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之所以重要且必須存在/《三十歲的字》後記

說到底,人是在社會化的過程裡尋找自己,還是本來就擁有自己,只是跳進社會化的步驟中,後來弄清楚才甩甩頭對自己說說:「啊!現在所得出那些人際關係的答案,不就是自己青少年時期的樣貌嗎?」為什麼這麼多年怎麼還奮不顧身跳進那些「應該要社會化的與人社交」而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呢?

那些數位時代文字交流的美好/《三十歲的字》6/20正式上市

沒想到替十六年前這些文字整理成冊的過程最費時的不是校對,而是把認為應該稍作說明的人名、創作、科技專有名詞……加上注解!希望替年輕一輩,有興趣閱讀二〇〇九那一年的讀者稍微科普一下!或者也希望在閱讀的過程,能開啟一扇「想去了解」的門,去看看那個沒有網路、還不網路重度成癮的時代,我們的青春、後青春是怎麼度日的?

寫給電子書出版的基本功:把電子書與紙本書的差異搞清楚!

做書不難,嘴砲和抱怨很簡單,把抱怨和嘴砲的時間拿去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學更多「把工作變快」的能力,那工作就不會成為一件自己一輩子是該死社畜的罪!把自己變成一個專業的人,並讓人尊重自己的專業,你會更喜歡工作這件事。(對,作者不專業的就不要指手畫腳了。把做書交給專業的人。)

電子書系列/台文書的字體支援與呈現!

在紙本書的排版或電子書的製作/閱讀器的使用,「閱讀體驗」也是購書或閱讀習慣養成的因素之一,至少在這個數位時代裡,要將讀者從眾多娛樂裡召喚來閱讀,至少「體驗」會是一件重要的事。建議台文電子書的製作,把字體寫進epub裡!而台文書購買的閱讀體驗,或許是讀墨更好!(如果有設定好的話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