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找我)排版、電子書製作的兩三事!
編輯、排版是很專業也很有趣的事!有很多細節我都寫在我的文字裡。有興趣的再一讀,有沒有合作機會就隨緣吧!
文字的背後,是軌跡!
說到底,人是在社會化的過程裡尋找自己,還是本來就擁有自己,只是跳進社會化的步驟中,後來弄清楚才甩甩頭對自己說說:「啊!現在所得出那些人際關係的答案,不就是自己青少年時期的樣貌嗎?」為什麼這麼多年怎麼還奮不顧身跳進那些「應該要社會化的與人社交」而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呢?
沒想到替十六年前這些文字整理成冊的過程最費時的不是校對,而是把認為應該稍作說明的人名、創作、科技專有名詞……加上注解!希望替年輕一輩,有興趣閱讀二〇〇九那一年的讀者稍微科普一下!或者也希望在閱讀的過程,能開啟一扇「想去了解」的門,去看看那個沒有網路、還不網路重度成癮的時代,我們的青春、後青春是怎麼度日的?
希望「阿線愛貓弟」這組貼圖能給你快樂開心的心情,像常常被說愛生氣的我,其實一直都很開心,沒有那麼容易記仇、生氣,只是比較龜毛像貓而已XDDDDD
那些一個人的旅程上摻雜著每個年紀裡,對於生活、生命的探索與反抗,有時想要證明自己一個人可以,又有時就是想逃避生活無法喘息的壓迫,試圖在一個人的旅行中,找回一個人的時候才能聽見自己心裡的聲音。
這就是個分眾時代,你永遠不知道其他地方還有沒有你的目標族群?你有沒有可能就那麼恰好地,在哪個瞬間,得到了珍貴的、你完全沒有料想過的青睞!或者再從這樣的過程中,漸漸地建立起小小的讀者群,少少的,始終專一、忠誠的讀者!
那是一場再也不能稱作是「青春」的出走,在後青春與進入中年之前。現在回想起來,已經慣於窩居在家的我,看著當時的自己,是種不可思議的心情:媽呀!我當時怎麼這麼勇敢!我現在還有這種勇氣嗎?怎麼想都覺得三十多歲的我,一定是在進行某種對生命的反抗,以茲證明自己能夠替自己的人生做選擇!這本書的生出,也是這種心情!
學會把自己的需求條列清楚傳達給別人,即使是用「訊息」,也要有「整合自己想法並說明清楚」的能力!把所有的細節都清楚的想過一遍,你會比較少犯錯,也會減少溝通的時間!就會發現「為什麼別人有效率,而你沒有!」或者也會發現「為什麼人家做事快得起來,你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