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GO TO Seoul/Day5分享

來到韓國才發現許多朋友都到過韓國,除了衣物的準備外,幾個朋友傳來一些美食地點或是我有可能會感興趣的景點。當部落客這麼多年,偶爾寫寫食記、旅遊記事,那些文章仍然在部落格會有一定的點擊率。從開始一個人自由行,我就很懶得做功課,買過書也曾經幾天的行程在google map上標下超過一百個景點。

後來才發現,這樣的標記是無用的。尤其像日本梅田車站四面八方的出口,就連照著地圖走,也得走上三、五回才能比較熟悉。也是因為這樣的經驗,我在到過梅田以後,完全放棄那在車站上上下下的店家,走平面道路反而比較清楚。我也甚少提供別人「單一位置」的店家、景點作為旅行的參考。(這種必須寫得很仔細,有些時候google map並不好用。哈哈)

梨大(梨花女子大學)和弘大(弘益大學)應該是到首爾許多人會推薦的地方。前一天的低溫延續到今日,氣溫仍然低但天色明亮許多。前一晚決定要早點出門,卻因為兩人一個沒研究路線、一個是路痴,呆傻在京義線首爾車站這一站超過半小時還不開車,前一晚晚睡我打了個盹才從車廂的跑馬燈驚醒,它是開往大谷驛대곡역中間不停的車,匆匆下車再跑回首爾車站換車到梨大。

到梨大的時候已接近中午,氣溫凍到需要出動手套,但梨大很美,就必須空出一隻手拍照。到過梨大的台灣人會說一定得去梨大看看,真是好美的校園!我在facebook上說:「梨大很美,真的很美,連週邊(週邊商品)都很美,但是實在是台灣太多大學都太醜了!」(XDDD)

梨大的建築每一棟都長得不一樣。吸引我的不是校園景色,而是建築!在台灣確實非常難看到新舊建築同時存在於校園(咦,我的母校有喔!)更常是方方正正無味的冰冷建築。不論從年代的差異或是建築的設計,都讓人目不轉睛。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太大走不完。

出國幾次喜歡路過學校、美術館、博物館。有時看看不同學校的學生、建築,和他們的食堂及商店。多半它們的記念品小物也會有別於台灣清一色的大學T、小書包,各有各的特色。梨大校門的商店遇假日沒開,另一個小商店的記念品讓人差點走不出來。印上梨大校徽的杯子、金屬徽章,簡單乾淨的設計加上價錢不太昂貴就帶走幾個。

梨大校園太美但人太多,拍不了好照片,在商店裡買一組校園明信片,可以寄回台灣給朋友。也算是順便分享旅行上的心情。韓國的便利商店不像台灣便利,也沒有日本7-11列印明信片的功能,這趟旅行在邊走邊玩中多了找明信片和寫明信片,以及不斷找郵筒的行程。

因為搭車花去不少時間,又在梨大拍照拍太久,怕趕不上朋友推薦的弘大手作市集,路上隨意逛逛便前往延世大學和弘大的方向。 

韓國讓我驚豔的地方是區域性的變化,梨大和弘大連結起來的區域,也就幾個站,卻有極為大的差異。梨大週邊雖也熱鬧,但不像弘大外的商圈很躁動,是年輕人的聚集地,有一圈一圈的小群體表演、歌唱;弘大外的熱鬧像明洞一樣擠得水洩不通,但又與明洞的觀光性有所區別。雖沒有踏進弘大,但仍然有不斷被衝撞的感觀。

抵達弘大外的小市集,也許是太冷,或者是週日的市集本就不如週六多,只有幾個手作的小攤位。在路旁看到賣鬆餅的攤車,只要1000韓幣(折台幣35左右),首爾的物價高,也不顧天氣好冷,還是點了一份夾冰淇淋的鬆餅,才到手作攤位看看小小的市集。

見到我也會做的手作編繩攤位,我興奮地用著破爛的英文和攤主閒聊起來。我趕忙找著我做過的編繩照給攤主看,她們好奇地看著我相機上的編繩,我也將相機交給兩個小女生觀看。平日逛街不太愛被店家纏著聊天,遇到手作的攤位會好奇地開口閒聊(手作的人都分得出來什麼是手作的XD)也會彼此分享自己的作品。

我們在弘大商圈的巷弄亂鑽,沒有特別尋找什麼。若說日本在一般住家的房舍變比台灣的公寓、透天厝有趣,這些巷弄的每一棟建築搭著冷空氣和藍天白雲,都帶著我按下快門。我很難想像自己會這麼喜歡首爾,或說我喜歡的是在街口轉角發現各種不同的建築而感到欣喜。(我其實只要看到不同的房子就會很開心XD)

在國外看到台灣的品牌也會特別開心,除了貢茶和鼎泰豐,在這裡遇到生意頗好的洪瑞珍。本想買一個惡魔巧克力,但已經sold out,只好拍照留念,看著來往的遊客們進進出出。而原來在明洞沒有多吃的路邊攤,因為姊姊的推薦,也立在路邊吃串魚板、喝碗熱湯。

首爾的氣溫仍低,走走轉轉還是凍得頭都痛起來。沒有行程的行程,到處都是行程。我們走進連鎖咖啡店內點來兩杯咖啡,在溫暖的室內稍稍體驗一下韓國的咖啡文化。連鎖咖啡店內的座位寬敞,也提供電源讓客人使用,若手機沒電可以點杯咖啡暖暖身。我拿出明信片繼續在旅途上寫著簡短的心情和祝福,貼上郵票繼續下一個尋找郵筒的行程。首爾天黑得晚,晚上七點後天才完全黑,常讓人誤以為白天特別長!

姊姊在咖啡店裡找著烤肉店的訊息、我寫著明信片,旅行上偶爾要有這樣各自放空的片段。她問我:「吃哪家好?」我看著手機朋友傳來其他景點給她:「欸我朋友說這裡可以去。」她又傳給我烤肉店的地址:「這家好像比較近?」我複製貼上在google map上看了看方向說:「都在同一條路上,過去看看。」

最後我們挑上那家石頭燒烤店,應該是台灣網路上的名店。店外排全是說中文的、起碼一半以上台灣人。沒有特別好吃,大多還是因為網路搜尋出來的就是那幾則分享文吧!倒是朋友說的好:「如果觀光客太多,就去吃沒排隊的。」分享文多半是經驗,而體驗總是需要自己親身去過,才會知道那口味是不是自己喜愛的。

離回台灣開始倒數,我們捨不得太早回住處,也懶得在地鐵裡轉轉轉,從弘大旁的巷弄走到下一個不用轉車的車站。那些巷弄的夜晚,又是在其他地方見不著的夜店、酒吧,替安靜的夜色,點綴不同景色。

韓國另一項讓人驚喜的地方是:免洗餐具不多、不主動提供提袋、內用也很少一次性的杯碗。(日本人實在太愛用塑膠袋了!)

2019 GO TO Seoul 相片珍藏集
2019 GO TO Seoul 0331
延伸閱讀:2019 GO TO Seou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