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很喜歡鍾孟宏的《醫生》,覺得《停車》還不錯看,但我真還記不起來這兩部電影的細節,只得回頭去看我曾經寫過的文章,卻也不能完全喚起記憶。在《停車》裡,某些片段接近我的,我還可以記得起來,其他的,大概就屬友人經常提起的那顆魚頭。而《第四張畫》則像是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一樣。
《第四張畫》的顏色跟《停車》有點類似,色彩都很飽滿,前者的色調比較偏暖,後者偏冷,故事的走向正好相反,前者比較冷,後者比較暖,但鍾孟宏的故事總是這樣,蘊藏著很多要說的話,就看從什麼樣的角度,切入這樣的故事裡。
離開電影院時,腦中不斷浮著這整個故事,我問了朋友:「它到底要講的是什麼?」他說:「就是電影演的那樣。」也不是看不懂這部電影,就是覺得它太像鄰家男孩發生的故事,或者某些橋段是我們自己的內在,也說不定,當然,也有一點「不可言說」的心情。
「暴力」、「走失兒」這些看似明顯的主題,一點也不明顯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四週,我總在想鄰家那個男孩被父親責斥時,是不是另一個小翔或小翼?那一個鄰家女孩被母親羞辱、被某一個男人侵害,會不會是另一個女生版的小翔或小翼?
抽絲剝繭的看,這部電影其實平常到那些人出現在你眼前,誰也不會多看一眼。等待退休的校工、沒了家人的小孩、失志無用的男人、拋夫棄子的女人、無所事事的大人、混吃等死的警察、刻板印象的老師……每個人後面都有一些故事,只差在串起來時,誰被提到的比較多。
主角是沒家人的小孩,給父親畫了一遺照,給朋友畫了一張屌,給哥哥畫了一場夢,那他給自己畫了自己了嗎?
畢曉海的標準國語跟納豆的台語交疊,製造語言的差異,卻又可溝通的親密。這比較常發生在隔代教養的狀況,但在《第四張畫》裡,一大一小的兩個男生,不用太多的時間,就在彼此隱匿的內心,交換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戴立忍這個繼父的角色,才是讓小翔的畫更有想像空間、更立體起來的原因。剛開始的父親,小翔甩著那件父親的白衣,洗得不乾不淨,找不著照片當遺照,乾脆自己畫一張,不然還能怎樣?老師要自己畫的好朋友,畫上那張屌,以示吾友於心的一種象徵(是誰會有事沒事分別人看自己的屌?),第三張的夢境,在戴立忍的獨白裡,整個都立體了起來。
前兩張畫在電影裡是由劇情說出來那些故事,那麼小翼呢?就只存在那畫裡,那獨白裡,或者還有那暗黑的河堤快步行走,剩下的就在小翔的腦海、夢裡及畫。小翔真的夢到哥哥了嗎?還是一種對於繼父的冷淡,反射在夢裡,是要逃跑呢?(誰也看不清楚小翔夢裡的是誰?)
戴立忍不論是在深夜獨白、警局與梁赫群冷靜對白,或者是面對小翔沒有太多表情的對話,都不禁讓人打了些寒顫。他真的不害怕嗎?他真的安心嗎?他真的還會一錯再錯嗎?
我記起鄰家男人對老婆、小孩的咆囂、我記起男人和女人暗夜裡的聲響,我記得我撥了電話給警局,我更記得許多個夜晚,我希望他們不要打死人,或者不要發了瘋的怎樣殺人、放火,結果燒死了一堆不在事件內的人。
走出電影院的時候,我想起的是那些畫面,小翔最後的那張臉,「第4張畫」的字浮現,故事沒完,而這樣的故事,永遠都不會完,就像鄰家的男孩那樣!
《第四張畫》(The Fourth Portrait)/2010出品
導演/編劇:鍾孟宏
演員:戴立忍、郝蕾、畢曉海、金士傑、納豆、關穎
我寫的
《停車》.一條長路!
《醫生》,你要我用什麼當標題?
感謝高雄威秀提供電影票。(順道說,高雄威秀的服務比喜滿客好,請繼續保持!再次感謝)
P.S
高雄風大。
照片,粉絲團找來的。
換日線的話:我愛戴立忍!
2 Thoughts to “鄰家男孩的《第四張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