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誠品開始有了新的遊戲規則;當我們意識到這些商業模式;當我們被迫接受「書店」不再是個提供好書存在的地方;當我們不能再在所有的大通路找到「不好賣」的書,我們怎麼可以捨棄那些還在努力經營的獨立書店?
早在去年凌域和金石堂爆發財務問題時,已經聽聞誠品開始動作,要將原本月結制的付款方式,改為寄售制。這幾天,關於誠品的這篇《誠品強勢談判 出版業冰風暴》 一出,也引來不少人的關注,相關的文章一篇篇的出現,對出版界的聲援更是不少,當然也有許多人關注的是「獨立書店」的存在。
※月結制:出版社進書給通路(書店),當月就結帳款,不管通路賣掉了多少,每個月都得結算進書與退書的差價,付款給出版社。對通路(書店),有庫存壓力。
※寄售制:出版社進書給通路(書店),通路賣掉幾本,就給出版社幾本的錢,如果一本也沒賣出,出版社一毛錢也收不回,但書還押在通路方。出版社必須承擔短期銷量不好拿不到錢的風險(同時誠品還要他們自己承擔書在書店不見的成本!)
當吳清友說出誠品大可不玩時,有個朋友在MSN上寫著,「沒有了誠品,我們還有獨立書店」。我開始仔細的去思考,這波出版界的冰風暴,對於獨立書店的存在,到底有沒有影響,而這樣的風暴對獨立書店有沒有可能有新的轉機?獨立書店有沒有可能因為這樣,也展開另一波壓低進書成本的談判?只是這些轉機中,有沒有一項是帶動讀者踏進獨立書店,在獨立書店裡消費的誘因?我相信,有的。
書店(或者獨立書店),畢竟不是慈善機構。誠品的大動作,只是突顯出商人的本質以及買方、賣方商場上的交手過程,對於「出版」或者「文化」這件事,是不怎麼重要的被擺在買賣之後。誠品曾經是一個人人嚮往的文化寶地,我們不能忽略它曾經帶動的閱讀風氣,以及它曾經這麼有特色的被經營著。只是隨著時間的變動,當商業利益的比重大於良心的文化事業,它也只是變回了它商業的本質。
關於獨立書店,不用多說,這幾年幾家知名的獨立書店被大量的報導。獨立書店相較於誠品、金石堂以及其他家連鎖書店來說,幾乎都是以特色和與人交流這樣的理念在經營著。在報章媒體大量報導下,愛書人一個又一個的走進了獨立書店,感受別於大書店的冷調。店員與讀者的互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找到一本好書的喜悅、有別大書店雷同的暢銷榜……都是獨立書店帶給人的深刻感受。
我們不斷的看著獨立書店曝光、聲名大噪,也不斷看見一波又一波湧入獨立書店的人潮。就在思考著這波冰風暴對獨立書店有何影響的時候,是不是也有人開始思考,如果「人潮不等於錢潮」,就算有再低的進書折扣,就算有再豐富的藏書,就算真的多有特色,當銷量一點都不漂亮的時候,這樣小而美的書店,該如何生存下去?
我跟一位獨立書店老闆聊著,我問他:「你認為進成本低的書,跟有人來買書,哪個對重要?」他說:「有好的書,不怕賣不掉。」我很喜歡這樣的答案,好書總是會被發現、被青睞。但我悲觀的想,就算你進了100本低成本的好書,沒有消費者來消費,沒有收入來源,也還是無法支撐一家書店。
極具特色的獨立書店,提供了很多書以外的,人和人之間的附屬價值。有人仰賴這樣的附屬價值,找到了生活的重心;有人依靠這樣的附屬價值,重新建立起綿密的人際網絡;更有很多人在這些附屬價值裡,遇見了很多的不一樣,擴展了視野,加深了生命的重量。
即使獨立書店加入了這些書以外的附屬價值,但是在經營上它仍是商業的操作模式,不能只提供這樣的附屬價值,而不去計較的損益部分,或許這樣說非常的現實,也會替原本形象良好的獨立書店,套上商人的嘴臉,但是對於一家小書店來說,即使再有知名的聲望,以及數不盡的朝聖人數,和那些人跟人的附屬價值,需要有人「花錢消費」這件事,仍舊是一家獨立書店生存下去的命脈。
當我們看不慣誠品強勢的打壓著出版社,當我們振臂高呼的說:「如果沒有誠品,我們還有獨立書店」,此刻同時,我們想要保有獨立書店,我們能夠做些什麼?我們該如何留住一家又一家堅持賣好書的獨立書店?
