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怎麼開始。開始書寫對這本書的心情,站在與故事主角阿貞相同的位置上,我不知道該怎麼寫;在看完玲玲最後長長長長的絕筆書後,我也不知道怎麼開 始;剛結束一段幸福又辛苦的戀情,不知道下一段在哪裡的我,也不知道怎麼開始。我心裡惱怒的想著,「sanny(本書作者劉雯欣),妳究竟要我寫出什麼樣 的心情?」當我看著阿貞讀著玲玲的信時,我竟不知道決議分手的情人,對我,對這段感情,究竟是什麼樣的心情?我竟無法在看著阿貞與沈青長遠友情的同時,去 珍藏我與情人之間最後應該還留著的那份情誼。所以我惱怒著。
關於這本T(女同志裡,比較男性化的代稱)的成長血淚故事,我總覺得太殘忍、太嚴苛。我驚呼,不是因為同志路上,總是充滿著那些挫折、那些世俗的眼光、那 些選擇下的犠牲。而是不明白,為什麼故事裡,我們總要替同志捏造出那麼多的痛楚、那麼多被置身事外的荊棘給他們踩,讓他們踏?(縱使有些是真的)好像非得 要說清楚「你是同志就得受這樣的苦」,才能突顯愛珍貴,亦或是愛才能在心中滋長茁壯,又或者意似警告著「這條路不好走!」的話語。
其實很不能習慣sanny的文字敘述,看似現代的故事裡,充斥著許許多多拗口的字句,又帶點過去的色彩。尤其是對話裡,我總是反覆的唸著那些套在故事人物 上的對話,總是揣想「真的有人這樣子說話的嗎?」於是,當我一再的遇到那種我怎麼也唸不下去的對白時,我回到主角阿貞的身上,心想或許這一整本書,不是一 個故事,而是主角阿貞的思緒,我僅是跟著她的思緒遊走而已。
關於同志的身分認同,在阿貞身上不太多見,時空也跨越了十幾年。順應著時間,於是旁人默認了她的性向、她的家也隨著她的往上爬開始對她有了新的定義。只 是,在這之中,戀人的幸福,最終還是離開、遠離了。我不知道這十幾年,阿貞的內心怎麼不慌?怎麼不曾對自己的性向感到矛盾?怎麼可以那麼簡單的認同了自己 的樣子?怎麼當同齡的女子都有依歸時,她不惶恐?
這個世界,對邊緣族群太過殘忍。說故事的人,亦然。能不能夠,有愛我們就能生存?能不能夠,在相愛的時候,男男、女女都能不要面對那麼多的辛苦?能不能 夠,我們替這樣的邊緣,築一個美好的夢,即使充滿了無數的假象,讓他們/她們,能夠愛得純粹、愛得自然,誠如阿貞面對自己對女性的愛,那麼簡單!
閤上書的同時,這個自殺的結局,給人一道深深的悲傷,只是我不願悲傷。我知道愛很有力量,只要我們還有愛的能力,只要我們堅信愛的能量,不管再多的崎嶇,我們都能一一踏破。文字可以給人很強的力量,但最終我們都不能忽視,「愛」才能牽引我們找到對方!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封面。
2007.12.01/唐山出版/ISBN:9789867021630
作者:劉欣雯
P.S
這本書高雄的獨立書店買不到喔!請問唐山的高雄經銷商是誰?
今天高雄冷啊!但沒有很冷XD
內容隱藏起來妳看不見啦~
遇見妳時再跟妳說嘿!
今天第一天上班要加油!!!! ^^
呆~ 有妳的支持者到我那裡說無法留言耶…
丫娘喂~~怎麼會這樣。
我去妳那看看!
天才DD:
我啊!對戀愛這件事是無懼的,向來不管別人怎麼看的。
高雄微涼,但不到冷。沒有陽光。
我還好,不過最近總感到很焦慮及不安。
希望未來會越來越好!
為什麼要這麼想,為什麼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不能在兩個人的世界裡面就幸福了起來呢?
最近好聲好氣的也在問自己相類似的問題。
我只能說,倫理這麼不具備常態反省的思想,不斷的淪陷你的自由與選擇,後來決定的,就是現實如何事實如何的遭遇,很恨,也根本就不想要去思考這一切對我又有何意,打從相類似的問題在我腦裡打轉起,我就有一個很鴕鳥的結論。管他那麼多,如果真要我這麼痛苦,那我就在我這一輩子結束,打死不生小孩,讓相類似與我直接連結的問題,在我這一輩子停擺。
一直一直,我很願意為自主意志這件事情發聲,即便這一切本來就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矛盾,男男、女女、男女女、女男男,甚至我在說這一切的同時就已經存在太多的矛盾了,管他那麼多,你也是活著,他也是活著,就不要想這麼多了。
我想念豐沛的陽光,在高雄的你好嗎?
