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事務所》11~20/說再見

11059958_630179203749814_4184242146932072596_o

沒想到還未滿一年的高雄氣爆也出現在這部電視劇的最後。

其實到後來的過分戲劇化,已不是我原來喜歡的調性。如果你曾經看過有些主角有很多個但劇情可能只有十集的日劇,你會發現它們都有共同的節奏,每一集給一個主角一個事件,而且非常明顯的輪替發生,彷彿現實上的「事件」都是輪流,而從來不會強碰似的。

《出境事務所》倒也沒有這種「嘿我們來輪流吧!」的問題,但調性就是一個一個接續,而且每個事件都超戲劇化的。啊不是本來就是戲,當然要戲劇化啊!喔,不,它好看的地方就是你不會覺得它是戲啊!最後連多元成家都出來了我的天。還好卡了一個麥笑爸爸在,不然我還真認為同志萬歲、多元成家萬歲了。(就不討論時間序有點混亂的部分了。)

扯遠了還是回來講「說再見」這件事。

我非常喜歡劇中每一個離去的人的安排。不論生離或者死別。

因為最近發生的塵爆事件,才又再度喚起我想起我第一次感受到強烈死亡的記憶,我才開始尋找,我何時真心的把「死亡」看作是一件「隨時發生的事」。

劇末的時候,曉恩因為無法接受大德的離開,都已百日仍未整頓好心情,開始新的生活。恰好,最近電影《百日告別》的導演林書宇在facebook上寫下他創作這個故事的那段百日歷程。如果能夠,我想這段百日,不應該是在一集裡面說完的。如果整部電視劇,主旨其實都在講「說再見」這件事,那麼曉恩這個歷程,好像有點趕進度的交代過去了,像秋老大也只有幾秒鐘的畫面,來表達她的悲傷,非常可惜啊!(其實後面這五集的感覺就是如此,但仍然是一部精采的電視劇。)

再回想第一次意識到「生離」,可能就是一輩子的事,是在從學校畢業以後,再也沒遇過那些同班同學,再也沒跟誰有過交集的見上一面,每一個人生的離別階段,總是細細地想著這件事。我記得小學老師發下畢業證書前背對著我們對著黑板大哭的時候,我心裡竟也沒有任何情緒的望著,想著那是什麼意思?同一個學區的同學不是也會上同一所國中嗎?為什麼能哭成這樣?於是在我往後的人生裡,我不斷地在思考這件事。讓這前後兩件事情不斷反覆的交叉想著,

終於想起「啊!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生離是什麼、死別又是什麼,一輩子有多長?還會遇到多少這樣的離別?原來人生閃退的人還真不少、原來死別比生離還狠,是那樣無預警的說來就來,比生小孩還容易。」

看前面幾集時,我曾經忍不住的拉到最後看劇情大綱,我知道麥笑會死,可是我以為又是自殺,沒想到被寫進氣爆裡。我特別喜歡這個閃退,比起大德那慢慢的被病痛帶走還能有心理準備,麥笑的閃退,讓你來不及思考,人就沒了。(哪還管那些要不要認孩子、要不要器捐、要不要接受他是個同性戀?)

「死亡」這件事,在台灣好像談起來仍舊要顧慮一下是否是禁忌,總是「呸呸呸烏鴉嘴」的被帶過。當你站在國稅局、銀行、戶政事務所、手機行,辦完那些「一個人死去」的手續,才會曉得,原來「人沒了」就是從你家的戶口名簿上註消,像畫一條刪除線那麼容易。

禮儀師會告訴你,別擔心交給我處理;身旁那些知道你無心處理的人,會告訴你沒關係有問題我們再找人問就好(沒關係,你只要帶著這東西,辦手續就會有人教你),就是沒有人很早很早很早就告訴你,「死亡」隨時可能發生!(就算知道了,通常也會想「嗯,不會那麼衰被我遇到!」)

做再多的心理準備,多半的人仍會像曉恩那樣,今天第幾個七、今天百日、今天忌日、今天……我想只有失去的人,才會一直記得那個日子,以不同方式和情緒,想起那個失去的人。也許還包括想起自己。

「說再見」本來就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特別是情感很深相互依靠(依賴)的人,每一次的情緒不一定相同、每一個人的狀態不一定都會是悲傷、每一滴淚水不一定在什麼時候流。唯一相同的是,每一個人都可能在下一秒就得學會「說再見」這件事。很難,很難,卻不可能在一輩子裡都不會遇見說再見的情景!

朋友問為何這部覺得人人都很會演,換到別部就覺得很難看?嗯基本上劇本就有差啊~~很開心這有發行劇本。(跪求水靈文化把好劇本都發行啦~~)

我本來以為羅大德真的中風耶!也太會演了。

《出境事務所》
導演:許肇任 編劇:呂蒔媛
演員:吳慷仁、黃姵嘉、林雨宣、郭鑫、邱德洋、柯淑勤

圖片來源:《出境事務所》Facebook
資料來源:《出境事務所》wiki
《出境事務所》原創劇本
《出境事務所》客家電視台youtub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