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

能好好把日常故事完整的、流暢的重演一遍,就是個好故事。不論是剪髮的老媽媽,或總是被欠錢的年輕黑手,那些日常角落裡的小角色,看似不重要,卻能跟著日子的陪伴到老,像吃東西若沒有熟悉的味道就感覺少一味,有了那一味,日子就像被多添加了什麼能被注入滿滿的能量。


傅天余

長片很久不見(其實量也不多)。看一個創作者在創作上的變化是很有意思的事,作品轉換了生命的歷程,關心的議題、思考的面向有時會做大幅度的轉變,作品也就有了歲月的刻劃,從《帶我去遠方》對遠方的想望(任何一種遠方,距離的、對世界期待的、對自己期待的⋯⋯)到《本日公休》在原地不變的「同款」,有了年紀的厚度,在作品呈現了對待時間與自己及身旁事物少了奮力呼喊、多了能靜靜站在那兒品味日子的了然於心:啊!日子啊!其實就是這樣啊!有些人來,有些人走,有些事不一定需要那麼急切,有些等待是必然!

Read More →

以「職人」為題的劇集能拍得好、寫得好的不容易,許多流於刻板印象的形塑或是經常用將主角打造如神(男神、女神)一般的樣貌,常讓該職業的職人們待在電視機前面大叫:「最好出版社的編輯們都男的帥女的美,最好還每個人都這麼氣宇非凡」「去醫院看看主治有沒有這麼年輕這麼帥!」,最經常性的是因為考量戲劇性的節奏,常有不切實際和不合邏輯的劇情安排。

不知道消防和救護人員們在電視機前看《火神的眼淚》時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但我是帶著「幹,那是什麼工作傲客也太多!」的心情,以及強忍著想罵三字經衝動看完前面四集的。如果以前四集的節奏將台灣消防救護人員所遇到任何的不合理、專業分工不確實、現有法規無法完全保障在面對緊急狀態所做出處置⋯⋯再往後面的幾集延伸下去,不知道是不是一件好事?

Read More →

我很喜歡這部戲的演員,從劉以豪、陳意涵、張書豪、布魯斯(幹嘛改名啊!)以及這部戲野性狂放、美到讓人驚豔的陳庭妮。並且第一次發現布魯斯的聲線真是好聽。

只是這個故事如我預期的一模一樣,完全是我無法忍受的那種為製造遺憾而製造遺憾的故事,暫且不論故事的結構或是邏輯合不合理,光是兩個明明可以在一起的人互相推開,我就無法理解這件事有什麼好悲傷的。那是各自的選擇,為什麼在完全沒有阻力的狀態下如此無病呻吟?觀眾還哭到淚崩。 Read More →

已經算不清楚,我或看或聽這個故事多少回。這是《滾石愛情故事》這系列裡,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也是故事節奏和舖陳最流暢的一個。又或許是因為從邱澤飾演的見喬身上,看見自己,以致於那樣深深喜愛著。

那是後來才有的邱澤。在那之前,我的印象仍然停在《小資女孩向前衝》和《必娶女人》,或者還有一點點他年輕時唱著〈你知道我愛妳〉的記憶。像見喬那樣的深情的邱澤,我未曾熟悉。 Read More →

12115562_826022874184221_7213468648686381184_n

看完《失控謊言》我回頭去找我寫過的、樓一安另一部作品《一席之地》。(誰的《一席之地》?,才發現我給這部作品相當高的評價。同樣地,我也挺喜歡《失控謊言》的。過陣子要來找一下另一部他的作品《廢物》來看。

「我就算再怎麼討厭我爸,也不至於要他死吧!」曉晨說。

一直覺得「親情」之於父母子女,都是一件奇妙又詭異的情感。那是無法被挑選的,總是有那種以「血脈」之親,把彼此綑在一起而密不可分。不論是溫暖的陪伴,還是相怨的糾纏。彷彿「結束生命」才能結束這樣的關係。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