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同志劇究竟要有什麼條件,我想要先拋去那種總是用盡力氣在故事情節裡明示或暗示自己心裡的委屈,在那之中不斷地像陀螺一樣始終找不到方向的打轉,才比較有機會讓觀眾從「窩在委屈」中跳出來,看見「不一樣也都一樣」的部分。

從「成為家人」出發,少掉了多數提及「同性戀」會拿來議論的「性關係」,讓人更清楚看見「喜歡同性」「跟同性成為伴侶」其實「性關係」只是某一部分,更多的時候一個人要跟另一個人建立一段關係,必然是要透過彼此相處陪伴,在是枝欲和電影中大量以「沒有血緣關係」甚至還牽扯不上「有感情」的人,都能透過陪伴而成為不可切割的家人,更遑論是「有愛」的同性伴侶了。

Read More →

每一次要打開這部電視劇都會讓我有點掙扎,因為每一次打開都像在挑戰自己的耐心,必須忍受劇情中所有消防救護人員的遭遇,制度面上的不合理、群眾的不理性、媒體的情緒勒索,以及面對最親近的家人種種不諒解,我想這劇本很明確地想要把這些處境傳遞給觀眾,好讓普羅大眾都可以透過這樣的職人劇,更清楚明白制度中面對關(官)說時的無法強硬,和那些之於人性無法反擊的吞忍。

真要說,最後的結局根本是天方夜譚的神話,真的有人願意為自己關說後造成的悲劇如此坦然的面對嗎?這應該是一種嘲諷式的劇情。在制度面和人性面上,幾百年才會遇到一個有良知的議員,願意為自己官官相護所釀造的悲劇擔起應付的責任;當然,也不免讓人想著:「安檢隨便關說唬弄過去,難道從來沒有想過會發生事情嗎?」如果關說的議員真的有良知,一開始就不會縱容那些和刁難什麼了吧。

Read More →

以「職人」為題的劇集能拍得好、寫得好的不容易,許多流於刻板印象的形塑或是經常用將主角打造如神(男神、女神)一般的樣貌,常讓該職業的職人們待在電視機前面大叫:「最好出版社的編輯們都男的帥女的美,最好還每個人都這麼氣宇非凡」「去醫院看看主治有沒有這麼年輕這麼帥!」,最經常性的是因為考量戲劇性的節奏,常有不切實際和不合邏輯的劇情安排。

不知道消防和救護人員們在電視機前看《火神的眼淚》時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但我是帶著「幹,那是什麼工作傲客也太多!」的心情,以及強忍著想罵三字經衝動看完前面四集的。如果以前四集的節奏將台灣消防救護人員所遇到任何的不合理、專業分工不確實、現有法規無法完全保障在面對緊急狀態所做出處置⋯⋯再往後面的幾集延伸下去,不知道是不是一件好事?

Read More →

「窮」到底是什麼味道?沒有窮過的人肯定不知道。不知道坐在迴轉壽司台前連望向顏色比較貴的盤子都會覺得愧對自己剛攢下的錢。 喔!不對,窮得連一盤三十元的迴轉壽司都覺得貴,再添一點錢就可以吃一碗陽春得擺上單薄肉片切出來的燒肉和半顆蛋的飯,若是多拿一盤,可以吃路邊攤像樣一點那碗剛破五十的乾麵,好運一點還可能用十元加顆貢丸或滷蛋……

在「大債時代」裡,人們想的不是「怎麼賺錢」而是「怎麼減少負債」或是「不要增加負債」?

Read More →

疫情的關係,沒有什麼太多新的片子上院線,反而讓台灣電影有了一點被選擇的可能。很久沒有看到一部小品輕鬆又好看的台灣電影,《怪胎》絕對是部值得在這疫情之下,進電影院好好維持社交距離,又小心翼翼收進心裡的電影。

用「強迫症」來帶出愛情的酸甜苦樂,真是再好不過的選擇,看似一堆怪異、重複還有點變態的行為,完全描述人在戀愛裡的脫序行徑。

Read More →

2014年1月23日寫於Facebook

對於蘇有朋願意回台灣演電影,也有機會找他回來演電影,我是欣喜的。這個屬於我這個世代共同回憶的偶像,一去不回頭的待在中國發展,好像我們的童年不曾存在過。

我曾經試圖像母親那輩的人,經過那麼多年,看著明星的起起落落,想像著多年後我看著我從小看到大(但突然消失)的明星,到我老到跟母親一樣年紀,我和偶像們的樣子會是什麼? Read More →

wallpaper-normal-01

我們到底為什麼在上映的第一天,就要卯足熱情去看這樣一部遠方都不遠方的電影?幾個散布在台灣南北的網友看完後,還花了一些時間在Gtalk、Plurk、Twitter上討論這部《帶我去遠方》。不要竊喜,因為不是討論有多好看,而是幹譙到不行,否則會直接寫推薦。亦可竊喜,因為沒有人第一時間就寫出幹譙文。(對,看到這裡,不想看的,可以關上網頁了。)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