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

吃早餐其實是一種習慣。醒了肚子餓了,所以吃早餐;還沒睡正工作完,所以肚子餓了,也吃早餐。是從不正常的工作型態開始,我才不正常的在夜裡工作,然後吃完早餐再等待消化一下才會入睡。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正常來算我的早餐是中午十二點別人的午餐,我的早餐。

二十歲以前,我的生活作息正常,晚上十一點半以後,通常我都是半入睡的狀態或者正準備睡覺。清晨五、六點,因為得搭校車,在摸黑的狀態下起床、趕校車、吃早餐,那時多半吃著等候校車處的7-11裡的御飯糰。年紀再小一點的高中生涯,有好長一段時間,我會起床開瓦斯爐、煎蛋及火腿,替自己和還在睡夢中的媽媽作一份溫熱的早餐。

倒是假日總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被媽媽從被窩挖起,只為了喚我去買份早餐。說是不情不願,其實也還好,那段買早餐的時間,約莫是我長期在家幫忙媽媽做縫紉相關的工作裡,唯一可以偷閒的時間,所以我從出門買早餐到回家,有時總會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常被嘲笑是從家裡去月球買早餐,才會那麼晚回家。

我喜歡先到早餐店點好需要買的餐點,踏著單車到書店翻一翻當時火紅的民生報,看看職棒消息、流行歌曲排行榜,若是當日有我或姊姊喜愛的明星,便會買下一份帶回家裡,然後被媽媽罵浪費錢。離開書店後,偶爾到也賣早餐的電動玩具店,賠上個百塊的銀兩,玩玩賭博電玩,再不然就是逛逛書店的集郵櫥窗,偷渡幾張郵票回家。有時逛得太過忘我,也就冷掉了早餐,回家自然也就會被發現,又東摸西摸的在這城裡亂晃。

真正開始日夜顛倒,是沒有正常的工作之後。中午十二點才上工的書店工作,到了十二點還不見得回得了家,偶爾雜事一拖,在書店吃早餐的機會也就增高,特別是每個月二十日前後,為了打包退書,以減低當月的支出,常常在店裡一待就是到早上六、七點,甚至更晚到午餐時間。那時的早餐便成了一種宵夜,午餐也就索性不吃,補眠來得重要些。

偶有悠閒的狀態,可以在凌晨一點前回到家,上上網、聊聊天、寫寫部落格,直到清晨四、五點。開始跟身體的飢餓感對話:「睡覺?吃早餐?」那時的麥當勞還沒有24小時營業,吃早餐得熬到早上六點附近的早餐店營業才有得吃,常常就坐在電腦前望著時間倒數,夏天的時候,可以在五點半出門,店家差不多都開始準備,冬天的話,得等到五點五十,才能看見店家點亮攤子上的燈光。

早餐吃的不外乎也就是火腿蛋土司、鹹豆漿、蛋餅、奶茶、玉米濃湯,偶爾吃吃乾麵,或者奢侈的吃一下麥當勞的套餐,再不然就吃那被煮爛的排骨糙米粥。然後帶著已經神智不清的腦袋呆坐在電腦前,傻看著一條條晨間新聞被上稿、一封封趕在人們起床前發出的電子報。等到睡意襲來,也顧不得有沒有消化完,倒頭入睡,直至正午。

前天夜裡有人提到要喝豆漿,我突然想念起永和勵行街小巷裡的鹹豆漿,在深夜人們一一睡去的夜裡,默默的將工作作完,直到清晨五點半,準備好相機,拿著IPOD,戴上耳機,步行在高雄的小巷、小街、小路上。朝著那家離我最近的豆漿店步行,沿途的早餐攤其實也都準備好要營業,但太想喝一碗鹹豆漿,吃一個飯糰,還是聽著肚子咕嚕咕嚕的聲音,走到了豆漿店。

店裡,早起或還沒睡的人還不少,點完餐點後拿起相機,總有些突兀,但這向來是另一種記錄的形式,待相機快門按了幾下後,囫圇吞了幾口,也就快速把一碗鹹豆漿和一顆飯糰給吞進肚內。離開前帶了份早餐回家給早起的媽媽,好讓她感受熱騰騰的早餐氣味,還拍了幾張豆漿店內的照片,店員說:「要不要擺pose給你照啊?」我笑著答:「不用啦!我只是很少那麼早起,想拍拍早餐的東西而已。」

P.S
高雄有些涼。
結果媽媽沒吃我的早餐。嗚~~

換日線的話:我想買單車。去吃早餐可以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