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po於 Facebook 2018.11.18 04:50 (原先睡不著用手機打的,有再修正過)
這次入圍的台灣電影,不算動畫和紀錄片,我應該只有《老大人》沒有看過。其中除了《小美》還沒上,我只有《角頭2》是在線上平台看的,其餘都在院線觀看。
其餘沒入圍的在院線我看過三部,但台灣在2018年總電影數也不多。且不論金馬到底要如何定位,台灣電影的「質」確確實實沒有太多太好的作品,再不看那些砸了大錢能夠呈現的場面,台灣電影也還真的不是那麼多能夠端上檯面。就更惶論有多少人願意買單進場看台灣電影。
每年金馬都要罵一次是台灣的金馬還是中國的金馬。但把焦點拉回電影本身,我們還是得問問,台灣電影說故事的能力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是什麼原因讓《誰先愛上他的》如此孤軍奮戰,在數項大獎中遭到夾擊?還能拿下幾項。
就入圍這幾部。
我喜歡《幸福城市》的架構,但劇本不夠縝密、關於未來的拍攝不夠細緻(如果你看過很多未來的電影,就會知道。)丁寧能得獎我很意外!她的戲份極短,但非常關鍵。李鴻其和謝章穎入圍沒得獎也真的只能說強敵環伺。
《只有大海知道》確實只有新人可以入圍,但我仍然認為這個故事和角色跟過往同類的電影重疊性實在太高,而且始終都在同一個層次裡,我不知道下一部以原民和隔代教養的故事,是不是能夠再多加一點什麼?或改變一點方向?新人獎項裡,我最不看好鍾家駿,反而期待《角頭2》的張再興或《誰先愛上他的》黃聖球。鍾家駿的得獎發言表現得相當大氣,希望未來還能再自他有更突破的表現。
《角頭2》的暴力美學和故事架構與角色演出,都出乎我意料之外比想像中的好。大概只有鄒兆龍和主角外的兄弟群眾演員,會讓我感到尷尬!而劇本想延續《角頭》的前後而顯得凌亂。(我滿喜歡顏正國把它拍得血肉模糊的。)
其他如《范保德》我很喜歡,但入圍的沒有得獎,也還真是受到各方的夾擊。美術非常棒,即使沒有億來億去的投資,光或景或陳設都有相當好的水準,而雷光夏和侯志堅的配樂,更讓我看完電影直接就買了原聲帶。但遇到林強只好閃邊了。而新人獎的傅孟柏,我認為他在去年公視新創電影《最後的詩句》裡表現得更好。
《誰先愛上他的》幾個獎項,很意外的留了女主角這個獎項下來,是實至名歸,也讓人驚喜。原以為李英宏會敗下陣,仍然擊敗了強敵《後來的我們》和《范保德》,看完這部電影還是要哼上幾天。至於剪接,真的是助這部電影一臂之力,兩個寫電視劇本的人,要在兩小時把故事講好並不容易!更別說徐譽庭從編轉導的挑戰,能入圍真的已經是種肯定!
不去看金馬的定位,台灣電影的困境一直都存在著劇本不夠到位這個大問題。故事不好的時候,別說演員會有多好的表演、能不能撐起故事?更不用一一攤開去看誰手上握有的資源有多少,或是觀眾到底要不要支持台灣電影,而拿來作為不夠出色的理由。
好電影不嫌多,不得不承認2018真的沒有太多太出色的台灣電影。台灣觀眾應該要反思的是,在挑選電影觀看的同時,是決定了台灣電影發展的走向,有觀眾參與才有不斷進步的動力!
就拿金馬遺珠的《順雲》,在高雄只有一間放映,場次還很差。又如非常新浪潮風格的《強尼·凱克》只上映了一週!再如今年的台灣電影,不是場次差,就是上映時間短,這些都是觀眾可以用行動進戲院觀看,就能使戲院多排一點場次,讓更多人有機會看見!
至於金馬的定位、中國電影在台灣上片的限制,就是另外一項大課題了!
《後勁:王建民》/WANG 67
《引爆點》/過分強大的企圖!
圖片來源:金馬影展 TGHFF官方Facebook
P.S
《幸福路上》、《順雲》都值得應該替它們寫一篇的。有空再補上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