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此刻已經看了三次的《囧男孩》,每多看一次,就越像孩子一樣,一再重複的把故事拿出來,要大人唸給自己聽。又或者是再大一點,因為無聊,所以一再讀著《睡美人》、《白雪公主》、《小紅帽》這些童話故事。《囧男孩》就像這些故事一樣,一再伴著自己,唯一不同的是,小時候讀童話的時候,會問:「為什麼白雪公主的繼母要毒死白雪公主啊?」、會問:「如果有一天我被大野狼吃掉了,是不是把牠的肚子打開,我就從牠肚子裡跳出來了?」
我僅有在第一次看完,問了《快樂王子》與《吹笛人》這兩個故事為什麼沒有說完?後來的兩次,也就沒有再問其他的問題。彷彿習慣童話故事裡的不合理和那些「就是這樣」的故事走向。不問,不是懂得它是一部童話,是假的、是故事。而是像孩子那樣,相信,相信大野狼吃了粉筆聲音就會變細一樣。(好啦,我有一個問題是第一次看一直沒問的,就是小學生會講「猖狂」這個詞嗎?)
之前上過一堂課,課裡老師要所有的同學講一個童話故事,同一個。但以接龍的方式。故事都是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然後,我們就不知道怎麼接了。沒有一個太厲害的同學可以順利並且完整陳述那個故事而不停頓的。那些我們從小就看到爛掉的故事,經過時間的沖刷,不要說大家聽的版本不一樣,講的不一樣,串起來的不一樣,就連「很久很久以前」的下一句是什麼,我們都會停頓下來。而公主是被王子親了所以醒來,也沒一個說得準。當然也有把《小紅帽》的大野狼放到《七隻小羊》的大野狼去,再不然,連《三隻小豬》的大野狼也會被參進去!
我們因為上了那堂課,開始質疑起了記憶,互問對方:「真的是這樣嗎?」有人篤定的回答,有人則是一直碎唸的說著回家一定要再去找出那些童話來看。我們曾經坐在書架前找這些故事的答案,在供給小朋友坐下來看書的桌椅處。然後發現「啊!真的是這樣耶!」或者又說:「看吧!我記的才是對的。」過了幾天之後,因為工作,因為種種因素,我們沒再去看那些故事,我們也始終記不起「很久很久以前」之後的下一句到底要從哪裡開始!
看了三次《囧男孩》我到第三次才讓自己記起得它的第一幕是什麼?(我想不用多久,我就又會忘記!)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會這麼喜歡這部電影,就算看了這樣幾次,該哭的就哭,該笑的也是會笑。到底是為什麼?如果要說我比較像哪個角色,小學四年級以前,會是一號那個角色,然後因為某些因素,開始早熟,開始因為害怕被遺棄,所以假裝乖巧,假裝不頑皮。
我其實應該要很討厭一號和二號那種臭男生,並且不喜歡那個丟五百塊的小男生。可是不知怎麼的,他們把我拉回那個童年,讓我想起原來小學四年級以前的我,是一個很愛作夢的孩子。想像著自己要當科學家,要當愛迪生。想像著自己要保護被欺負的同學,要當警察。到底為什麼,我要因為大人的原因,開始面對「必須懂事」這件事?
我在一夜之間,被逼迫要面對長大這件事,就像二號開始知道故事要自己去看完那樣。我們的童年也就在「那是快樂王子心碎的聲音」這句話裡,悄悄的面對了長大、懂事。我時常嚷嚷,為什麼沒有人告訴我們應該要用什麼樣的姿態面對離別?生離也好,死別也好,或者是揮別我們的記憶、我們的童年。我們順著時間的軌跡,丟掉了那些、忘記了這些。有些不願記起,有些記不起,更有些根本連有印象都沒有。
直到很多很多年以後,當我們說著「很久很久以前」的時候,我們才又想起這個故事是怎麼樣的。才又記得那個年紀自己是什麼樣的。而下一次,我們再記起「很久很久以前」的時候,我們會是什麼模樣?《囧男孩》們又會變成怎麼樣呢?我們說起這部童話般的電影時,會不會記得卡達天王是我扭到的?林品萱是二號喜歡的?銅像學長是在什麼時候消失的?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都不記得故事的走向了。那很久很久以後呢?我們會在異次元的哪一邊?
《囧男孩》Orz Boys/2008出品
導演/編劇:楊雅喆
演員:潘親御、李冠毅、梅芳
P.S
圖片來源:《囧男孩》官方部落格
也許看第四次。
天涼了,保重身體。高雄傍晚才轉涼。
寫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