以下作法,提供大家參考。將真心的支持化成實際的消費,畢竟當你因為它的附屬價值而感到溫暖及存在感的同時,人氣與買氣成正比,實質的銷售數字上揚,才是獨立書店長長久久的經營下去的首要條件!
1.請不要計較折扣,獨立書店給不出的折扣,算是你支持他、幫助他。
2.想買書,又不急著要,可以透過獨立書店訂購,不一定要使用快速的網路書店。
3.如果你需要郵寄,可以自付運費,替獨立書店省下這筆開銷。
4.能付現的就請不要刷卡(刷卡每筆銀行收取2.5%手續費)。
5.多參與他們所舉辦的任何付費活動。
其他沒列出來的部分,還有很多很多。如果你願意,可以跟著開始思考,怎麼留住一家書店,一家獨立書店,一家將與我們留下共同記憶的書店!
01.18補:
關於誠品事件,郝先生(郝明義先生)的一篇文章《如果在冬夜,我可以談誠品事件—-和一名不存在的記者的對談》 大家可以參考著看。(雖然落落長XD,但還滿清楚的。)
01.22補:
mingwangx《從閱讀風氣衰弱了嗎說起》
russchao《誠品的問號們》
P.S
午後,高雄下了一場雨。沒有感覺的下了一場雨。
風很涼!
妳很會寫BLOG
看你寫了那麼多應該很累了吧
可是你只會寫BLOG
問題是要在網路上賣書這樣是不夠的
所有的網路書店都要能讓讀者查書找書然後下單
參觀我們的網頁吧!
來我們這裡賣書不收你費用不會坑你!!
http://qlivre.net63.net
我在書店:
台灣書店之旅,我有空都會去走走的。
做書本來就辛苦。
不僅小書店在撐啊,我想大書店也跑不掉網路的衝擊。
時代選擇書店存在的形式,非常殘忍,也現實!
服務文化:
謝謝你冒出來說話喔:)
獨立書店的文化是什麼?非常需要思考的問題,我會仔細思考:)
我的心應該是美麗的,外表,就不知道了XD!
从来不回帖的我,今天说几句。
虽然没到过台湾,但像诚品这样的连锁书店,卖的只是服务,根本就不是文化。因为服务是可以复制的,而文化是不能被复制的,文化具有唯一性。一个诚品是文化,十个诚品是服务。
独立书店的生存根本是文化,独立是独自屹立,那么独立书店的文化是什么?想明白这个问题,独立书店也就能生存下去。
換日線是女孩吧,一个能思考的女孩一定很美丽。
dear 我在書店:
所以,還需要更多人支持啊!
城市的明燈是十分沈重的。
但是卻不能因為沈重而不開啟這盞燈,
如果你可以,請好好的,讓它們開著燈。
如果不行。總有一天,一定會被淘汰。
而我,也都準備好那天的到來!
其實
我每天都是背負著身體的勞累
讓她開著燈
雖然能照亮的地方蠻有限的
吹起熄燈號嗎
那似乎只是一念之間的事情
高雄的金石堂小港店也收了
那麼有實力的加盟主也不願繼續撐了
不為人知的類似案例還很多
有空的話
你可以來一趟"台灣書店之旅"
留下這個時空人們的想法
百年後的人類
可能只能在"實體書籍博物管"看到實體書了
我想,任何的連鎖書店
本質當然是營利事業
是跟上游出版社共存共榮的整體
事情會到今天這地步
在於大家透過實體書店購買書籍的購買率確實衰退了
根本的原因很多 有些非關道德
就不細述了
微利化之下導致文化產業也拉下了斯文的面具
然而消費模式可能回頭嗎?
看看歐美地區歷史悠久的獨立書店也是一家家收掉了
台灣的大型連鎖書店的據點不也在減少嗎
所有開書店的經營者
都不是中了樂透後才開書店的
如果期望他們是城市的明燈
是否是太過沉重的理想
懶惰糞金龜:
我倒不覺得是「年輕人」的問題,
如同張大春在一次的座談裡回答一個父母問說小孩都不看書的問題,
父母自己看不看書?
這其實很重要。
你看書,所以你影響你身邊的人。
你不看書,你就無法影響其他的人。
去看書展就會發現,現在年輕人會看什麼書,會買什麼書…
專門出好書的出版社一定倒…
dear MANSON:
我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啊:)
我覺得,網路的走勢只會越來越強,
例如,我在高雄看到的,有很多書,扣除誠品,小書店是買不到的。
所以,依賴網路書店的人,也就增多。
我這篇文章,其實只是希望,
每一個依賴獨立書店的人,
可以付出一點什麼給獨立書店。
或者我們可以說,每一個依賴誠品的人,
也要支持誠品。
為何有多數的人,
已經不依賴誠品?
