北,是很多年之後的事。在來台北之前,真的就是擁抱夢想般的,追逐。一直到有一年,很徹底的明白,那樣的逐夢,是一種吸乾靈魂的作法,開始喜歡放逐夢想,放逐自己,然後從自我放逐中,找回自己的靈魂,甚至,找到朋友。

不知道為什麼,我對「故鄉」的「朋友」,有著一種很強烈的疏離感,那種疏離,應該是還在故鄉時,就產生的。我沒有《名揚四海》裡,那樣美好且歷久不衰的友誼,甚至在看戲的時候,都會有一種「被唬弄」的感覺,那些不信任,多半來自於「距離」。當友誼從地圖兩端分開時,感覺應該是很孤獨的,當距離再加上時間,疏離的感覺就更嚴重了。

如果真的要懼怕故鄉什麼,大概就是這種疏離感吧!尤其是慢慢發現,那些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不停的在告訴你,誰誰誰怎麼了,而自己其實已經忘記那個人是誰時,就會開始不斷的質疑自己是不是太沒良心,或者,打從心裡逃離那樣的話題。

開始喜歡台北,是因為人的溫度。有許多個體,是有溫度的,而這些個體不單單是局限於「台北人」以外的人。(我對台北人的定義就是不是土生土長的那種!)這些人,有孤單的、有寂寞的,說是因為孤單而聚或是寂寞而互相取暖,好像也不盡然。或許應該是說,這是一次又一次的試煉,才明白,真的有種東西叫「朋友」,而不是因為故鄉所製造出的熟悉感,產生的那種眷顧之情的「朋友」。

看《名揚四海》的感覺很深。從二○○三至二○○六,從故鄉到朋友,戲沒有變,感動卻從戲裡,延伸至我的生活,從那些在故鄉一路陪伴的朋友,到現在陪在身邊的朋友。「名揚四海」,應該是沒有那麼重要了。!

《名揚四海》這部戲,我想,應該不是看的時間的關係,步調慢到想讓人殺人,每次一個空景都要停好幾秒,每一集就好幾次。角色的情緒也是要蘊釀好久,可以從走廊的頭走到尾都還在等那個情緒出來,如果我看電視應該會很沒耐性,想把電視給砸爛吧。

說它是一部不錯的電視劇,那倒也是,至少角色的設定都很清楚,結構也很紮實,雖然有一些部分看來很作做,但還算可以接受,很容易感染看戲的人。

唯獨讓人逅病的,應該就是那該死的慢得要命的節奏,還有屬於愛情的那份反覆。特別是石頭和GIGI那段。這部戲,編劇和導演都太仔細,每個橋段都得要舖陳到合情合理,就會多出很多戲,如果可以抽掉一部分,戲應該會更緊湊。

至於角色嘛!我覺得多一點新面孔是好的,雖然演技還有待琢磨,但是個個都有漸入佳境的表現。

◎POLO(唐治平 飾)
這部戲,我最喜歡的角色。可能是「傾聽者」的關係,讓人倍感溫馨。POLO也是這齣戲之於「友情」最真誠的一個。很多戲,從POLO這個點去連接起來,連得很不賴。

◎燕如(婷婷 飾)
還在南部的戲裡,燕如和爸爸的對手戲,看起來特別彆扭。她的表現,是讓我覺得亮眼的一個。除了那些彆扭之外,婷婷的演技和她的對白,看起來都特別自在。

◎石頭(修杰楷 飾)
我也很喜歡石頭這個角色,只可惜他和GIGI拖垮我對他的好感:P,後來想想,這角色挺傳神的,矛盾、固執,才造就了他和美麗、GIGI之間的拉扯。

◎胖子(劉亮佐 飾)
真要叫他「劉茂盛醫師」,頗不習慣。在POLO之後,我最喜歡的是這個角色,每次都冷冷的給意見,雖然語氣冷冷的,但是讓人很溫暖。對美麗的情感舖很久,突然爆發,又突然冷靜,實不為胖子之舉。胖子不應該是要一路冷靜到底嗎?但他成為了石頭和美麗的對照組,感情的不勇感的對照組。只是爆的不夠漂亮。

◎陳峰(尤秋興 飾)
也是一個漸入佳境的角色,雖然後來看起來還是怪怪的,但比一開始出場時好很多。對他印象最深刻的,其實只有一段話,他自責且難過的說,為什麼當初他不勇敢的出去救媽媽。這也替陳峰這個角色下了最好的註解。

◎美麗(虞小卉 飾)
怎麼會寫到後來才寫美麗呢?一切因她而起,應該擺在最前面才對,不過對她的印象,其實太過「美好」,所以覺得是一連串的假象,才會把她的順序排在最後。而那美好,不是虞小卉的表現美好,而是美麗這個角色,太過替人想到一種無法讓人信服的程度。當然,沒有這樣一個角色,就不會有這樣的故事發生,更沒有那三角關係的曖昧。有時候,我覺得美麗其實是另一個石頭。矛盾而且固執。

◎GIGI(黃芝琪 飾)
很典型的角色,設定不難,反正就是愛錢愛到死。其實沒有感受太多GIGI對於朋友的情感,或者對石頭真的有某種愛情的成分,倒是依賴百分之百。最後回去跟爸爸(楊烈 飾)跪那一幕,是這部戲最爛的安排。(可以不要那麼狗血咩!)

◎李耀明(王玨 飾)
一個可敬的老伯伯。很厲害的老演員,四平八穩,無從挑剔。幾段他的戲,是被加出來的,像是跟唐琪那幾場,只帶出那個音樂盒,然後沒了?還有幾場對石頭的厚愛,也太過恩寵了吧!但老演員就是厲害,可以把那些橋段演的平常自然。(《孽子》裡也有喲!)

◎吳永森(馬如風 飾)V.S林文山(蔡揚名)
這兩個老演員,有一個特色。講國語的時候,超級怪。兩人碰頭時的台語,聽起來比較自在。

◎小真(SAYA 飾)SAYA之於小真這個角色,很出色。雖然我覺得有幾個點不是安排太好,像是接受燕如的部分,以及出國開刀恢復聽力,一切顯得太美好,不夠真實。但以SAYA的表現,是值得稱讚了。

寫到這裡,突然想到朋友說的:「這真是一部健康的戲啊!」嘴角揚起了笑。是啊!沒幾個壞人,然後壞人到最後又都變好人。世界真是美好啊!但是有多少人的人生可以如此美麗綻放?沒有黑暗?

不曉得,或許作作夢,一切的黑暗,就會像陳峰那樣,總有一天,可以面對,可以克服吧!

《彩虹》 詞/阿軒 曲/尤秋興‧不浪尤幹 主唱/張心傑
只要不醒過來 這就不是夢
請看著我 請擁抱我 體溫別流走
好多話想說 好多事要做
請天空給我 請時間給我 再多一點停留

身為一道彩虹 雨過了就該閃亮這片天空
讓我深愛的你感到光榮 oh~~~
身為一道彩虹 盡全力也要換你一段笑容
夠了 我愛你 不必人懂(只要你懂)

親愛的你 若有感動 請牢記在心中
下一次相遇 你能看見的那道彩虹
不再可能是我 Oh~~~~

最後,僅以這首聽上萬遍還會很感動的主題曲,送給喜歡《名揚四海》的人,送給那些陪伴每一個人的每一個人。


導演:蔡岳勳 編劇:劉亮佐、陳世杰等《名揚四海》編劇小組
演員:唐治平、婷婷、修杰楷、劉亮佐、虞小卉、尤秋興、黃芝琪
   王玨、馬如風、蔡揚名、SAYA……

《名揚四海》官方網站
資料充足的網站。這麼多年,沒有不見,算是很厲害的!

