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多利亞港旁,我們由尖沙咀站F出口,步行前往星光大道。路過還在施工的商場,手癢的又亂照相,想說這個地方的施工跟台灣有什麼不一樣?其實好像沒什麼不同,倒是他們的鐵捲門看起來很美好,我喜歡這個樣子,不喜歡台灣醜到爆的鐵捲門。門旁,有一場不知道怎麼回事的記者會,一堆人擠在外面,媒體、攝影機一堆。
走出了地下的商場之後,地底上的天雖然霧霧的,不過陽光大的想要熱死人,我和兔兔走向我一直嚷嚷要去看的「星光大道」。雖然很興奮的拍著地板上的明星手印,不過因為到的時間不對,什麼活動都沒有,就趁著陽光正好的時候照了一些「證明我有到過香港的照片」。

星光大道上關於電影的一切擺設,都一堆人搶著拍照,好不容易才搶到機會照了香港電影金像獎女神和港口。往星光大道走去,幾個電影相關的陳設做的都挺有質感的,讓喜歡看電影的我不停不停的在找空檔想要把它們拍下來。

拍最多的,還是地板上那些明星手印磚,經過的路人像瘋狂的拍著,有手印的、沒手印的、認識的、不認識的,全都入鏡,好像這樣拍回去,就跟這些電影裡的主角更為貼近一樣。我也不知道我照那麼多手掌要做什麼,只是覺得來到這東方電影大城,不拍些什麼值得畫面,好像說不過去,來這裡,不就是要感受一下,這座被喻為東方好萊塢的感覺!

的確,電影在香港讓我們留下最好的時光。別人是去香港血拼名牌,我和兔兔則是看到DVD店,就忍不住的走進去狂買,國片、港片、大陸片、歐美片;電影、動畫、紀錄片;精典、商業、藝術類;這些我們在台灣找不到、台灣太貴、台灣版太醜的片子,都在香港一一買回。坦白講,我們並不知道這些東西到底是正版的還是盜版的(在香港影視店HMV買的,應該不是盜版吧!)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香港真的是對一個電影愛好者來說,應該常去的城市。

我和兔兔其實從第一天就開始狂掃DVD和VCD店,而且是一下飛機的那個晚上,在旺角我們就已經買了二十幾片,本以為二十幾片就很驚人了,接連幾天下來,本來還有很多空間的行李箱,越塞越多,等到要回程的那天,行李箱有三分之二全是我們帶回的片子(沒被海關扣),總共將近一百片。我的,大概只占了三分之一,二十幾片而已,兔兔的占了多數。回到台灣沒幾天後,我就跟兔兔說我後悔了,為什麼沒再買多一點,因為台灣的片子實在太貴了,在香港片子有三片50塊港幣、五片50塊港幣,比較熱門的,也是29、39~以上在賣,折合台幣都還算便宜,受不了誘惑的時候,就會狂掃。回程前的那個晚上,我們花光了我們的港幣,逛了三天旺角那家滿是DVD和VCD的商店。
我買了下列片子:
※《一一 A One and a Two》
台灣沒上楊德昌的電影。
本來只看到VCD,先買了後發現某家DVD跟VCD的價錢一樣,
所以又買了DVD,VCD已送人!
※《尋找周杰倫 Hidden Track》
因為這部片讓周杰倫在金馬新人審議倍受爭議。
※《川流歲月A River Runs Through It》
台譯《大河戀》,布萊德彼特很青春的樣子。
※《回到未來三部曲 Back to the Future》
很喜歡很喜歡的電影。台灣一整套DVD要個把千,真是坑人啊!
※《美麗有罪 American Beauty》
台譯《美國心玫瑰情》
※《畢業生 Graduate》
超精典。
※《誰知赤子心 Nobody Knows》
日本電影,台譯《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天邊一朵雲 The Wayward Cloud》
在台灣貴的要死的。
※《沒哭聲的抉擇 Boys don’t cry》
我並不愛但覺得可以收藏的,台譯《男孩別哭》
※《我的美麗與哀愁 The Peony Pavilion》
我在台灣怎麼也找不到,找到時,很開心。
※尼可拉斯凱吉《種計 Matchstick Men》
台譯《火柴人》,尼可拉斯凱吉《軍火之王》的海報很嚇人。
※《A-1頭條》
沒為什麼買它,就便宜唄!而且感覺好像還不錯。
※《手足情未了 Rain Man》
滿久的片子當時好像挺紅,一直很想看它,但看完後覺得還好。
台譯《雨人》
※《費城故事 Philadelphia》
電影台播過N遍,但我一次都沒完整看過。台譯《費城》
※《台北晚九朝五 Twenty Something II》
台灣票房可憐,便宜就買了唄!