這就是誠品該檢討的地方。
但我不能否認的是,
開書店,真的很辛苦。
謝謝你來:)
我是個路人 因為 你的 在墾丁*天氣晴 而進來
關於誠品 我有話說
這次的事 當然對出版界影響甚大 至於對不對 我不敢發表
但 如果當初沒有誠品的風格 買實體書本的人會不會增多?
誠品讓書的地位提升
書不是一種商品 是一種知識的販售
消費者愛提誠品的袋子
更多人 是只在誠品看而在別的地方買甚至不買
如果你是老闆作何感想?
如果當初的誠品 就只開一家 大家還會罵嘛?
養大他的是誰 罵他的是誰
誠品這個事件 應該大家要抵制博客x
不讓他再壯大下去
否則所謂的 獨立書店都不用活了
而消費者也應該意識到 如果有一天 你只能在網路買書、看書評
但你自己跟本無法評斷這本書好壞的時候 該怎麼辦?
相信
這是一個社會文化的整體問題 而不是單一的該不該或對不對可以回答的
換日線 若覺得本篇文章不妥 可以刪除無妨
Dear路人:
在高雄的書店經營上,其實不若台北來的擁有許多資源,
所以即使像善理這樣已經邁向兩年的書店,
仍舊有許多問題尚待被思考、被解決,
而這之中有很多是南部書店必須面對到比較大的問題,
好比方說進書來源不若北部多(因為出版社多數在台北)。
給它們多一點時間,以及多一點支持,
進步的空間還很大:)
應該是好幾個月前了吧
在e mail收到輾轉而來有關善理書坊介紹
還專程去了一趟……
說真的
或許是草創或是尚未完全上軌道
當時有點小失望
後來就沒再過去了
我想
或許是要再去走走的時候了 ^ ^
請問你是在哪家獨立書店工作?
地址是….?
高雄善理書坊
和平一路248號4F
除夕開到12點到5點
初一到初三2點到10點
我曾試著想過什麼樣的書稱做「好書」,由誰定義。銷售狀況好的書,表示很多人喜歡、很多人需要(不管這需要是不是被創造出來的),對這些人來說,這些是他們能接觸到的好書。被藏在很後面的好書,也許很專業、意境很深、意義很好,在出版人眼中是好書,但會買很專業、意境很深的書的人本來就比較少,銷售狀況比較差應該是合理的。如果出版人認為某書很棒,或許可以幫書多做些曝光,讓多一點人能接觸到、能瞭解到書的好,也許排名可以往前一點。
如果願意在實體書店、獨立書店買書的人不夠多,那麼書店的數目減少就是很自然的事,這是人們集體選擇的結果。國外有書本的自動販賣機,我想台灣也可能會引進,屆時實體書店還會面臨一次衝擊。
我不在出版相關產業工作,意見很膚淺,我猜,那些比賣書更需要先被解決的環節,是比賣書更難解決、需要更久時間解決的問題,甚至是無法解決的問題,要解決這些環節,出版業、書店必須要先能活下來才行。或許相關產業的經營者不要把自身的利益看得比產業利益更重,會是一個好方法。
我目前,算是在通路(書店)工作,
但我也無法定義出「好書」這件事。
是好賣的書,還是比較深的書?我不知道。
如果我有權決策,我會盡可能的把我認識的好書拿出來賣!
你說可以幫書做點曝光,讓多一點人接觸到好的書,
我想,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就好比我在mingwangx的[url=http://blog.mingwangx.org/?p=540]讓讀者當作選書參考的媒體在哪裡[/url]
這篇文章留言裡說的,如果把不是暢銷書的書,
放在每家書店一進門的平台上,結果會是怎麼樣?
(至少不要有排行榜上前二十名的書在平台!)
如果有連鎖書店敢整個平台都這樣放,我一定去給它膜拜一下!
至於那些比賣書更難解決的環節,就只能等他們自己去解決。
只是當產業利益要大於自身利益的同時,
有沒有可能連活都活不下來了?
當一家書店都活不下去了,誰還管你產業利益?
(是說,有某些小書店就是這樣死撐著!你說,不該為他們鼓掌?或給些支持?)
我充其量只是一個待過出版業,也待過書店的傢伙,
我看過很多很努力的出版人,也看過很努力的獨立書店經營者,
我只是想吆喝大家,不要吝於付出自己的支持!
而最實際的方式,就是消費!
至於最後它們會不會不見,會不會死在網路的便利下。
就是市場選擇,適者生存的問題了!