P.S
沒有電視,只能看片子啊!有電視我想我看一百年《名揚四海》也看不完。
台北下雨。冷。

換日線的話:終於終結了一個希望,想看很久了。

打著「《孽子》原班人馬」的口號,《孤戀花》連續劇、電影從四月天一直蔓延到盛夏。想著兩年前《孽子》激起的討論風潮,想必《孤戀花》一上檔勢必也是會引起一番討論。

我得先承認,《孤戀花》我看得不多,但還是有些話要說。

上海場,是我放棄《孤戀花》最大的主因,不知道是被前幾年那波上海劇給慣壞了還是?讓我對《孤戀花》上海的部分,完全進入不了。總覺得上海是很大而且很久的城市,但《孤戀花》游走在想要攬全關於上海的一切、那個年代的一切,卻又帶不出大環境裡最細膩的感覺,說明確點,我認為《孤戀花》沒有《孽子》的氣勢,是上海的大造就而成的,想大,又大不了,最後變得上不上,下不下。

第一、二集,是我唯一看完的部分,但也因此退卻不前的原因,它的前行很緩慢,緩慢到即便抽掉一場,我都覺得無妨,以前兩集的舖陳,都像是為了要「交代」上海,而不是《孤戀花》的本身。我得先觀望它要帶出的時空背景和歷史事件,再進入故事,直至走入故事的同時,那些感覺,都被年代、時空、場景給削弱,不深刻了!

再者,人物的味道,缺一點又缺一點,後來缺乏的部分,怎麼也串不起來,他們所要傳遞的感覺。

最讓我稱許的,應是五寶的角色,那樣天真的笑容及優雅的歌聲,蓋過三郎帶給我的柔弱、雲芳帶給我的彆扭,照理說,應該好好讚揚一下李心潔,但好巧不巧的,最近剛好重溫了幾部李心潔的舊作,以及她給我的過往的印象,五寶的角色,似乎在表演上,也變得不那麼讓人驚豔了。李心潔向來的天真浪漫,在《20.30.40》裡是那個樣子、《愛你愛我》是這個樣子,《想飛》亦是如此,而《孤戀花》裡,我看見的,一直是李心潔,而不是五寶,她,缺少了那個時代的滄桑和那股必須被爆破的悲哀。

再從雲芳的角色。我都笑稱,她根本是擺明了跟大家說:「我是一個T」的那種姿態。我好奇的是,那個年代、那個背景,在上海,同性戀究竟是怎麼存在於那個時空的?以現今的狀態來說,那個對自己的性向認同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而又,雲芳對五寶的好、娟娟的好,她本身是否有掙扎過、懷疑過、矛盾過、逃避過?或者她是那種很自覺性的,從小就明白自己「喜歡女人」這件事?

我看見雲芳全身散發出來「一肩扛」的氣味,卻感受不到她內心的幽微,究竟何故讓她從戲的開端跟男人套交情、跟女人走得親密?結果呈現一個男人的型態與女人的體態交錯的彆扭。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在那保守封閉的年代裡,她有足以的自覺,面對自己本身對女人的欲望?

說上不上,下不下的原因,多半來自於我認為上海場花了很多時段交代那些背景、觀念、差異……卻見不到角色的內在。就好比我看著五寶坐在窗台邊跟雲芳說人生有何意義時,我並不覺得五寶這就想向下一躍(這裡有可能是因為華視剪成一個半小時的原因),即便是種種的因素,讓她覺得人生無望,我在事件發生的當時,嗅不到五寶想死的念頭、看不見那股絕望。並不是說她必須像瓊瑤劇裡那般激烈,或是像鄭文華筆下那些主角,是要有一定的手段。心潔式的方式演出,是一種純真少女的喃喃自語,我看不出來她想一死百了的樣子。同樣的,我也見不到三郎與五寶之間的火花,見不到雲芳渴望擁有五寶的內在,那一切的發生,似乎都這麼理所當然,理所當然的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裡,就必須有這些小情小愛的存在,理所當然的必須有三角關係的磨擦,理所當然的,女生要愛男生,男生會愛女生,而另一個理所當然存在的女生就那麼理所當然的要攪和一下。

間斷的看著,許多人拿《孤戀花》與《孽子》來比較。我想,那個力道是有差別的。就好比當我看見討論區說著雲芳說出:「我喜歡的是女人」,真的差點沒昏倒。我不知道那樣的安排之前,雲芳還經歷了什麼,但想必她應該要有在心裡問過自己幾百回的才對。畢竟「跟別人不一樣」這件事,要很有勇氣才能面對。《孤戀花》確實少了《孽子》當初那種流暢及隱在戲裡的曖昧,卻還多了一分理所當然。

至於三郎這個角色嘛!從一開始,我就認為他被太多事件絆住了。例如:他的身分(在日本唸書,從台灣到上海的音樂人)、他的家世、他表哥與表嫂和本身大環境的衝突、他自己與上海的認知差異……這些事件都削減他與五寶之間構築起來應該淒美的愛情,我能感受到他與五寶的愛意,是建構在種種的因素上,而愛情的成分究竟涵蓋多少?實在不清楚。

後期,台灣場的部分,因為前面漏掉太多,所以沒太看。但是印象很深刻的,是三郎和雲芳碰面拿骨灰的片段,可能是太多太主觀的印象,讓我無法體會雲芳心裡要補足五寶與三郎分開的缺憾,更無法明白三郎為什麼還有力氣去追究為什麼不讓五寶跟著他離開的原因。

我想,從白先勇的原著要拉長成那麼長的故事,那是很艱巨的工作,就如同《孽子》裡,一句阿鳳與龍子天雷勾動地火那般,要寫成戲劇一樣,是非常大的挑戰吧!

註:
二○○○年~二○○四年的間斷,許多故事都由民國初年發展至抗戰,場景也都設定在上海。其中不乏愛情喜劇、悲劇,以及那一連串的顛沛流離。


導演:曹瑞原 編劇:蕭颯、陳世杰 原著:白先勇
演員:袁詠儀、李心潔、蕭淑慎、庹宗華、高捷

孤戀花官方網站

P.S
本來這篇文章是應該貼去官網,但我其實只想寫寫感想而已。打筆仗的事沒多看好像也戰不起來,只能很粗淺的寫些想法。

換日線的話:雲芳講話好像秀蓮!

伴隨著台北冬末的雨聲,我終結了《孽子》劇本書的閱讀。原本應該在過年前收到的劇本,因為年假所以懇請發行的公視暫緩寄送,直到年假結束後一個星期五,我才滿心歡喜的捧著《孽子》劇本書,在我好久未曾趴著看書的床上,細細品嚐。天氣,彷彿似乎是伴著《孽子》劇本書的情境而走,先是冷冽再是溫暖放晴,就在閱讀到最後的時分,窗外的雨水夾雜我此刻混亂的心情,在雨聲中和劇裡的阿青緩緩向前……

一年前,在台北的書展裡,我巧遇了《孽子》的主角之二,小玉(金勤)、阿青(范植偉),時間一晃眼的,這部戲也在我生命裡,強烈卻又安穩的存活了一年!沒看過《孽子》的原著,相較其他會將『原著』及『改編』拿出來比較的觀眾而言,我自認多了些許的幸運!然而對於劇本與其在電視上播出來的差異,又是教人另一種深刻的安排!