小豪:
政大書城算是連鎖書店了。
小書店在哪裡生存都一樣,
一些書都不好進。
我還沒去過政大,改天去晃一下。
政大書城有唐山的書
(在光華路和河堤社區)
:)
妳會是勇敢的,親愛的換日線。
我無意勾起妳的傷痛,要知道,我對與妳的相識相逢甚至告別一直都懷著思念,即便是默默的。只知道在遠方,在不知名的一個地方。找不到,所以靜默。
就在昨日,我們相聚了,一起在這裡留言、交談,即便網路的世界多麼廣袤無垠,可是我知道我們已站到了同一條線上,同一時刻在同一個點上相視微笑著,像沒有距離一樣。這感覺實在很微妙。
希望下回回高雄的時候,能去看看妳。再告訴我哪裡喔。
Sanny:
是啊。我是。可能是我碰到愛的時候,總是勇往直前吧!
我總相信只要有愛,就能抵抗那些不平等的眼光。
妳的一句:「怎麼回高雄了。」讓我徹夜難眠。
我在想,該怎麼回答妳這個問題。
因為想起來總是有點酸,有些痛。
我每次決定回到南方,都是因為與戀人分手。因為我總和戀人在同一個地方工作,同住一起。當戀情結束時,也宣告著,沒有地方住,也沒有工作了。(同時,也沒有錢!)
於是,我只能往後退。很不勇敢吶。可是能怎麼辦呢?我也喜歡台北那個自由的國度,也嚮往在那裡自在的戀愛,但就是回來了。
雖然我還是立志會回到台北去。但我在想,如果在高雄能好好的活下去,能覓得一個可以相依的戀人,其實高雄也是一個不錯的地方。
只要我夠勇敢。
我也會繼續相信我相信的!
dear 換日線
看來妳亦是一個相當執著於愛的純粹的人呀!
請一定要繼續相信妳所相信的。
對了,妳還沒說,怎回高雄去了?
P.S我剛超笨,為了留言卻一直輸入認證碼錯誤,原來我只是不斷想要複製它上面的問題(冏)
Sanny:
這麼快就來留言,感謝。
這本書其實讓我驚奇的發現,我是沒有停下來就把它看完的。
說喜歡或不喜歡,其實都不是,而是一種追逐文字閱讀完的心情。
我在想,文字的力量,是不是就是指這個。
其實我很迷惘,對於文字的力量,我總是相信,又稍加懷疑,
但是看到阿貞說了那麼多話之後,
我願意相信那個力量,但如妳說,愛才是原始的性質,
我會比較喜歡最後強調的那個「愛」。
我期待妳的下一本。
很可惜,沒能參加妳在台北的活動。
要不,妳有空回鄉,在高雄辦一場?
(但是要先解決高雄進書的問題!)
dear 換日線
我很高興看到妳對它的評筆,與提問。但很抱歉有很多我無法爲妳解開,因為這個世界就如同妳所說的那樣,太過殘忍,沒有給這些邊緣族群太多解釋與發聲的機會。
假如,在現今同志們已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站立點,已越來越少需要去懷疑所謂的自身認同的問題,知道何謂「同志」,懂得這不過是一件很自然的/不該被受鄙棄的體質……挫折似乎也不會因此而削減。我的意思是,並不是刻意要捏造,我絕無意譁眾取寵,僅僅因為我曾看過那有多麼真實。不再只是自身問題了,還包括整個社會與彼此的家庭。
我一直不想爲主角在性向認同上多加著墨,也是因為感到受排擠的(受外界眼光質疑的)人,其實並不只有同志而已。而這些人也渴望得到親情,得到真愛。而「愛」的原始性質,人與人會相互吸引,本來就該是很純粹而自然的,不是嗎。
啊,抱歉說了太多,作品其實應該是在發表後就獨立了才對。但老實說,我完全認同妳的質疑,也很喜歡妳的見解。如果一本作品在閱讀後不讓人感到喜怒,可能也不值得了!
總之,非常謝謝妳。希望下一本作品會令妳更喜歡。
我會問問唐山,看高雄的經銷究竟是如何。那可是我的故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