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這張專輯前,我是滿懷期待的。在此之前,在《臨暗》之後,聽過了交工時期的《菊花夜行軍》,那個高亢的聲音,直穿腦門,感覺很不舒服,心的感覺很不舒服。而《臨暗》給人一種驚奇,沒有《菊花夜行軍》裡的悲涼,但卻擁有著一種被訴說的心情。那大概是因為幾乎不碰流行音樂以外的音樂,在剎那間碰出火花的心情。
《臨暗》那一次,是第一次聽完一場演唱,毫不猶豫的買下唱片;也是第一次,聽見心底很深沉的聲音,被硬生生觸碰的感動。因為聽《臨暗》,所以知道了生祥,知道還有這麼一群人做那麼不一樣的音樂。
《種樹》一開始,我是沒有感覺的。因為覺得《臨暗》裡那種碰觸心底的聲音不見了。我一直重複以聽著一張專輯而沒有看歌詞的聽歌方式,遲遲不肯接受那份在《臨暗》中,感覺到的激昂、高亢,突然在《種樹》裡消失。直到有一天,我發現《種樹》以一種很樸實的方式存在時,便知道它已經用另一種方式,存在於腦海,漸漸深刻、深刻!
我其實並不明瞭這張專輯的緣由,甚至不明白那歌詞裡要寫的是什麼,突然就有這麼一天,我說:「這張專輯越聽越好聽。」可能是音樂,可能是生祥的聲音,可能是Takashi的三弦,可能是Ken和生祥的吉他,甚至可能是一種對於生命另一種方式的思考。就那一瞬,覺得《種樹》有味道了起來。
那日,在小小聽著生祥唱現場,聽著他說著去日本跟Takashi和Ken學習音樂,以及錄音時的那些點滴,突然明白《種樹》給我的心情是什麼,好似一種對於音樂的愛情、對於土地的愛情、對於美濃鄉村的愛情。
生祥在沒有任何設備,只有一把吉他的狀況唱現場,實為迷人,他用樸實的聲音,一句一句引領著每一個人,沈浸在他的音樂、他的歌聲裡。在那小小的空間,他的聲音直入人心,高亢而不激烈、低吟而不悲涼,這大概也是我後來喜歡《種樹》的原因。
簽名時,生祥在CD上簽著「祝福」兩字,替整場說唱會畫上完美的句點。也替《種樹》這張專輯,寫上最溫暖註解。
生祥小小說唱會◎雨漣
我猶記得,大家一同唱副歌時那份心情。再看雨漣錄下的影音檔時,覺得那一刻,我們應該都很開心,我想。



P.S
沒貼任何一首歌詞。整張專輯適合慢慢聽,慢慢聽!
為什麼寫文章時總在台北下雨時刻?
我也很喜愛對台灣土地熱愛及創作的林生祥!
由憶聲基金會主辦免費之「憶聲樂活公益講座」,邀請到林生祥於11/28(六)14:00~16:00在桃園中原大學活動中心主講「土地、創作、唱我的歌」,歡迎大家一同來聽音樂饗宴!報名請點選網頁底「我要報名」後選擇場次http://0rz.tw/tvfPF
生祥新專輯「野生」,音樂上不再訴諸任何「概念」,直接面對生活於其中的南台灣風土,而讓多年來不斷吸收融會的音樂語言──特別是與台灣同屬熱帶氣候,諸如古巴、沖繩、非洲等地的音樂──自成創作底蘊,在作品中自然渾成。林生祥也自我期許,希望能創作出更接近「民謠」的作品,簡單、雋永,最終成為真正的民謠。
好音樂請大家支持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32467
我買了耶,但還沒細聽就是:)
水西哩花啦:
:)我也是耶!現在還會一直聽臨暗。
那張真是精典啊!!
我也是因為臨暗才喜歡並注意生祥的,開始收集他的歌,臨暗前前後後聽了不下數百變,不膩就是不膩
對他們而言
<菊花夜行軍>是跳脫街頭抗爭的一條新路吧
我倒是蠻喜歡一開始的幾首…
滿腔無奈和母親殷殷的叮嚀,
已經唱出台灣幾個世代鄉下外出遊子的心情了
若是說"震耳"的話,
我覺得<我等就來唱山歌>才是令人頭皮發麻的
悲壯而振振
不過今天要去買種樹了
應該會有美好的夜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