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騎單車的時候,突然意識到一件事。在部落格的右手邊,有放上這一整年看過的電影、紀錄片的排行,突然在想,哪一部台灣電影是今年排最前面的?在猜,應該是《一席之地》,若扣除《不能沒有你》早在去年看過之外,確實是《一席之地》排在最前,但我想,那是因為我很喜歡高捷,也喜歡這個「紙紮」的題材。
這陣子看電影時總有些感覺,但是應該說長久以來,台灣電影很奇怪的現象。幾個朋友老是笑說,台灣電影的類型要不就是同志,要不就是弱勢,再不就是認同,最好再加上一些晦澀的內容。這當然跟環境有關,融合過於複雜的情感,和那些我們八百萬年都搞不清楚的種種,都讓思考變得僵硬(或者生活、思考都是),說故事的時候,也就少了一點趣味。
在Google《一席之地》的時候,意外的找到它入選優良劇本時的劇本。(很奇怪,我卻找不到它真正的頁面!這種劇本應該share出來的!)於是我將它快速讀了一遍。果然變成電影的,跟原來的劇本還是有些差距,角色的設定,場次的順序,以及最後的結局都不太一樣,但是電影比起原來的劇本,多了一些可看性。
從劇本看來,凱西(路嘉欣 飾)的角色並不是電影中的歌手,所以解開了我原來的疑慮,加入了原民的那個橋段,讓凱西上場唱首歌,不知道是不是因此才改了凱西的角色?而這個角色的設定改變了一些劇中其他的場次,可說是幾乎拉掉了凱西大半的戲分。戲分的安排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抽掉的那幾場,可以讓故事不那麼拖泥帶水,但是讓三鶯部落加到戲裡,就過分多餘。
這個「一席之地」到底是誰的?光是陰宅(孫家父親的墓地、紙紮屋)、陽宅(莫子的家、小剛的家、小剛賣的房子),以及莫子在樂壇的生存,就夠精采了,那幾條線的交叉發生到最後聚集在一起,就讓三鶯部落的支線弱掉了,也讓不知道三鶯部落這個事件的觀眾大概也是可以把它從劇中整體拉掉,因為它太微小,放在那樣細微的角落,有一種「它就是這麼渺小」的被忽略的呈現,但另一個角度,便是要講不講的扭捏。(雖然陳文彬的《千年》看來也還好,但相較之下,就完整一點!)
《一席之地》不但是因為紙紮這個在生死交會的行業,讓故事整個活起來,幾條線的交會、串接,都不是一般劇情那樣,單調的線性舖排,每每都有那種恍然大悟的心情。再加上劇情把線上的虛擬,變成實體的交易,宅男的木訥也不時都讓人會心一笑(或者大笑),都是十分有趣的部分,若說這部分,也是另一種「一席之地」吧!網路上的。
我最喜歡的是最後面的一場戲,當孫家從醫院出、樂團的團員從醫院入,兩線交會。再推回去前面的某一場,凱西和孫家弟弟彥碩在馬路上,再回到很前面的法院書記官和小剛、彥碩到莫子家遇到凱西。這樣交錯的安排,在台灣的電影(或者電視)裡很難看到。每次那些電影都會讓我們誤以為,急診室應該如此空盪,卻不知道其實人跟人之間,總是這樣不經意的交會著。那不是在講緣分,而是一種故事正在不斷發生的表現。
至於莫子到底是自殺死的?還是喝酒死的?還是像劇本裡是吸毒太過迷幻死的?其實不管他怎麼死的,我都覺得他的死,都是本劇裡最爛的安排。(不過劇本裡搭著另一個人的死,結局就比較厚實。XD)而為了要抗議而亡,所以辦的音樂會能有那麼多人,我也覺得是唬爛的!
但是《一席之地》算是很好看的台灣電影了!
《一席之地》( A Place of One’s Own )/2009
導演:樓一安 編劇:陳芯宜
演員:高捷、莫子儀、路嘉欣、陸弈靜、唐振剛、溫昇豪、隆宸翰、應蔚明
P.S
海報上的「在愛情的世界裡,我是否占有一席之地」,這種廢話實在太爛了!
我在美濃天氣晴,台北要有陽,請至美濃索取!
為了不要讓人都一直看我在美濃的生活,所以擠了這篇。XDDD
換日線的話:紙紮技術要有人傳承啊!啊!啊!
「其實不管他怎麼死的,我都覺得他的死,都是本劇裡最爛的安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