※《香港製造 Made in Hong Kong》
陳果的優質片。
※《青春電幻物語 All About Lily Chou-Chou》
※《花與愛麗絲 Hana & Alice》
都是岩井俊二,但一直沒看。
※《短片過招 Jam Films》
由七位導演分別執導七部片長少於十五分鐘短片。
※《短片過招2 Jam Films 2》
集合四套短片合輯
※《狗男女的愛 Amores perros》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導演阿利安卓,《靈魂的重量 21 Grams》導演。
※《瘋狂約會美麗都 Les Triplets de Belleville》
得到一堆獎的動畫片。台譯《佳麗村三姐妹》
※《聖教慾 Bad Education》
反誹謗同性戀聯盟媒體最佳影片。台譯《壞教慾》
※《哲古華拉少年日記 The Motorcycle Diaries》
看完之後又去買書,台譯《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至於兔兔的嘛!如果詳列,我大概會瘋掉。因為還有七十幾片沒寫,她大概買了楚浮的一批、溝口健二的一套、賈樟柯的三片、貝托魯奇《巴黎初體驗》、《巴黎最後探戈》、法國「禁片」《Baise-moi》、《人民公廁》、《蘇州河》、《一個都不能少》、國際電影節一堆、《青紅》、《小武》、《和你在一起》、《戰地琴人》……等等。其實要找譯名不一樣的片子,還真的不好找,只能憑圖片或者是憑著印象中的英文片名找,到HMV時還發生跟外國店員用英文對話半天,加上比手劃腳後,他才用中文跟我們說話的有趣事件!

最後一天,我們還去了「百老匯電影中心」,那兒的片子就比起外頭的貴了一些(長得都一樣喔!),有些外面真的找不到的,百老匯也有,不過實在貴得太離譜,所以我和兔兔就此作罷,反倒在「百老匯電影中心」的書店坐到快要打烊。百老匯正要上映《長恨歌》,我拍下海報和用八達通購票機後,開始計劃下一次到香港的旅程,那一刻覺得香港人真的好幸福,不用看亂七八糟的電視,只要看電影就夠了。
當我回台灣整理好那滿坑滿谷的VCD和DVD後,突然想把家裡的第四台狠狠的停掉,想說「我再也不要看那些無聊的電視了!」只是這個計劃一直沒有完成,因為我還是抗拒不了體育台的誘惑。但是我想,再多去香港幾次,買回來的片子可能會讓我不得不剪掉第四台,好好認真的消化這滿坑滿谷的影片。
香港果然是個電影大城,就連走在街上,都能見著許許多多拍片的場景,走在這座城裡,就像參與了一部又一部電影的演出,驚奇、美麗!
2008.08.27再度去香港行前筆記。
來記錄一下當年買的片子,看了多少。
※《一一 A One and a Two》看完(貌似留給兔兔)
※《尋找周杰倫 Hidden Track》看完(不愛,賣掉)
※《川流歲月A River Runs Through It》未看。
※《回到未來三部曲 Back to the Future》看完(想找DVD,VCD被貓弄爛了。)
※《美麗有罪 American Beauty》未看。
※《畢業生 Graduate》未看。
※《誰知赤子心 Nobody Knows》未看。
※《天邊一朵雲 The Wayward Cloud》看完(貌似留給兔兔)
※《沒哭聲的抉擇 Boys don’t cry》又看一次還是不愛。
※《我的美麗與哀愁 The Peony Pavilion》看完,還在。
※尼可拉斯凱吉《種計 Matchstick Men》未看。
※《A-1頭條》好像是在第四台看完的噎XD
※《手足情未了 Rain Man》看完,但覺得不怎麼樣。
※《費城故事 Philadelphia》看完,留著。
※《台北晚九朝五 Twenty Something II》看完,國片會沒人看不是沒道理。
※《香港製造 Made in Hong Kong》未看,(貌似留給兔兔)
※《青春電幻物語 All About Lily Chou-Chou》未看。
※《花與愛麗絲 Hana & Alice》未看。
※《短片過招 Jam Films》未看。
※《短片過招2 Jam Films 2》未看。
※《狗男女的愛 Amores perros》未看(貌似留給兔兔)
※《瘋狂約會美麗都 Les Triplets de Belleville》看完。(貌似留給兔兔)
※《聖教慾 Bad Education》看完,好像借人了。
※《哲古華拉少年日記 The Motorcycle Diaries》看完,確定借人了。
P.S
香港快要結束,接下來會寫一些文字,像是小說或是散文。
rraay:
倒也不會身在福中不知福啦!