《孽子》的配樂在耳邊悠然響起,我也隨之沈浸在《孽子》劇本書內,還有腦海一幕又一幕的畫面,文至感傷橋段,仍舊像看戲一樣,緩緩的落淚,而這些眼淚,卻又不像當時對著電視機的悲傷狂嚎,那是帶著一點溫度在心裡翻騰的感受!

序言。
『我希望,跟他們站在同等的位置』。

第一次在公視的孽子討論區上,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在電腦前感覺著這幾個字。彷彿有個人用他的語言,在訴說著面對外界時,這群『孽子』的渴求。是一種尋求被平等對待的心,無須憐憫、無須鄙夷,只要站在同等的位置上,就能感覺彼此的心!我想,這就是《孽子》這部戲可以在一年後仍舊受到大家關注的原因。因為同站在一個位置,所傳達的,也就更加貼切主角及故事心境。

『凍凍果』。
看到《孽子》另一位隱身的編劇『王詞仰』寫的『序四 凍凍果』,不禁捧著劇本書,大笑了起來。除了編劇上的烏龍,更對其內容的真誠感受到無比的溫暖。

老實說,有那麼一個瞬間,我是痛恨這齣戲的。不過,也只有在那一瞬間而已!

那日,夜裡我竄進了一間昏暗的店裡,裡頭全是晃動的人群。有的交頭接耳、有的飲酒抽菸、更有的就是舞池裡擺動的身軀。我沒說話,只是靜默的坐在那裡,用我那雙有人以『敏銳』來形容的雙眼看著,試圖從這些人群身上探尋一些我在《孽子》裡感受的氣息。

沒幾分鐘,我開始覺得眼前這些昏暗以及震耳欲聾的音樂,會奪去我從《孽子》那裡換來的陽光味。於是,我一個人起身,走出那家店。跨上機車前,有一個人追上我,我停下了腳步,以帽沿蓋去慌忙,假裝鎮定與其對談,我突然發現,那片在我心裡的暖陽,不知不覺的已被蒙上一層灰暗,只是我不明白,是追上我的那個人留給我的,還是《孽子》這道光芒反射出來的灰?

我帶著那顆中了『孽子毒』的心,在人群中尋覓,不斷找尋一個答案,就在那一刻,我感覺到一種憎恨感。我討厭《孽子》!在那一個個的眼神裡,感覺到他們對這世界的排斥,那份排斥,來自於家庭、社會、人群。只是我不明白,這樣陰鬱、晦暗的世界裡,怎麼教人親近?就連想要走入都有著巨大的陰影盤旋不去!

《孽子‧劇本書》,當我看著編劇依著集數,對於其中的場次內容做文字上的說明時,有著莫名的衝動,想先翻閱二十集裡,編劇的話。只是,我沒這麼做,仍舊一字一句的讀著,嚐試讓自己再次經歷那些淚水、悲傷、喜悅……

我想,我還是愛《孽子》,如同我愛陽光灑落時那片閃耀的天空,這麼明亮溫暖,那樣真誠動人。不用像雨天裡,太陽躲進雲層裡;人群避到傘下去。我逃離了那個世界,情願一身《孽子》的毒,也不願在那一片揮之不去的暗層裡,任由它恣意的發霉長蛆,於是當我呼吸著陽光底下的氣味,那憎恨《孽子》的心情,已然消去。

↓以下,是我在2003/8/20於新聞台的留言板上留的言,略做修改。

我喜歡編劇給我的感覺。包括戲裡的和其留言對話時的感覺。也或許,戲裡有曹導的調配、有白老師的堅持或妥協,但是,我仍舊最喜歡編劇筆下的點點滴滴。白老師成組了孽子的軀體,曹導給予了孽子生命,而編劇,給了孽子『靈魂』!一種活躍的、不軟弱的光芒。

記得在看《逆女》和《男孩別哭》時,我是一邊看一邊罵的。《逆女》就我而言是原著《孽子》的另一個翻版,《孽子》講父子,《逆女》講母女,但同等的把同性戀這種現象硬塞入了『家庭』的緣故。而《男孩別哭》是我最不喜歡的同志系列!黑暗、墮落、吸毒、說謊、逃亡。也或者它有傳達其他的意念,光是看到那些陰暗的部分,真的只能搖頭!

再看『夜奔』、『藍宇』,沒有屬於家庭的那一塊,很自然的走,相遇、相戀(或者互相吸引),到最後分離。雖然所有的結果都逃不了離別,但是離別的結局總給人一點淒悲,特別是‧死別!我很喜歡《逆女》的呈現,但似乎比新版《孽子》少了一點靈氣!因為《逆女》依著原路走,平順穩固,挑不出什麼讓人評論的毛病,但結束的時候,太順其自然了,連死別的感傷,都沒有《夜奔》和《藍宇》來的悲愴!也許有淚,但卻沒有那種哭不出來的感覺。(哭不出來,往往隱著最深切的傷痛!)

反觀新版的孽子。(評論的人實在太多。我也無從再寫出比那些更精采的文字,我寫我的感覺!)

沒有預期的,我掉下去編劇給的氛圍裡。不想拿它跟原著比較些什麼,只是淡淡的感受那之中濃郁的感情。『親情、友情』一直是我最愛的主題!《孽子》有講到很多的『愛情』嗎?就我而言。沒有!我總是在那一刻落淚。沒有愛情的那一刻!至於愛情,我只在龍子對阿鳳狂吼的時候,哭了!

不假,看它二十集,我都哭!至於哪些部分,倒也記不太清楚了。真的沒有,我真的沒有看連續劇看成這樣,哭成這樣!會哭,其實不代表都是悲傷,但卻是滿滿的感動。它像是每分每秒都挑動你心裡最底層的部分,不管是悲傷、快樂;不論是相聚、分離;又或者是愛或不受,每刻都往你的心去,無法招架,觸動淚線,最後,模糊雙眼!

同志議題?

《孽子》看到最後,我們還在意是不是書寫同志嗎?不會的。最後羅平和阿青的『一、二、一、二』的步伐裡,我看見的,還是整個《孽子》呈現的情感。

堅強,不帶刺!
柔軟,不退縮!
挫折,但依舊昂起胸膛,向前走!

曾跟朋友討論,為何他不看《孽子》。他說:『不排斥,但也無法接受。』聊了許久,我才跟他說:『因為我們接收的「同性戀」永遠是負面的訊息!但我在《孽子》裡,卻看見了那一群孽子展開自己羽翼,向前飛行!』

我們也能飛吧 就算天空 只剩一道微落的光 
我們還能飛吧 就算殘敗身軀 有著刺心的痛不能平
我想 牽著你的手走 我要 跟你一起飛行
只是一句我愛你 對著你 也對著愛我的人群
我們可以飛吧 湛藍的天空 白雲相間我們的美麗
我們往前飛吧 勇敢的心 等待三個字 我 愛 你

後記:
看劇本書的當下,是我心情最混亂的狀態,糾纏的情緒始終圍繞著我。我躲到《孽子》的陽光下,暫且忘掉心裡的灰。感謝副導綺鷰,對劇本書催生的費心;感謝曹導認真及用心的呈現出《孽子》;感謝編劇『陳世杰‧王詞仰』用《孽子》帶來無比的溫暖;感謝曾經對《孽子》付出的人群;感謝在陰暗的角落,這些關心人與人之間原始情感的人群!

