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回這@Naturalman 篇文章〈勿把matters平台變成了創意的廢墟〉裡的@劉典宓的留言。我覺得這個創作和收入是可以被討論的。確實連同我在內,我們滿愛討論「創作能不能當飯吃?」或者什麼樣的創作是會被青睞的?這是身為「創作者」會思考的角度,特別是想把創作當飯吃的人,肯定得去思考這些問題。
但反過來思考,如果身為「讀者」我們想要的是什麼?
其中一則留言,我寫著:
我認為真正成熟的平台和創作者及讀者是長成這樣的:平台應該是什麼都可以討論;創作者不會因為平台的走向而不創作(你不用matters就不寫了嗎?)讀者也不會不去閱讀這些討論likecoin以外的好文章。寫作者積極寫,讀者積極挖掘好文,使「文字」、「內容」能朝更深更廣方向走的可能。
試想一下,matters真的只有討論這個主題的文章嗎?(或者有些人會說政治太多之類的。)
不要被平台呈現出來的樣貌而失去創作的動力和閱讀的渴望,也許需要的不是「被限制」、「被規範」(不論是自我限制規範,或是站方祭出任何條款。)
使用者永遠有能力選擇自己要讀的、要寫的。但的確太多自己不想看的主題、或是寫了無法被看見,總是會心生退意:「啊!這裡不好玩了。不想在這裡寫了。」、「這裡都看不到比較好的文章,不要期待在這裡找到好文章了。」總是會有的這樣的念頭燃起,而減少對一個平台的黏著度、使用時間,這也是必然會發生的。
但是。我想說的是這個但是:
無論是創作(任何一種形式的創作)或是閱讀的養成,都是需要花大量時間去形塑,而不是「我打開matters看到都是我不喜歡的,我關掉不看,我走人」,這個平台就會變成一個自己喜歡的樣子。
matters上真的有很多還滿好的文章,也有很多挑選的方式可以去找出來。不用一定要看熱門話題!可以透過「最新作品」去看時時刻刻的新文;可以透過最上方的「追蹤」去看你追蹤的人讀什麼文章、發了什麼新文。我們都可以成為發現好文章的那個人,然後不吝嗇的給予鼓勵、回應。
我認為閱讀、創作這兩件事的選擇權是屬於自己的。當我們選擇自己想要閱讀和創作的內容時候,匯集起來的群體意識才是決定一個平台的方向。
當matters上只討論「收入」和「LikeCoin」的時候,我想的並不是它會不會埋藏了創意,讓創作者和讀者消失。身為創作者的身分我會繼續書寫,身為讀者我也會繼續看我喜歡、我感興趣的文章,也給創作的人一點呼應、一些回饋,完整自己讀者和創作者的身分。這也是一個user唯一能做的,最大的事!
創作與閱讀都不會輕易變成廢墟。會變成廢墟的原因,是再沒有任何人願意創作,也沒有人願意花一點時間翻讀一篇用心書寫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