要我長住香港,我大概也會不習慣吧!
香港太過擁擠,不適合居住,
但很適合玩,尤其是買VCD和DVD..:P
我在香港土生土長
看你這樣寫才知道身在福中不知福^^^
siboney:
去的那家百老匯,在廟街附近。
兔兔說跟她之前去的時候長得不太一樣。
好像有改裝過,咖啡廳獨立出來了!
"我們並不知道這些東西到底是正版的還是盜版的"
都是正版, 在香港賣翻版是犯法的.
你去了那間百老匯?看相好像不是油麻地的.在百老匯電影中心買安樂發行的片子再加上會員價會比外面便宜.
我也想買楚浮的片子
不知道在哪裡買
你好,剛好逛到你的blog,嘿嘿!
我也是國片愛好者哩!超愛國片的,也超愛買,有機會可以交流一下……是啊!有些好片,在台灣的確很難買到,所以我都會到處逛逛,看到想找的片真是感動哩!
我想國片是有希望的!一起加油吧!!^^
开始我也怀疑,是不是这部小说根本就不适合拍电影。王琦瑶的一生,总是轻易地相逢,却又永久的失去。
也许就象你说的那样,是因为关锦鹏用"簡短的一段又一段的串成,所以感覺上,拼湊起的薄弱許多。"
片子整体色调还是不错,觉得如果象侯孝贤那样多用些长镜头应该会好些,有些动作、神态所要交代的主角心底里的那些思量,应该可以交代的更清楚些了。
这部电影啊,说到底,欠的就是那些琐碎的罗嗦吧。
PS.不好意思,在你的游记里谈电影,哪天你写了这部电影的评论把这些搬过去吧;)
老九:
說了不怕你笑,一開始我要寫文章時,我還誤以為我到的香港機場是啟德機場,後來想想,不對啊!啟德不是很早就關了嗎?哈~這才上網找了香港機場的資料。
要說收集癖,我也是一堆日劇和電影,那問我看完了沒,也是沒有。我還有另一項癖好,是收集劇本,只要我喜歡或是精典的,我大概都會收來看看,不過如同你說,我也是小小的跟隨者而已。不過偶爾還是會很心虛的把它們拿出來看一下,對自己也有所交代。
如果我現在要收集啊!還是以那昂貴的樂高為主。希望有一天,我也有一間樂高屋。
哈哈哈哈~~~
看你留言,真精采呢!看了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事。^^
換日線
我站在香港的土地上時間太短了,真正入境只待了二十小時不到,加上十來次的啟德機場過境,總時數應該不到你這趟香港行的三分之一。因此,城市香港的記憶大致如上則留言,很短很短。倒是機場香港的印象比較多樣,因為時間跨度長約八、九年,比如第一次美伊波灣戰爭時,滿機場內就出現許多荷槍實彈加警犬的武裝保安(電影裡的香港突擊隊一樣的裝扮);鄧小平南巡後那二年,機場大廳就擠滿了各地、各單位的唐山大叔、大嬸們轉機赴各國考察;然後香港是個繁忙的國際機場(但啟德機場的過境大樓卻相對的小很多),很容易就能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種,白人黑人、印度人,轉機到歐洲的,去美洲的,各式各樣不一而足。總之,說到真實的香港經驗,我的啟德機場過境大廳更豐富多彩得多,可惜,片斷雖然精采,但其間的內在連結卻很薄弱。以電影來比較,只能像幾場不相干的好鏡頭,怎麼看都不是一部完整好看的電影!呵~
至於楚浮電影,我當然是沒看完啦!六部只看完了《槍殺鋼琴師》,其餘的都還完封未拆的擺著哪。買這個純粹只因為我一九八X年曾經密集的看過系列楚浮電影(金馬國際電影觀摩展),而這套香港創造社發的杜魯福(楚浮在香港改姓杜,杜老爺的杜,哈哈)影片,已經出了二年多,我怕它們既將絕版,因此趕快請一批回家供著拜。
說到這種收集癖,通常一開始就是喜歡想據為己有,接著就是相似類型又各有些微不同的種類瘋狂收集。等到有一天,數量多到有點可觀時,自己看著實在爽,別人看咧,通常就有點奇怪兼可怕(因為數量驚人)啦,所以下面這種問題就接著出現啦;『阿諾,唔….請問….這個(些)你全都看(玩、讀、摸)過嗎?』
不管回答是什麼,問話的人滿不滿意,過後送給你的帽子又是什麼款式的(專家?達人?或肖仔、變態、神經病)!我只知道,人人都有成為伊美黛潛力….而我只是這個壯觀隊伍之中的一個小小跟隨者而已啦!哈哈哈~
註:伊美黛。馬可仕,前菲律賓第一夫人,出身寒苦,騰達後有嚴重佔有慾,倒台時被搜出建有大「鞋櫃」一間,內藏三萬雙高貴、美麗又很貴的「鞋子」。三萬雙喔!一天穿三雙,一年也就穿一千雙,三萬雙可以穿多久?
