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找回拍照的意義《牽阮的手》

你要知道,你看這篇文章,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電影評論,我太擅長不按牌理出牌,真要看影評,請Google《牽阮的手》,剩下來的人,你可以看我叨唸。我很感謝!(哈哈)

看完媒體場,已經好久,是要寫文章來講這片,也該講一下,但我覺得時間都太早,早到別人看完這文章,就會忘記去看電影,所以拖到上片前一週的這個週日凌晨。

導演在電影開始前,曾說過:「請不要太嚴肅,它真的是個浪漫的愛情故事。」這是田爸爸和田媽媽的愛情故事,也是那些曾經為了台灣民主努力的,愛情故事。

根據媽媽的描述,美麗島事件那時,她和爸爸在大統,那天似乎被禁在裡頭。這事發生時,我才剛出生,我沒有印象,也不會有印象。對我而言,美麗島事件,是由後來的政治人物而拼湊起來的,或者像白色恐怖,都是從我的師長,在課堂上的講述,一知半解。(經濟學老師和來代課的校長,都會講一點點~)

就連跟六四天安門事件同年(1989年)發生的鄭南榕自焚事件,以及同年發生的詹益樺在總統府前自焚,都不在當時的我的腦袋裡。這當然跟當時的媒體、社會氛圍有關,有關到我當時都以為世界只有六四天安門這件大事而已。

有一些事,不只是一個十歲小孩一知半解,我想當時要讓一個大人好好的描述來龍去脈也很難。拼拼湊湊的從後來的書、媒體、戲劇,或許還是可以拼起台灣以前的樣子,只是這樣的樣子,可能是從原來只有單方的說法,到後續的其他角度,最後留在歷史裡,足以被清楚且簡潔陳述的,都變成一種複雜的語言,像是說來話長的難以好好講完(也還不能講完,也還沒完。)

《牽阮的手》從田爸爸跟田媽媽之間的愛,講到許多人給台灣的愛,一樣轟轟烈烈,一樣擁有著堅定而勇敢的力量。它可以是記錄著一段男女的愛情,更可以是記錄那些屬於與台灣斷不開的情感。說歷史有些沉重,說爭取民主的歷程,又有些人會避而不談,閃而不碰。

不如就說,從這些片段裡,找到了什麼?或許是愛情的相守,或許是自我價值的尋求,或許是追求思想的自由,或許是……正因為它可以讓人自由自在的在裡面,無所限制的思考,反而讓這些故事,可以更無限的儲存在記憶裡頭。

被迫的記憶、思考,總是會令人感到不舒服。不論那些事件究竟誰是誰非。《牽阮的手》從一段動人的愛情裡,抽出一段又一段的記憶,看似舖陳著愛情故事,又從旁用一段一段老片段、老故事,讓人記憶、讓人尋找,那些曾經走過的歲月。

如果真要說《牽阮的手》到底是什麼樣的電影?真的不需要替它加上太多包袱,就是動人的情感,不論是人跟人之間的愛情,或是跟心裡那片土地的情感。

據說首週非常重要。我很不相信台灣電影有多麼氣勢如虹的回春著,所以你們也不要太相信吧!上映那天就去看吧!11/18進戲院吧!不用去搞懂什麼,就是看一部電影而已,要搞懂的,以後再說:)

至於我在標題寫的「拍照的意義」又是極度內在的,打從心裡,再次的記起,當初買著單眼相機、想從早餐的旅行留下來的記憶是什麼。心裡想著:「如果終有一天,有些事、有些人、有些地方,是必須消失的,按按快門留下它們吧!如果終有一天能跟別人說點故事,我也想要有一些畫面,好好的說著,屬於我的那個年代的故事。」這是這部電影給我最深刻的感受。

後話1:音樂太多了!!!!!!!!!

《牽阮的手》 官方部落格
《牽阮的手》Facebook

《牽阮的手》(Hand in Hand)/2010
導演:莊益增、顏蘭權
演員:田孟淑、田朝明

P.S
下過雨的高雄到底要不要開電扇呢?我很不爭氣的正開著。
沒有什麼營養的心得,就不用轉貼到別的地方去。有點見笑啦~

換日線的話:電影很長,請上完廁所再進場。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