但千萬別忘記,只要我們買書,我們都是市場的一份子,
要淘汰掉誰,我們都可能是決定的那一個!
我很認同使用者付費,需要在書店與人互動、需要好的閱讀環境的消費者,為他們的需求多付出一些錢(給獨立書店、給誠品)我認為是很合理的。但有這樣需求的人數能養活幾家獨立書店?能不能養活誠品?這是很殘酷的現實問題。
網路書店出現以後,求快求便宜的買書人「慢慢」被吸過去了,實體書店到目前似乎沒有辦法因應,應該說沒有辦法利用網路來壯大自己。而出版社的問題又與書店不同。
我也相信實體書店不會消失,仍舊有需要翻書的顧客,但是實體書店這行業應該會出現一個新的均衡狀態,目前看來是轉型期。現在網路資訊發達,人們能從網路找到許多讀書心得和書評,需要翻書的顧客說不定也會減少。(續)
thinkerCKD:
要先跟你抱歉,留言得分兩次,我自己也搞不定(汗~)
這樣說好了。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是在向一些「需要」、「依賴」、「喜愛」獨立書店的人喊話。
網路書店的存在與否,並不在這寫篇文章的考量之內,
因為那些附屬的價值,是必須是面對面而成立的。
當然,我有提到「如果你不急,你可跟獨立書店訂」這件事,
於是就牽扯到了網路書店。
我讚同不適者淘汰的理論,實體書店以後終將面對網路的問題,
但我還是得回歸到你說的「使用者付費」這件事。
不論實體書店會不會消失,
不論獨立書店會不會因為市場衝擊終究被淘汰,
不論你要不要到書店翻書、抄書單,
只要還有一個人需要、依賴、喜愛它們,
都要對這份需要、依賴、喜愛,做出一點回饋!(續)
若消費者願意按照您提的五項作法來支持獨立書店,我想誠品也不用經營地這麼辛苦了。許多消費者求快求便宜,轉向網路書店的趨勢,應該是擋不住的。即便誠品倒了,或許台灣的消費者會改去獨立書店,但可能還是在書店翻書,回家上網買較便宜的書。我覺得這和書好不好沒有很深的關係,消費者求快求便宜更沒有錯,而是出版相關產業還沒有找到方法和網路共存、共榮。
dear thinkerCKD:
請不要忽略掉大書店和小書店的區分,
誠品無法做到我所說的那些附屬價值,
這是小書店可以做得到,也盡量在做的,
若是連大實體書店都做不到那些附屬,
更別說是離人非常遠的網路書店。
我也不認為求快求方便有錯,
但我知道的是,
有人不求快,也不求方便,
求的是跟人的互動,
既然對小書店的需求,
是跟人的互動,
那麼,勢必也要對這份需求,做些付出,
否則,這樣的互動會消失,會減少,
到時候,就得在網路書店大嘆「我為什麼都要跟機器買書啊!」
(續)
如果只是去獨立書店翻書,
那麼我們就必須去思考,去網路書店你能翻什麼書?
你能翻的,只有網路書店單方面丟給你看的幾頁內文,
而不是你能隨心所欲想翻哪本就看哪本,
這樣下來,獨立書店(實體書店)存在,沒有必要嗎?
我想,便宜和價格低,是人的需求,
但如果你想要享有某一些獨立書店(實體書店)所附加的價值,
那麼,你就同等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支持!
試想,如果當市場全面網路化,
人們就真的會買書了嗎?
那些被藏在很後面的好書,真的就賣得掉了嗎?
我想出版界該思考的,不僅是跟網路的共存共榮,
更長遠的,應該去思考,未來出版的走向!
賣書只是一個出版界的一個環節,
還有其他環節,是比「賣書」這件事更需要先被解決的。
clement:
我覺得台灣還沒有走到數位出版的能力。
紙本書都沒人要看了,我不認為數位出版可以好到哪裡去。
台灣很多小出版社,都還努力的在出那些不好賣的好書,
但是在通路(書店),沒有被注意就會被擠到書架上去,
好書就只能等待被發現。
長時間下來,好書的能見度不高,
閱讀的能力也就停在比較大眾的位置上,
於是,大眾的讀物多了,
於是,當平台都只剩大眾化的書,
你還期待什麼?
我們還能期待什麼好書?