TNTea:
我也很想去上海搬碟。
我沒看過王安憶的書,所以看《長恨歌》沒有比較可言。不過鄭秀文確實很努力,但是她的中文實在讓她的整個表現降了分。
至於梁家輝、胡軍、吳彥祖,都還不賴。
上海的城市起落,是帶了出來,但因為我不太習慣這樣用很簡短的一段又一段的串成,所以感覺上,拼湊起的薄弱許多。
希望有一天去上海狂買碟。哈~
哎,如果你们到上海来,那肯定买碟买到笑不动:)不过也是要有几家认识的老店才比较容易淘到好电影.
顺便说一下,<长恨歌>,感觉电影不如小说来得好看,虽然我也有点王安忆的琐碎有点多.看得出郑秀文的努力,也有梁家辉、胡军、甚至吴彦祖、黄觉这样实力、偶像、人气的男配角组合。但感觉不是在讲上海小家碧玉的故事,到搞的象拍黑社会老大情妇的情感传记,气氛怪怪滴。
电视版的组合似乎更温情点吧。
老九:
我還有一篇沒月有寫完哩!大意是要寫台灣與香港的差異。旅行了,才能知道那些不同,也才能感覺其中的微妙。
去香港感覺上像看一部真實上演的電影,走到哪裡都是電影的場景。
帶回來的電影還沒看完,不知道你的看完沒?
我想,你經過的香港會比我的更貼近電影吧!
ElliS:
儘量搬,儘量看,回來的時候,你真的會有衝動,想把第四台狠狠的剪掉,撇開那些擾人的八卦和沒有營養的電視內容,從電影看世界,從世界貼近電影。
kivo:
我這次搬的東西,都是我以前看的,或是我找不到的,又或是我在台灣買不下手的。藝術路線嘛~~當然比不上兔兔囉!
我現在是商業偏藝術類,唯一不變的,大概以看國片為主要囉!不過坦白講,支持台灣本土片的時候,還是希望大家有長進些。
《時時刻刻》大概是兩年前看的,而且是去電影院看的哩!一直想重看,但一直沒看。再找時間囉!
小豪:
如你所言,台譯的片名,好很多。
還是覺得台灣的外片譯名比起香港,要高明些…
哈哈,你買的片子我大部分都已經看過了
不過看起來你也還沒有走很藝術的路線嘛
(兔兔選的片子的明顯比較藝術咧,偷笑中)
昨天看了《感官世界》,呃,果然很感官,哈哈~~
等下去看《時時刻刻》咯~
晃過……
如果有看不完的好電影,我也會把第四台剪斷!^^如果可以把房間的牆壁重漆,我希望漆成你照片裡的維多利亞港。明年去香港,我也要學你們~去搬電影回家。
感謝換日線的系列香港遊記,讓沒跟著一起去的旁人也能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香港嘛,我雖然過境次數不算少,但真正入境就那麼一千零一次;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五日晚上,跟你一樣我頭一次出國去的就是香港,當天傍晚入境(九龍啟德機場),除了到九龍一條熱鬧非凡的商業街跟著人買了幾樣東西,再到新界某處吃了一頓外,就直接入住位於九龍的X大酒店,印象深刻的是,那酒店門口有印度阿三開門,然後在大門口隔著維多莉亞港可以看到香江外港島的非凡夜景,我不記得那時會展中心是否已蓋好(應該沒有,那個中心好像是因應九七蓋的)?反正不要緊,那時天空一片黑,就算蓋好了,就算我以記憶力佳為傲,我也不可能記得那個大怪物應不應該出現在我那短暫的記憶庫中……。
總之謝謝換日線的遊記,讓我可以回到從前,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五下午八點半日到十六日上午十點離境的短暫香港行。
PS.我是兔兔買的楚浮一批裡的大部份片子的貨主!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