 2004 公共電視出版
  ISBN:9572918087(上)/9572918095(下)

P.S
劇本排直的,看不太習慣。
去年書展巧遇金勤和范植偉,今年書展遇見寫《人間四月天》的王蕙玲。閱讀,果真是件好事!
台北的雨,下了一整夜,不過溫度似乎沒什麼降低。
祝 雨中美好
^________^

換日線的話:劇本是戲劇的靈魂!

※行天宮,心誠則靈!

金鐘之前,在EMAIL郵件裡收到Linda的來信,『有金鐘的票,去不去?』我在電腦前,用力的點頭,大聲的叫好,當然要去,怎能錯過呢?11/4,台北夜飄著雨,我討厭這樣的細雨,心想,明晚(11/5)會不會也飄著雨啊?那星光大道怎麼辦?不管了,我往行天宮走去,說過要為《孽子》拜拜的。說真的,六年級生的我,平日拜拜都是媽媽帶著去,準備供品、水果等等的東西,而這一次,我什麼也沒帶,背著《孽子》的書包,走進行天宮。

行天宮內,或許是因為小雨飄著,當天的人潮不如我先前步入的多,右手邊的服務台,本來要走近請教這樣為《孽子》拜拜,該要有什麼行式?我止步,停在廟門口,觀望著!沒開口問,走到廟中央,看著拿著香拜拜的大人、小孩、老人們,點了三根香,跟著別人走,說真的,真怕沒有特定的儀式,祈福沒祈好。但,心誠則靈,我在心裡喃喃的唸著:『我要《孽子》得獎。』很好笑的願望吧!後來想想,這樣不夠,於是一個一個唸:『寶哥得到最佳編劇、曹導得到最佳導演,《孽子》得到所有的獎項。』(貪心嗎?有一點,但每個獎項都值得讓《孽子》獲得!)後來拿出《孽子》劇本第一集,雙手合十,將它緊緊的合在手掌裡,『神啊!請讓寶哥的《孽子》拿到最佳編劇吧!』(廟裡的氛圍,一切莊嚴!雖然我看起來有點呆呆的!)

離開前,我閉上雙眼,再默唸了一次:『我要《孽子》得獎。』張開眼:『所有的獎項。』小聲說:我還要《孽子》劇本順利上市!

※背著《孽子》書包去金鐘

11/5 晚上六點整一過,我站在光復南路上的麥當勞門口等一起參加頒獎典禮的其他三人,Linda、貝兒、佳盈。左右張望了一下,才發現人還滿多的呢!心想,除了《孽子》之外,不知道其他的人是為何而來。(哈)六點十分,Linda出現了,一身的行頭,讓我誤以為是跟哪個入圍者站在一起,Linda還說:『這妝是在飛機上畫的呢!』我驚奇的看著她,這,未免也太神奇了吧!(Linda剛從南台灣的高雄趕赴金鐘盛宴。)我看看自己一身的打扮,嘿嘿!還好我的墨鏡拿掉了,否則別人會說我是Linda的隨身保全。(哈)六點十五分,第一次見到貝兒,感覺上像是認識了很久一樣,胡亂的哈拉起來。此時,Linda開始急躁,因為佳盈還沒出場,手機又沒開,我也隨著Linda開始拉長著頸看,就在貝兒決定先去買瓶水的時候,佳盈才匆匆趕到。(貝兒,我後悔沒買水,喉嚨喊痛著。呃~~買水,還不如買喉糖!痛!)

題外話:台北的天氣是怎樣?一下冷一下熱的,我以為冷,穿著黑毛衣搭著卡其褲,外加一件襯衫式的黑外套,熱死人了!拍手很不方便。在場內一激動起來,熱到爆!

一進場內,三十排之後的中間地帶,被慈濟的師姑和師兄給占滿,清一色藏青服裝,雖然暗色系,但卻很刺眼,而且像小朋友一樣一個接一個的入座。我們四個人找好位置坐定位後,開始聊起內心的緊張和期待,手裡翻著大會發給的橘色金鐘系列書,光是看到秦楊和苗可麗頒最佳導演,我就傻眼!四個人放肆的狂聊《孽子》,前方的大螢幕播著星光大道的景況,我也不斷的看著現場,找著《孽子》演員,還有編導等人,人陸續的入場,還有世新一大票學生,眼尖的我,先是看著大螢幕上王玨王叔的身影,大叫著。後來發現有人做了《孽子》的大海報,想必也是《孽子》的加油團吧!很想問他們,我們要不要坐一起?

我們一時心動,想換位置到三十排前的空位還一堆,於是,我們向前進攻。在我們還沒換座位前,狂聊《孽子》的時候,前面坐了幾個《孽子》的親友團,本來要跟他們一起坐,不過後來被拆散了!他們聽了我們聊了很久的《孽子》,才跟我們說:『我們也是《孽子》的人!』會場裡椅子接著椅著的空位太小,進進出出的時候,根本就是跟別人擠在一塊兒,我們往前進攻的位置都是對號座位,坐下沒多久,就發現身後副導和一大排《孽子》的演員坐在我們身後,小阿青、弟娃、敏爸、趙無常(還有誰啊?我不記得了。)後來,因為是對號座位,很多人都是在晚會開場後才進場,於四我們四人還是回到三十排之後找座位,當時已是許紹洋開始唱歌了!(根本不知道唱什麼!)只是,三十排之後,剩的位置都是零零星星的,只有一個或是兩個相接的座位,我們四個拆成兩派,貝兒跟我、Linda跟佳盈。我和貝兒入座前,前排的兩個人看著我的《孽子》書包,還驚呼了一下,她們也是《孽子》的影迷吧!

※這獎,真是怪啊!

老實說,我心裡的目標只有三個『導演』、『編劇』、『最佳連續劇』,很貪心(雖然沒有拜拜時,那種貪心!)但我覺得這三樣大獎是鐵定是《孽子》的。不過,從一開始在頒攝影、燈光、單元男配角時,心裡那種『配票』的聲音越來越大,覺得有些獎會被分掉。接連四個技術性的獎,除以二,《孽子》拿了兩個,之後的頒獎部分,也都是平均分配的感覺。(雖然《孽子》是大贏家,但配票的意味濃厚啊!)等到導演這個獎項公布時,有點擔心編劇或最佳連續劇有一個會壯烈陣亡。(導演這個獎項為什麼放在那麼前面?應該穿插在中段的部分比較好。)一路擔心之中,所有入圍的、得獎的,都有《孽子》的影子,每每看見有參與《孽子》演出的演員上台時,台下的驚呼聲都會不斷,特別是《孽子》加油團的方向,從看入圍名單開始,就吼得特別大聲!曹導第一次上台時,我興奮的站了起來,那墨鏡就K到前座的觀眾。(真是不好意思呢!)坐下時,我決定把手上的手錶、手鍊給摘下來。手太大有時候還會打到手錶和手鍊。(痛!)

