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her》人性和母性!

我無法同別人一樣說:「《mother》無疑是2010年最好看的日劇。」因為今年我也只看了這部2010年的日劇。但我必須說,這是一部再精采不過的日劇。

關於台灣的譯名《兩個母親》,實在是過分依賴故事的走向而譯成,無法表現前後兩對,兩個媽媽的故事。《mother》可譯成「媽媽」或是「母親」,但前者在口語上又過分的親暱,後者就能更精準的命中這部日劇的核心。

這陣子接連看了幾部關於家庭暴力、學校暴力的電影、電視,以及於《告白》中,一個母親對失去孩子後(一者孩子死亡,一者孩子失去靈魂,一者拋下孩子重組人生。)所為的那些舉動,不免交錯的去思考關於人性、關於母性。

◆孩子的不離不棄

故事的前段,引出了一個不常聽見的觀點,「孩子才是對父母不離不棄的人」。這個觀點,讓我在電視前為之震驚。

那些父母對於失去子女的害怕,時常性的成為子女的束縛,或者經常性的會問:「如果爸媽離婚,你要跟誰?」戲裡的這個觀點,力道十足的回應了這些父母。

當父母的始終都不明白,這沒有什麼好選擇的,也沒有什麼應該要被害怕著。要一個十來歲,或者不滿的孩子,做這種選擇,本身就是一種極暴力的傷害,心裡(理)的。

◆身體的暴力

身體的暴力,究竟會不會讓一個人終於決定放棄堅持,選擇遠離?小女孩繼美主動的站在對自己施暴的生母前說:「怜南(後改名為繼美)死了,她已經不在了。」沒有太過分的熱淚激辯,這樣緩緩的說出,在回憶自小與女孩相處的生母臉上狠狠的打了一個巴掌。

小女孩的冷靜(不是冷漠),回應生母的暴力以及冷漠,她忍著那份不離不棄的心情,絕斷的阻止了身體所受的折磨。而此時之後的下一秒,她擁著半路想要當她母親的老師奈緒,痛哭。

◆母性的溫柔

面對冷靜的繼美,奈緒給了一個溫暖的擁抱,跟她說:「想哭就用力哭吧!」繼美放聲,奈緒緊抱,而一旁奈緒的生母望月葉菜,將兩人擁入懷中。她伸出手,慢慢的摸著奈緒的頭。這一刻終於讓人忍不住的讓淚水直流。這是母親的溫柔,讓奈緒頭一遭感受分開三十年後母子緊密連繫的心,也是一種母親對於孩子不由自主的關愛。

而這裡,一併的將那些將那些拋下及被拋下的情緒,完整的表露。

◆人性的抉擇與軟弱

這部戲的主要男生要角藤吉駿輔,被安插在一個與奈緒有相同際遇的位置。面對被家暴的孩子,是救還不救?救了以後究竟能做什麼?是要像奈緒那樣帶人逃走,或是只能再把孩子交回會家暴的家庭,然後活生生的被打死?這個男性的角色,不是為了突顯「男性」,而是「人性」。

多數的人在這樣的家暴狀況,除了選擇法律途徑解決以外,幾乎沒有人會像奈緒這樣,冒著拐騙的罪名帶走小孩。這是人性的無能為力,更是人類物種內,無法加以挑戰或是被打破的準則。

人性的軟弱出現在幾個人的身上。一個是孤身帶著怜南的年輕媽媽,一個是為孩子解除婚約且避而不見的男人(奈緒妹妹的準未婚夫),亦即說明軟弱的是人性,而非「男性」。

◆母性的堅強

這裡指的便是奈緒的生母及養母。這兩個人的組合非常不同,身分、外表、財富都有對比的差異,但同時流露出來的是一種母性的堅韌,誓死保護子女的決心。而對照前面的人性,突顯這樣的堅毅並非女人一定會有,而是一種超越的愛,超越任何愛的愛,甚至超越前述那份「孩子的不離不棄」,終而形成一張強健的網,包圍著孩子,讓他們長於愛裡,漸而散發出他們內在的母性(人性的另一種)。

這部日劇精采的無非是它的劇情,但是戲劇裡的細膩更是令人讚歎。許多細節並沒有過多的贅述,只是輕輕的點一下,搭配演員的演出,都會不經意的牽動內心的情緒。眼淚總是在眼眶打轉,卻幾乎沒有狗血大哭的橋段。

靜靜地描寫這樣子的故事,就像是輕輕讓時間一分一秒走過的人生,那有高低起伏,也有歡喜悲笑,更有的是看似平凡卻又令人動容的真摯。

(後話:許久不見的阿信,已經演起奶奶的戲分,有一種莫名的親切,就好像從阿信開始,她就陪我們經過一些些的人生)

mother日本官方網站

《mother》/2010
導演:水田伸生、長沼誠 編劇:坂元裕二
演員:松雪泰子、山本耕史、高畑淳子、田愛菜、田中裕子

P.S
高雄有雨。夜裡有酒。酒暖於心,聽雨入眠。

換日線的話:《mother》翻成「媽的」不知道會怎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