臺灣人的閱讀指數高嗎?我想是一代不如一代。好書的確是不必怕沒人買,但是我覺得其實多元化的出版也是個重點,書應該同時出紙本和電子的版本。平心而論,出版社和書店當然都想賺錢,但是除了教科書和壹周刊之類的雜誌,我想買書的平均花費真的少得可憐,雙方應共體時艱,想辦法提高閱讀人口的數目,才是根本之道,當然出版社也不要為了想要多賣書盡出些腥羶色或聳動內容的書,那是飲鴆止渴。
小潔:
2/1~除夕前我都會去書店,妳可以來找我:)
evelyiling:
我想,獨立書店最需要你這種顧客了。
不只是誠品,所有的書店都不是慈善事業,
一定要記得,書店講求的就是「買賣」,
但獨立書店提供了更好的服務,
然而,這樣的服務下,需要更多像你這樣的消費者支持,
否則,再好的服務,都撐不了太久的。
至於誠品的問題,我還在想,要不要寫一篇文章出來。
我覺得誠品的問題,只是出版界的一小塊問題而已,
整個出版業界的問題很多,也很繁複,
但也不是消費者可以解決的。
出版界只能盡可能的,去從每一個被突顯出來的問題,
去一一解決遇到的危機。
消費者,就只能支持自己心中的書店。
盡量讓它們生存下去。
謝謝你來:)
除了書比較多以外, 以一個消費者而言, 真的看不出來誠品哪裡好.
書沒有折扣, 網路書店還比其他同性質的網站來的貴. 我常常先在誠品看到想買的書, 抄下ISBN後, 再去有折扣的書店(如台北的重慶南路, 台南的金典或者成大書城)買. 一樣買的到. 若要簡體字的書那更不用說了, 成大附近就有小而美且廉的書店, 能給消費者更滿意的服務. 至於專業書籍也是一樣, 市面上有很多專門賣某一領域書籍的店, 只要是內行的人都知道. 店員的專業程度, 書籍的選擇性都遠遠超過誠品.
當然, 誠品可以大聲說他們是營利機構, 不是慈善事業. 但是消費者也不是冤大頭, 上游廠商也不是. 誠品可以繼續玩他們的壟斷遊戲, 但鹿死誰手, 還不確定呢.
十分剛好耶
我最多只會在台北待到一月底
🙂
小潔:
我要二月才上班喔,
不過妳如果回來,再來找我玩:)
WOW
在高雄搞獨立書店啊,愛卡打拼喔!
快回高雄了,到時候再去你那邊光顧吧! 加油!
🙂
sanny:
正在給妳留言,你也在留言,真巧。
希望有更多更多人,留住那些小巧的書店。
我將來會在高雄的獨立書店工作,
若可能,希望可以看到妳的書出現:)
如果我有能力,我願意留住一間獨立書店,
但當更多人願意的時候,更多獨立書店於是也有了生存的能力。
天才DD:
坦白說。我覺得今天誠品會變成這樣。很多的我們都要負責。
這篇文章,其實只是針對獨立書店寫。
若要探究誠品為什麼會商業化,我們得回到出版社、看書的人、消費的人,等等等等,很多很多的面向去討論!
別說第一任經營團隊。我相信有很多很多像你我這樣曾經信仰誠品,或是很多曾經一開始打造誠品文化的人,都無法想像現在的誠品。
但誠如我說,書店,不是慈善事業,它要存在,必須要有存在的要素,誠品走向商業,勢必是來自於它的生存要素。
我相信。有一天,如果當大家不再珍惜獨立書店的存在,一心以獨立書店必須服務消費者為首要,但消費者卻不消費時,獨立書店的經營與生存,勢必也會趨於市場化,要不就是走大眾路線,要不就是消失不見。
誠品的商業導向,只是反映了書市的一小塊問題。整個轉寄賣之後,書市會怎麼走,會更冷還是會有反撲,就變成出版社要去想的。
大家愛打折嘛,愛出只賣短期的書嘛。現在不就死得很難看了吧!你說出版社要不要負責?我想,是要的!
我比較好奇的一點,這到底是誠品的第幾任經營團隊的替任,造就這個一個坦白且赤裸裸的展現誠品的商業本質?
一整個非常好奇,第一任經營團隊又是如何看待這整件事情呢?
好多文章好多字
可以利用文章抒發心情真好
如果我也可以的話
也想長篇大論 讓大家知道此刻的我
是多麼需要 療癒
儘管心是痛的
還是不知道如何向世界表達
逼自己完成作業
把自己關在台北
裝忙
事實上卻是空寂的不停打字
如果我也可以
我想要大聲告訴那個我愛的人
可是那個人在哪裡卻一點也不知道
只能任由命運的擺佈
直到他出現為止
也許…他是存在的…
只是我一點也感覺不到….
欣欣是我認識的那個嗎?
去開個部落格,找個地方寫,
我想你也可以,就像你留言給我一樣,
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