頒獎的中段,我都快睡著了,因為拍手拍得很累,又要盯著螢幕看《孽子》群入圍的人坐在哪裡?倒是佩服那堆見了面要講『感恩』的慈濟師姑和師兄們,從頭到尾,只要大愛有入圍的,他們聲音絕對不小,而且聲勢壯大不輸其它的加油團隊,而且,整齊劃一!(哈哈哈)只是,大愛這次是中了邪還是?居然只得一個戲劇類的獎項(啊!那個還是《孽子》的演員呢!)另一個則是廣告獎,入圍那麼多項,只得兩個。我都說今年的金鐘獎,不是在創記錄的方案,就是配票方案!

頒連續劇最佳女配角時,我居然篤定的說:『SAYA』,果真不出我所料。SAYA得獎時,讓我更擔心起後面屬於《孽子》的獎項!沒想到男主角、男配角還真的四四落馬(人家是雙雙落馬,《孽子》是四四落馬!)真的想都沒想到,各占兩名,居然一個也沒得。更誇張的是編劇,本以為《孽子》沒得,也該給《家》得,後來給了《名揚四海》,老實說,我很愛《名揚四海》,但我覺得《孽子》更該得獎!(後來看了評審不給《孽子》得獎的原因,簡直#$%&!@……無言以對!)我等待著寶哥上台領獎的時刻,沒想到上台時不是因為《孽子》而是因為《名揚四海》,草草的講了幾句話,就下台了!接下來頒的女主角和男主角,說真的,分票的樣子更明顯,《家》得男主角時,我也在猜女主角不可能再是《家》,果真又猜對了一次!(我承認,我故意沒風度,所以這麼說!我還是希望那獎是《孽子》的。)

補充:Linda跟佳盈在部分的獎項頒完後,我和貝兒的前方空出一大排的座位,她們也跟我們坐在一起,四個人,團結力量大,聲音真的很大!但是,最後一排的位置,我們再大聲,也壓不過別人!

※今夜,讓我們FANS到底!

如果要說FANS,我大概是這群人裡,最FANS的吧!特別是對寶哥。只不過,今鐘當晚,我看大家都成了十足的FANS了。從每個入圍名單公布開始到得獎尖叫聲就不斷,於是,撐到最後!一開始,曹導上台時,我還真不太敢喊,後來有一個操著不知道那個省口音的男子大喊:『曹瑞原,好樣的。』我就覺得那阿伯太神勇了,我也要喊!後來,連原先坐在我們前面那一群親友團,也開嗓了!(後來,結束時,我們才知道跟那群親友團坐在一起的,是曹導的媽媽、姊姊,她們說:『你們真是很好的《孽子》加油團啊!從頭喊到尾,謝謝你們!』我這才發現,原來前面那排慈濟的師姑們為什麼老轉頭看著我。聲音真的很大,呵~~~差點要拿擴音器去咧!)

曹導第一次上台,本來跟Linda分在兩頭的我,雙雙的興奮站起來高呼,我在這頭,Linda在另一頭。後來頒其他的獎項,我們的手已經拍到發腫,只能趁著中段兒童類或娛樂類的時間休息,中途我還因為太緊張,跑了廁所。等到寶哥因為《名揚四海》上台時,我管不了是不是《孽子》了,就先喊:『寶哥,你好棒!』,當場冷場(>__<|||),因為音樂剛好出來沒人聽見我們大喊。等寶哥講話時,我們又喊,還是沒人理我們。(真是冷到不行!)

在頒完『編劇』這個獎項時,佳盈沈默了很長的時間!等到『最佳女主角』柯姊上台,佳盈叫得最賣力,似乎要把之前『編劇』沒得獎的鬱悶給全喊出來,一直大叫著『阿母,妳好讚!』,(當時,我們根本打算爬上椅子學弟娃站起來叫:『阿母!阿母!』。)最後,重頭戲來了,『最佳連續劇獎』。原本我打算在頒編劇獎《孽子》得獎時,我就要大喊:『公視,請給我《孽子》劇本!』結果『編劇』這一項沒拿到,沒機會講,等到『最佳連續劇獎』,我不管了,田麗還沒拆開名單,我就先開始大喊『孽子!孽子!孽子!』然後坐在副導後面那群孽子FANS,也加入!(同事說,電視機前還能夠分得清楚哪一個是我的聲音。不,不會吧!-__-""")『孽子!孽子!孽子!……』(你們在電視機前,有沒有跟著我們的節奏喊,那一刻,我根本就是覺得,這個場子,是《孽子》的,還有電視機前,廣大《孽子》群的!)

《孽子》順利拿下最後一個大獎,有那麼個瞬間,我根本就是要把《孽子》書包拿起來甩,這像不像某一場演唱會裡,我們拿著螢光棒大聲喊叫的模樣?

※尾聲

離開國父紀念館時,人群已經沒有像傍晚時那樣多。我喜歡越夜的台北城,喜歡在安靜的氛圍裡,感受這個平時熱鬧喧嘩的城市!在那安靜的片刻,我回想,從電視開始播出《孽子》後的每一幕!『一二、一二』,我們一起往前……

P.S
※曹導,我們優雅不起來!

『我是台灣人,我一直覺得台灣人是很優雅的,不是在四處放火的。』曹導最後在台上說的話。那一刻,我們一直在後面胡吼:『曹瑞原我愛你!』、『曹瑞原,你是最棒的。』、『《孽子》是最棒的。』、『《孽子》我愛你!』。

你們說我們這樣會不會太不優雅了?會不會太張揚了?前面那群『感恩』的師姑們,好像要衝起來K我們了,管他的呢!今晚,我們是《孽子》的FANS,而FANS狂吼一下,有何不可呢?
『曹瑞原,我愛你、《孽子》,我愛你!』(本來以為最後這個獎項,可以看見全場起立鼓掌。有些小失望!)

『最後,我要感謝,上帝!』

給曹導:
你知道我看到你舉起手上的金鐘向天時,我有什麼感覺嗎?(呵)日前看了FACE OFF的重播(不是『霹靂火』裡的那個喔!)你就像尼可拉斯凱吉迎著風走在機場跑道上,風揚起外衣,然後一臉自信。帥、酷、有個性!(很想給您一個擁抱!)

※後記

我並不喜歡東森所主辦的金鐘,打歌的打歌、打片的打片、打書的打書、打電視劇的打電視劇!嘿~~什麼跟什麼嘛!真是糟糕的內容。得獎者只能講45秒,主持人和特別來賓居然還有一堆時間可以講到全場發冷!時間應該控制,但45秒的時間,會不會太誇張?而且還有些得獎者是一整組的,第二個還沒講完就幾乎沒聲音了。主辦單位是不是應該更尊重得獎者?

