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女孩!/《左撇子女孩》
在五歲左撇子女孩的角色裡,我們看見世界純真的一面,當大人的柔軟與邪惡並存的時候,孩子可以純真包容,也讓整部電影裡那些日常的尷尬、荒唐和任何光怪陸離的情境顯得不那麼尖銳,或者五歲的孩子看出去的世界才是這世界最誠實的樣貌!
文字的背後,是軌跡!
電 影
在五歲左撇子女孩的角色裡,我們看見世界純真的一面,當大人的柔軟與邪惡並存的時候,孩子可以純真包容,也讓整部電影裡那些日常的尷尬、荒唐和任何光怪陸離的情境顯得不那麼尖銳,或者五歲的孩子看出去的世界才是這世界最誠實的樣貌!
最後即使沒有救下所有人又犧牲自己的宋康仁和李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方式被記憶呢?如果他們都該死,那麼沒有伸出援手的其他人,是不是也是幫兇呢?或說,如果這部電影只有復仇的罪犯和贖罪的英雄,會不會大多數的群眾也不一定必然的需要存在了呢?
也許再過個十年,像這樣椎心刺骨的女同志故事就不會再有,也許那時底片可能成為再更昂貴的商品,更可能再也沒有人會記得曾經從觀景窗看出去的世界是那樣安靜地只剩下屏住呼吸的等待,以及按下快門的聲響和那捲片的轉動聲!有人說這部電影太過安靜,配樂太少了。事實上從觀景窗看出去的世界,就是這麼安靜,安靜到你只想要在那個瞬間停在那裡,停在按下的快門,停在一直能感受到幸福的片刻。
很意外、非常意外,雖然故事的節奏慢了點也長了些,但卻意外地讓人看到那樣完整的女同志的故事,也因為這樣的完整,面對各式各樣想逃不能逃,想要又不能要的情感,使得這麼常見又被不被看見的情感,赤裸又難堪地被揭示,但又熱烈地灼燒心裡像是已死去的過往,稍微感到心裡微熱地還愛著誰那樣,既椎心又被溫柔地對待著!
每個家庭都有很多爛事,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消化的情緒(當下還不能交給其他人的情緒)。對我來說《我家的事》很碎片、很斷裂,如果有打動我,那肯定是它拍出這土地上,非常細碎的記憶,有人記得也有人說出來,那就很動人了!不是會想哭的那種,我都邊看邊笑,或偶爾露出那種「啊!我懂!」的心情,我想這種「懂得」也是這部電影最值得一看的理由!
若從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來看台灣的任何一種選擇,都成為決定台灣未來走向哪裡的賭注!也更清晰看見那些政治上不能談的、不敢談的、不要談的,都讓台灣每一步都像走在鋼索上的危急!
希望每個台灣人都可以去看這部紀錄片!不論你喜歡不喜歡現在的執政者,希望每個人都去爬梳台灣的歷史,認識能夠讓自己這樣安穩地活著的土地,並透過台灣的歷史去理解自己身旁被這片土地餵養的人,並堅定且溫柔地保護、擁抱台灣和自己親愛的人!
我滿喜歡《餘燼》這個故事的,在時間往前的洪流裡,當我們往回看,以為可以遺忘什麼,才發現其實那些刻在心裡的事一樣也沒少過,而那些權力一樣掌控著詮釋歷史的話語權!在故事說出來的那一瞬間,聽故事的人必然地要在故事中,找到自己願意信仰的真實!
故事最後,編劇還是留了個溫柔的結局,但我還是選擇相信它就是一場表演!因為在現實的人生中,真正反轉的人生少,故態復萌的例子比比皆是!這也許是我人到中年,對於溫暖或溫柔的情境比較不抱持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