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18在各種質疑與否定聲裡,你要相信自己做過的所有努力!

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全文:https://www.sun-line.idv.tw/blog/?cat=4028

直至今日母親與其他人談論起我的「職業」時,她仍然會用著這樣的方式說:「我不知道我這個孩子在做什麼?」旁人不可思議的對著她說:「妳怎麼可能(可以)不知道自己的小孩在做什麼。」

早些年還在出版社工作時,母親還至少有個公司別可以告訴其他人我的職業。選擇在高雄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比較好的說法是「我的選擇」,更殘酷的說法是我挑撿難以下嚥的就業市場後,也被就業市場淘汰了!

剛開始「在家工作」這四個字會先在鄰居、親友間傳開來,總是追問著母親或是我:「到底有沒有在工作?」在那個「斜槓青年」、「在家工作」這種名詞還沒有流行的年代,在這個台北以外的南端,沒有人會知道這種職業是什麼!所有「窩在家」的行為都只會被套上「啃老族」這種說法。母親的確不知道我「真正的」收入來源,只知道我過著她口中「極為不正常」的生活。(大概也有人覺得我中樂透不工作之類的吧!)

還有幾回面對在學校教過自己的老師問起:「你到底怎麼養活自己?」你說不上也很難形容,或者其實這個資本主義的社會,你只能一個一個案子算給對方聽:「這張海報賺兩千、那個網頁賺五千,一個月有五張海報、六個網頁,其他的還沒算。」那些長輩、年長一點的、有經驗一些的人,才願意停止他們的質疑、叨唸,相信「你真的有在斤打細算!」

外來的那些質疑、揣測也就罷了。在家工作面對生活形態與家人不同步,以及成天待在電腦的舉動,多半也不會得到家人理解,有時就像在家帶孩子的女人被所有人質疑著:「妳不是整天都待在家裡嗎?很輕鬆啊!也沒做什麼吧!」在這樣的質疑中,繼續手邊永遠完成不完的工作。

自由工作者跟上班族最大的差異,多半不是「工作時間」或是「工作收入」,更不是「自由」;自由工作者的每一個案子,只要合作單位不同,就必須重新整理工作流程與合作單位磨合一次,一個月三五個到一個月十數個都有可能!你不再只是面對幾個小主管、不同工作部門的同事、幾個高階主管和一個大老闆……

有些人挑剔你的工作習慣;有些為你好的給你以和為貴的建議;有些用著糟透的工作流程告訴你:「我們都是這樣的。」;有些白天、晚上、假日對著你索命連環call;有些好似友善地給你那些認為你「必須要進步」的規勸,但他們從未發現自己特別不友善;還有些更是那種「我付錢給你就應該有權利左右你」的姿態……

你總是必須在所有外來的質疑盡可能的不要順勢去否定自己;你總是必須在一個一個案主間維持好良善的關係以及不負所託的完成工作;你還必須時不時地面對那些不友善的建議、意見、指正、批評保持好自己的自信心,以及繼續往前走的力氣。最後最後,你必須自己面對沒有工作的慌張和焦慮,還有低潮沒有動力工作時,連生病都不被允許!

母親至今仍然無法向外人說明我這個孩子不啃老能養活自己的那個職業是什麼;我依舊日日邋遢在家門進進出出,讓鄰居總是想問幾句我是不是把母親吃垮了。

成為一個真正的自由工作者,最大的困難不在工作的多少、收入是否能讓自己過上財務自由的日子。而是怎麼在這些不穩定、不確定、不固定的生活中,讓自己不受他人的閒言碎語影響,也不讓那些既有的價值觀框住自己對生活的想像。

十多年我仍然學不會,不為那些太過不友善和不客氣的指正批評而被影響情緒。但已從最初跟著他人的說法否定自己、質疑自己的懷疑裡跳脫出來。

只有你會知道自己努力過什麼、擁有什麼樣的能力、從無到有的進化和改變,時間總會回應你什麼!我們也許都不是最好的那一個,但總是替自己努力著!(那些把批評當作鼓勵的就不用理他們了;那些把鼓勵當施捨或給予的,也擱在一旁就好!)

記得幾年前還在擺攤賣東西的時候,有一個二十多歲的大學孩子問我:「你做這些事(擺攤、畫畫、做手工),你媽媽都不會有意見嗎?」我抬起頭看著站在攤位面前看東西的她說:「我已經快四十歲了呢!媽媽不會管我要做什麼了!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啊!」

她似懂非懂從我的攤位若有所思的離開了。

圖Canon EOS 450D
0090225清大蘇格貓底的貓、草葉集

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全文:https://www.sun-line.idv.tw/blog/?cat=4028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