金鐘獎隔天,翻了報紙,看見評審說的『得獎原因』……
編劇這個獎項,評審因為『原著就很精采』,所以沒讓《孽子》得獎!我只想送給評審一句話:『不夠用心!』原著和改編之間的差異,是不能以『原著就很精采』的理由,而不給獎吧!那一句『天雷勾動地火』要用多少篇幅去舖排?那一段趙英和李青之戀,延伸到二○○三《傷心的歌》的MV裡,全都是『原著』嗎?不懂。讓人不禁懷疑評審到底有沒有看過《孽子》的電視劇?到底有沒有仔細的去感覺編劇的用心?(講了有些火氣,請見諒!)也或許是因為我是《孽子》的FANS,所以這麼說,只是我更認為評審對自己的專業不夠尊重!就像S.H.E在金曲獎獲得《最佳重唱組合獎》的理由:『全方位的表現。』讓人錯愕!

我猜想,如果我們有個『最佳改編劇本』,《孽子》還是會因為『改編過多』而被捨棄!(除了無言還是無言啊!)

評審們,加油吧!希望不要再有這樣令人錯愕的理由!

《狂愛龍捲風》已經播完好一陣子,就連重播也在上週末結束。我一再看著完結篇那一集,還是有一些感覺要說。

很喜歡這個故事的大方向,以家樂為主軸的大方向,勇敢的去愛、選擇自己所愛。家樂因為小阿姨的一條項鍊、一句話為由,想要找到一個可以為自己奮不顧身的男人,看來有點盲目,但是本質上,家樂的『堅持、勇敢』都是教現代敢愛卻不敢行動的人值得配服的。很喜歡家樂的個性,毫無所懼,也不是傻傻的什麼都不害怕,而是因為有足夠的自信讓她可以不害怕。相較之下,陸潁風就是一個對立的個性,想愛卻不敢愛,雖然最後兩個人仍在一起,但戲劇的進行,還是有一些看來頗為彆扭之處。

先談最後一集的舖排。這樣以炸彈、防爆小組做為結局的安排,似乎有點『好萊塢』的味道,然而其場景、畫面又不是太協調,以致於削弱了整個戲劇的感受,反而讓原有的戲劇效果降低許多。像是『爬通風口』這件事,就誇張了許多,又像那拆炸彈的畫面,也讓人覺得突兀,再像那最後陸穎風中槍的畫面,有人形容像是『台灣霹靂火』的結局。(槍戰真好用。)

爬通風口不是不行,而是整個畫面太過『乾淨』,先不談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可以爬到買好多的通風口,是一件很奇神的事,但是通風口維持一貫的整潔,未免太說不過去,而且,通風口還是那種一塵不染的地方。既然是如此一塵不染,寶龍和潁風離開通風口時,又只有寶龍的臉上有幾道刻意塗抹的髒點,潁風依舊維持其完美的樣子。讓人忍不住想要找出一些好萊塢的電影,丟給製作單位參考。(比方說『不可能的任務』裡的通風口,就比較像通風口一點!)

再說到槍戰。不是槍戰不行,而是那『血包』實在太假了!包括李立群飾演的丁科長和仔仔的陸潁風,身上的血包看起來就是『假』。應該是沒有安排好吧!尤其是中彈那一刻鏡頭的特寫,看來特別明顯!(製作單位還是要檢討一下喔!國內技術雖不如國外,但是小細節的部分應該還是有辦法克服吧!)

至於劇情的安排,居然有很強烈的『跳躍感』。從一開始編劇慢慢在舖一些比較底層的線,例如:當年救潁風的消防隊員,就是家樂的小姨丈、湯叔喜歡的是美雲、寶龍的媽媽是美雲……等等。很佩服編劇在安排這些劇情時所用的一些手法,讓戲往前推進,但同時,有些人、事、物的出現,讓人產生了一些疑慮。甚至有些時候出現『節奏』不協調的狀況!

所謂的『節奏』不協調的狀況,像是前面一貫的作法,是先舖線,一直到後面再去延伸,但是在晶晶出現的同時,感覺上又好像沒那麼跳躍了,前一晚潁風才剛提到『我是黑道!』隔天晶晶就出現了,失去原有的一貫性,一下子就把黑道帶出來,跳躍的感覺不見了,但卻覺得那場真心話大告白的遊戲,反而看來刻意了!

常說戲劇不如文字,因為文字呈現的故事,可以再往前翻閱,但戲劇不行!錯過了就是再難回頭找到那些片段。《狂愛龍捲風》就有這樣的情形。有很多片段,是在前面幾集就交代、出現的,偏偏串連起來的時候,是在最後面幾集,如果有些人是後面加入的,便會有『世上怎麼有那麼巧合的事』的感覺,但事實上這些片段在此之前都出現過,沒有看到的人,可能就忽略掉前面提過的部分。

另外,像是潁風常到的海邊那一段,也讓人覺得突兀,總以為他時常到海邊找『祐祐』會引爆什麼令人覺得讚嘆的點,或許,這個橋段安排了一些『內在』的東西,但是在整個劇情的交錯裡,卻感受不到那些『內在』,似乎將那一整段屬於『祐祐』的橋段給去除,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差別似的。

同樣的感覺,也出現在寶龍母親回國的部分,為了要減輕寶龍對美雲的不諒解,安排寶龍母親回國告知當年美雲的心情。也許,讓寶龍母親出現,會增加寶龍對美雲這個親生媽媽的情感,但同時卻瓜分了寶龍的心,只是那個當下,又是少少的、短短的橋段帶過,寶龍母親出現的兩場戲,幾乎就是匆匆的開端,然後匆匆的結束,而後寶龍對美雲就有了諒解?用那麼少的場次去舖排寶龍內心從不能接受到對美雲喊出一聲『媽』,讓人很難接受。與其讓寶龍母親這樣匆促的出現,還不如多幾場寶龍在內心的掙扎。

再來是寶龍去找馬爺下賭注的部分,也有些刻意(編劇應該是處理到不是很刻意的感覺了!)怎麼會突然去見馬爺,然後就說要賭呢?只為了家樂在買好多出了問題,需要賠償消費者?這個部分反而突顯了其實是在為了後來埋下的伏筆。寶龍之後時常去找馬爺下棋,時常聽到晶晶的消息。(於是那續集的內容又可以延續下去囉!)當時看到晶晶一直去找寶龍的時候,就很害怕編劇刻意去營造『有情人終成眷屬』,甚至來個幸福大結局!(家樂&潁風、湯叔&美雲、小鄭&寶珠?寶龍&晶晶?)

另外,就是丁科長這個點,是一種很無厘頭的呈現。這世上怎麼會有這種人?有,我相信。但,同樣的『跳躍』,好像是『輪到我出場而出場』,以這樣一個瘋狂舉止的人,應該還會有很多不尋常的舉動,怎麼會讓丁科長在『七彩鵲橋』出現一次之後,再出現就是炸彈事件?刻意安排著寶龍和潁風的英雄救美?既然都寫到馬爺是黑道的,還不如以黑道的仇殺來串起最後潁風不顧一切的擋住子彈!但,丁科長這條線,又不能失去,因為他串起最後最重要的點。天麗看著購物頻道,為了是要找回老公的心,而老公卻誤以為天麗一切的舉動是因為購物頻道而改變,相愛的兩個人最後支離破碎,突顯了愛的珍貴、夢想的美好!

總括而論,《狂愛龍捲風》的劇情還不錯,二十幾集的長度也OK!整個故事以及選角的部分,是最大的優點。不過如果在場次上做點修正,會好一些,可以再緊密些,某一些橋段可去除,某一些感覺可再用多一點場次去呈現,應該就是很完美的感覺了!


