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寫這本書之前,我把它從鍵盤旁那一落已經足已檔住左邊視線的書堆中挖出來。我還沒讀完它,擱著也有一年多的時間,沒讀完應該是我不習慣這種論文形式,穿插著人物訪談,我總覺得,一直重複看著同一段文字。當初買這本書的時候,有絕大部分是為了「太陽臉」的插畫,另外,當然就是為了那神秘的「公司」,我未曾踏入的「二二八和平公園」。
來台北那麼多年,出門的位置都很固定,住離台北車站總是有一段距離,相對的活動範圍也就不在那附近,加上台北車站周邊的停車問題實在讓人覺得很困擾,所以總是經過,但沒有走進那個夜晚神秘的地方。看這本書的時候,總不免浮現出《孽子》的畫面,不過書裡的每一張說明的圖式,很清楚的記載著這個公園的變遷,以及各個世代的男同志是怎麼使用這塊區域。
這樣的一本書,記錄了這個空間,同時也記錄了同志在使用公共空間上的限制。相較於女同志,男同志比較容易在公共空間裡受到異樣眼光的注目,牽手、擁抱,之於外在的眼光,女同志就比較不需要在意旁人的眼光,當然我們必須暫時忘記別人是把她們當成朋友,或是戀人。但男同志幾乎沒有這樣的權利,於是這樣的空間,就更強烈的被需要。二二八和平公園正是這樣的空間,它灑滿了男同志每一種在外無法表現的心情,也築起一個王國。
但在空間分配而言,父權社會裡,被陰性化的男同志被列在異性戀的男性之後,而在同性戀的世界裡,性別二元再度複製父權社會的架構,所以女同志也就比男同志更難被看見。當大家提到男同志的公司,是二二八和平公園,那麼女同志呢?有沒有一個屬於她們的空間?一個像這樣的空間?
這整本書我其實還是對那種群體裡形成的階級區分,覺得有趣。應該這樣說,多數的時候,我以為在同志族群裡,不會有階級之分,因為在異性戀社會裡,同性戀已經被劃分到比較低等的位置,同志族群應該不會產生再劃分的情形,這點是讓我覺得最驚訝的地方。
我總認為自身的認同及族群的認同,會左右不同族群的眼光,以現在的台北而言,同志族群已經隨著前人的不斷努力及爭取之下較為被接受及被看見,那些同志過往被污名化的例子,也相對減少。
書末,賴正哲以「自我認同」及葉先生的話做了最後的結語,我開始想像葉先生說的,當不同族群和平共處於同一個空間的畫面。我想應該沒有一個人,原意被放在不對等的位置上吧!
《去公司上班》
2005.09 女書文化/ISBN:9578233558
作者:賴正哲
P.S
風勢雨勢越來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