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說最後這一部的重點,大概就是將羅雨儂這個角色徹底推到一個心靈層次的層面,從蘇慶儀最後的回擊出她對羅雨儂最大不滿,不僅道出為什麼她要對羅雨儂做出那樣背叛的理由,也完成了這部戲幾乎神格化了羅雨儂這類人像神般的存在,說好聽一點是「普渡眾生」的保護著身邊的人,但在某些時候,又特別明顯地表現著:透過保護別人這件事,完成了自我內在的渴望,而忽略了人並不能像站在一種被仰望的高度。
關於這個心理層面的描寫,羅雨儂這個角色寫得挺好,而且越到戲的末端,越能看出劇本多麼想要將羅雨儂推往那個「看起來無害」但實質上就是她那樣的「聖人」姿態引發了連鎖反應。但要說羅兩儂這個人不好嗎?那倒也不至於,或者說某一種編劇懷揣著要呈現人性的企圖,過分明顯了,結果變成最後不得不讓羅雨儂扎扎實實的待在那個「像是神」一樣的位置。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