導演:吳思達、黃克儀 編劇:柴智屏、徐譽庭、周平之、陳世杰、毛訓容
演員:徐若瑄、周渝民、朱孝天、秦沛、金燕玲

狂愛龍捲風官方網站

P.S
不要再拍續集了!要拍,還不如拍新的戲。

已經忍了很多天的淚水,情緒總是隨著劇情起伏著!是笑到飆淚,是感動到落淚。幾度懷疑,它真的是喜劇嗎?我不知道這類的偶像劇,在這個社會的每一個人的心中是什麼樣的感覺?就像看著電視購物頻道時,大家的感覺又是什麼?

陸潁風問著家樂:『你知道我們販賣的是什麼嗎?』答案是:『希望。』這或許也是《狂愛龍捲風》給我最強烈的感覺吧!處在這個點上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些空虛,如果有個希望存在,是不是可以讓生活更有向前的動力?

一直覺得它是一個很棒的戲。可是說不出哪裡好!就像是湯叔在戲裡說的,抱著那蠶絲被,就好像擁有幸福一樣!而我看著《狂愛龍捲風》,看著家樂無限的動力;看著陸潁風慢慢的展開笑容;看著湯叔面對遺憾時,寶龍說著明日的無限可能,好像隱約的,也牽著心裡的那份希望。

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想!有些人的夢想很簡單,有些人的夢想很平凡,有些人的夢想很遙遠,有些人的夢想很偉大,但是在面對所有簡單、平凡、遙遠、偉大……等等的夢想同時,我們都期待著可以實現,我們都等待著屬於我們的夢,可以真正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我不想忘記,那些即使是只能感動自己的片刻,小小的希望遍布在大大的人生裡,就算心裡空虛的時候,都不會想要遺棄那些可以帶著自己往前的希望!追求愛情會很蠢嗎?最起碼家樂知道她要的是什麼!有些時候,我們甚至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都不清楚,又怎麼能愚蠢的站在這裡,笑家樂的蠢呢?

怎麼好像把一部偶像劇講得像是教人面對人生希望的勵志劇?只是,那些小小的感動裡,都提醒著自己,原來,這世界其實很美麗!

胖寶龍抱著四個搖滾牡丹;湯叔面對醜到不行的七彩鵲橋還能想起那份心裡的小幸福;家樂誤會潁風暴力相向於棉被店老闆,所以不想跟潁風說話;愛倫、馬莉為了家樂的充氣泳衣放棄馬友友……這些看來我們都覺得很小的事情,都累積著所有所有我們心中,對這世界的熱愛!

希望,只要存在,就可以一直一直走下去!


導演:吳思達、黃克儀 編劇:柴智屏、徐譽庭、周平之、陳世杰、毛訓容
演員:徐若瑄、周渝民、朱孝天、秦沛、金燕玲

狂愛龍捲風官方網站

其實,我很想睡!真的很想睡。每天晚上八點到十點這段時間,根本是我的『先眠』時間。可是……可是……睡不得啊!我……我……我要看《狂愛龍捲風》!

話說第一集,老實講很想轉台,一開始前二十分鐘,讓人物一一出場,將故事的主軸點明那裡,確實有點小悶。不過,我好像被戲裡的情緒隱隱的勾著,既然沒睡覺,轉到別台又不好看,我還是看龍捲風好了!就這樣,四集下來,我好像也脫離不了這齣戲,討厭看電視時被時間限制住,可這回,又……

有人說,這戲像『金髮尤物』、『惡作劇之吻』、『戀愛世代』;有人說仔仔在模仿木村或是柏原崇。我是該慶幸嗎?我只看過惡作劇之吻,幾乎無從比較起!有人說徐若瑄裝可愛、作做、噁心,怎麼我會覺得一個快要三十歲的女人,還能那麼可愛,真是天大的福氣啊!

記得前幾天看到電視台在重播流星花園,我還在電視機前笑到差點飆淚。但是從流星花園到現在,好像幾乎沒有一部戲,可以有當時在看流星花園那種微微的心動、淡淡的心痛,還有捧腹大笑的開心!《狂愛龍捲風》大概就是這段時間來,可以讓我笑到不管是不是會吵到別人的一齣戲吧!

●永遠不老‧美少女──徐若瑄《趙家樂》
我還記得她少女隊時的模樣!跟現在沒有什麼差別,唯一添增的,是女人的韻味!單純、可愛的樣子沒變,但是少女隊的徐若瑄,多了一點『呆』,而現在的徐若瑄,則是那種『大智若愚』的樣子!
『你不覺得家樂很可愛嗎?』當有人跟我辯論著家樂『裝可愛』這件事時,我都是這麼回答的。

你可以說這個角色太過夢幻,可以說這個角色是裝可愛,但是我不能否認的是,我欣賞家樂的勇氣,或者說我喜歡家樂對於自己想要的東西,是很清楚的,而且,她認真的付諸行動去追求!如果一個只是會裝可愛的人,看起來是『裝』,而我在家樂的眼神裡,就是看到那麼一點真,真心的為自己想要的而努力!這樣的人,不是很可愛嗎?
她說:『每個人為了錢來這裡上班,我也為了我的目的在上班,不是嗎?』(不大記得她怎麼說的了!)那是一個信念,她給人一種勇氣,對於自己心中的那份信念,堅持下去的勇氣。
她裝可愛嗎?是有這麼一點。但,你不覺得,她真的很可愛嗎?

●犠牲色相‧大胖子──朱孝天《萬寶龍》
『怎麼把孝天弄得那麼醜啊!』這是我看到胖寶龍時的第一個反應。不太習慣他的笑聲,在第一集的時候,之後這幾集有改善了一些,笑聲比較短了,感覺上笑的節奏也令人發笑了!也不太習慣他一開始想著家樂時那種痴傻的表情,常會覺得他有分身,好像一下子是笨寶龍,一下子又變成成熟的寶龍。不是很連得上!
寶龍也是一個很可愛的角色,特別是在跟湯叔說起線上遊戲時,那簡單的快樂所散發出的笑容,是很迷人的。有很多人搶著當科技新貴,年薪百萬,而寶龍是以一種很享受的方式,從線上遊戲裡,為自己築一座城堡,在城堡裡自在遊玩!

●沈默寡言‧擋卡男──周渝民《陸潁風》
『這個男人的心裡,一定有一個傷。』潁風擋住卡車的那一刻的背影,除了像是英雄救美之外,更有一種孤單的落寞。他的傲骨之下,有著很多等待發掘的密秘。含著棒棒糖的他,一樣給人有種純真的感覺,只不過,那份純真之下,堆積很多過往的傷,就連在路上掏出一張大鈔買下小女孩整盒口香糖的舉動,都像是一個個的故事,等著我們去發現。由這個舉動看來,他真的不是故意去救家樂的,但是家樂的活力、熱情,勢必會慢慢讓人看見那孤單背影之下,隱藏傷口的心!

我已經很久沒有好好的看一齣戲,不去看它的舖陳,單單只看它給的感動!面對狂愛龍捲風的時候,我知道我笑了很久很久。它的節奏掌握得越來越好,即使是一個空鏡頭,都會讓人想著那些讓人發笑的畫面,笑聲,也不斷的持繼著。
其實,它也不完全只是讓人會笑的喜劇,裡面的感動,也是滿滿的!
比方說:家樂的勇往直前。(我們已經遺忘很久,小時候說的『勇往直前』吧!)
比方說:潁風受傷的那顆心下的溫暖、善良!
比方說:寶龍對潁風說:『家樂從小就是無憂無慮的女孩,我不希望你讓她受傷!』

如果你已經忘記什麼是『簡單』;如果你已經很久不曾開懷大笑;如果你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那麼,就一起加入《狂愛龍捲風》吧!


