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回到住處,我就開始玩我的手機、上網、打字,姊姊就拿著手機看著還有哪裡沒有去,在各大youtuber和部落客的介紹中尋找可以去的地方。沒有行程意味著自由,其實也包含了所有的不確定性:不確定好不好玩、不確定有不有趣、不確定去了到底要幹嘛。

這天到處亂走的目標是江南,原本要到一個朋友傳來網址在江南的二手書庫,但實在沒有寫完整的位置,用中文在googlemap上不好找,在never和韓巢地圖上又常因為簡中、繁中的譯法不同,也不好找,決定直接略過這個目標,先到廣藏市場吃早餐,再直接前往也是某日看到朋友分享,在江南COEX MALL的星空圖書館。

Read More →

來到韓國才發現許多朋友都到過韓國,除了衣物的準備外,幾個朋友傳來一些美食地點或是我有可能會感興趣的景點。當部落客這麼多年,偶爾寫寫食記、旅遊記事,那些文章仍然在部落格會有一定的點擊率。從開始一個人自由行,我就很懶得做功課,買過書也曾經幾天的行程在google map上標下超過一百個景點。

後來才發現,這樣的標記是無用的。尤其像日本梅田車站四面八方的出口,就連照著地圖走,也得走上三、五回才能比較熟悉。也是因為這樣的經驗,我在到過梅田以後,完全放棄那在車站上上下下的店家,走平面道路反而比較清楚。我也甚少提供別人「單一位置」的店家、景點作為旅行的參考。(這種必須寫得很仔細,有些時候google map並不好用。哈哈)

Read More →

出發前查看首爾的天氣,都是高雄少見的低溫,特別是高雄這個春天前,冬天根本沒來過,整個冬天我大概只穿過不到一週的羽絨衣。到過首爾或是去過低溫地區的朋友紛紛要我帶上哪些保暖衣物。「我不怕冷,怕乾。」我說。我也不知道我怎麼會不怕冷的,在台北住的那幾年,我真的常冷到骨子裡。

我想是我這幾年非常認真運動吧!聽在不運動的人的耳裡,還是會很難相信「運動」這件事的神奇功力。今天的氣溫如apple天氣上顯示的一樣:雨。低溫。前幾天那十幾度算高,今天首爾在有陽光的時候,是九度。我穿一件薄長袖加羽絨衣、綿帽可蓋住耳朵,再把羽絨衣的帽子戴上,身體也就不冷了。倒是迎面來的冷風吸進鼻子還是不舒服,再加上口罩,僅剩拍照沒帶手套的手冷得縮進口袋中。

Read More →

一個人旅行路線安排不難,一個人以上的旅行,就必須顧慮到同行人想去的地方去規劃路線,必須搭乘什麼交通工具?步行、捷運或公車?(首爾有計程車);不行將行程設計成「折返跑」,需要有一點方向感、對於走過的路能有極高度辨識能力;更需要有計算交通時間的基本能力。

曾有朋友跟我說我的行程看起來太滿、太有行動力才能跟我一起玩。實則不然,尤其是體力逐年明顯下降的現在。我所有自由行的旅程中,每天只會有一個目的地,若有多餘的時間一定是往住處的方向走,而不會偏移太多。

Read More →

韓國有一個節目《一日三餐》,我從沒認真看過,有一搭沒一搭在晚飯時跟著看。我是一個喜歡在生活上、旅行中替自己作飯的人,但我是家中最沒有廚藝的人。與姊姊旅行,當然也不能沒有「作飯」這件事。我喜歡牛奶、蛋(任何)和台灣吃不到貴貴的德國香腸,每每旅行一定會準備早餐,來到韓國也是如此。

不是為了省錢才自己備餐,而是喜歡「作飯」這件事,沒有行程的旅行,肯定有隨便走進店家買下一些食材,買著買著便也替自己準備餐點,準備著不小心就煮成一日三餐。

Read More →

我沒有想過首爾的樣子,純粹只是想來看看一些設計的東西,走走沒到過的地方。卻意外的發現,首爾有著一種我也喜歡的樣貌,凌亂的。我喜歡日本的乾淨、整齊,也喜歡香港的擁擠、緊迫,也不討厭泰國的炙熱和完全不通的語言。

首爾有一點台灣沒有秩序的凌亂感,橫衝直撞並不如日本的匆忙,但帶著些許的拘謹和優雅。說它像台灣又不像,或像四處都有路邊攤的泰國也不那麼吻合。這大概就是首爾的樣貌。路很大街景很亂、但不擠也不壓迫,那大而化之的反應,都在我與他們語言不通的狀態裡帶過了。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