導演:吳思達、黃克儀 編劇:柴智屏、徐譽庭、周平之、陳世杰、毛訓容
演員:徐若瑄、周渝民、朱孝天、秦沛、金燕玲

狂愛龍捲風官方網站

其實,我一開始很討厭阿鳳,
從他身上的那一片刺青,到身上火紅的衣,
就是看不順眼。
還有他那狂傲的態度!

直到後來,
我有一度的認為,馬志翔真的愛上庹宗華,
那種感覺,從阿鳳的眼中滲出,
我才發現那雙眼神透露出的訊息。

『我喜歡他,他喜歡我』
當阿鳳說出這句話時,我是用很驚喜的表情看著他,
原來,他也會這樣說啊!
總是有那麼一點感覺,像是龍子自己一廂情願的心情,
而在阿鳳的雙眼中,還是承載著許多的喜歡,
就連站在龍子母親及副官前,他仍舊是那一股狂傲,
因為『我喜歡他,他喜歡我』。

當他的眼,落下淚的時候,
似乎也看見他的軟弱、他的害怕,
龍子的母親說:『離開他吧!』
那一雙手,握著阿鳳,像是一種請求,
不知道阿鳳是怎麼想的,
但是,我的腦中,卻閃過梁靜茹的新歌《為我好》,
還有那一段在MV裡的對白,
『到底是為你好,還是為我好啊?』
於是,龍子的那一句狂吼:『把我的心還給我!』也輕輕浮現耳邊。

龍子的愛,是一種灼熱的,會將人燒傷的,
那樣的不顧一切,那樣的挺起胸膛,
我深知那份愛給人的壓迫,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那樣的追求幸福的愛情,
在內心深處的那份占有,卻是讓人無法喘息。

我想,最讓人難過的畫面,
應該不是龍子與阿鳳之間,
而是那一幕,母親握住阿鳳雙手時的懇切,
還有副官拿出錢塞給龍子的畫面。
愛情之於人類,是一種必須,
而親情之於人類,就是一種不能失去的存在!

『他喜歡我,我喜歡他』
有的時候,別人不懂,
但也有的時候,不說,別人更不會懂。

希望這世界的愛情,都不需要別人懂,
就只是一個眼神,將它放在心上,就夠!


導演:曹瑞原 編劇:陳世杰、王詞仰(原著:白先勇)
演員:范植偉、金勤、馬志翔、張孝全、楊祐寧、吳懷中、丁強、王玨、柯俊雄
柯淑勤、庹宗華、李昆、金士傑、沈孟生、夏靖庭、張捷、吳擎……

孽子官方網站

我看著那張照片,壓抑的情緒,無法收回。
四個人的照片,一家團圓的畫面,已經無法重演,
就連隔著不到半公尺的距離,連那一面,也見不到!
阿青的爸爸在簾外說著:麗霞,讓我進去看看你。
阿青的丫母在簾內喊著:你走啦!我這輩子沒有臉見你!
然後,父親的背影,再拉回那張照片, 眼淚就這麼止不住的流下來!
我不知道那一刻阿青心裡想的是什麼,
而我想的,是那張一家四口的照片,加上小敏說的:『你會不會想家!』

小敏高大的身材裡,隱著一顆很細小的心,他以為這輩子就跟著張哥了!
揉揉眼睛,腦中想著送便當到辦公室去給張哥的畫面,
沒有微笑,沒有感謝!換來的責斥,讓小敏的細心,成為一種錯誤。

老鼠的細心,是從來沒想過的,
我腦海裡,直呼著:哇拷!不會連食物都要偷吧!
當他靜靜的塞給阿青時,我才從那個眼神中,看到老鼠的心細,
以及被放在心上的感覺!

師傅說:有困難為什麼不找師傅。
八百塊的大鈔,塞往手中,那樣無助的心情,
僅在一瞬間就被了解。

阿青的哭聲,每次都讓人心碎!
阿母的悲淒,讓人不禁落淚!
父親的背影,有著無限的失落!
小敏的身軀,藏著讓人心疼的不捨!
老鼠的舉動,為心裡帶來一道暖意!
師傅的雙手,是最想望的支柱!

若問怎麼沒提到小玉,
我真想問,你那甩開老周那隻手的動作,
是看什麼學的啊!
真是『讚!』

你會不會想家?
今天的畫面,確實鮮明的演著,
每個人心裡那份思念,不論思念什麼!


導演:曹瑞原 編劇:陳世杰、王詞仰(原著:白先勇)
演員:范植偉、金勤、馬志翔、張孝全、楊祐寧、吳懷中、丁強、王玨、柯俊雄
柯淑勤、庹宗華、李昆、金士傑、沈孟生、夏靖庭、張捷、吳擎……

孽子官方網站

片頭的開始,父親一路追著李青跑,直到李青消失在巷子的那一頭。看見父親用手擦逝著淚水,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專注的看著,藉著那雙眼滑落的淚水,在預言之後的眼淚。

兩個老部屬在口沫橫飛裡,描述著當年老長官英勇的事蹟。失落的、寂寞的,搭著廁所裡拍打蚊蟲的聲音,而那聲響,似乎與腦海中那段漫天炮火的過去形成強烈的 對比,當汗水淋漓的衣裳已不再是因為奮征戰而潮溼,湧上心頭的只剩逃離,再也沒有當時的英雄狀志。當他拿著勳章在夜空中晃動,而那一閃光亮,也消失在夜空 中!

『阿母!阿母!』弟娃叫著、喊著,是對母親的思念,是對母愛的呼喊,卻在真正見面那一刻,被母親的閃避,狠狠的,深深的刺向心中。弟娃沒有再提起母親,不是長大,那是一種不願面對被母親拒絕的痛!他將那份情感,寄放在心裡,就像是阿青只肯將淚水拌著水餃吞到心裡,細細咀嚼!企圖讓其他的味覺,掩蓋著心裡的酸楚,卻不知道越是遮掩,卻越難挑離。

很難形容阿青在病房裡那陣呼叫時,我臉上的表情。不知道是他們在哭,還是我在落淚,眼前的畫面就是這樣模糊了!阿青抱著父親,他用最軟弱的心,貼近父親;他依靠著父親的胸膛,流著那份屬於那個年紀的淚水!

父親、母親、阿青、弟娃,這四個人的淚水,應該是不同氣味的,卻在眼淚落下時,才知道這些淚水,都出於同一個源頭!

很喜歡范植偉的聲音,在安靜的氛圍裡,像是一個老朋友,在跟你說一個故事!一個屬於他最內心深處的那個故事。


導演:曹瑞原 編劇:陳世杰、王詞仰(原著:白先勇)
演員:范植偉、金勤、馬志翔、張孝全、楊祐寧、吳懷中、丁強、王玨、柯俊雄
柯淑勤、庹宗華、李昆、金士傑、沈孟生、夏靖庭、張捷、吳擎……

孽子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