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多、文多、食物多,慎入!

完全想不起來上一次這樣的小旅行是多久之前?拿起相機一直拍照又是何時?本就不喜歡人多,趁著連假完的第一天到台南政大書城進貨,順便搭著姊姊的車到台南來個小旅行,這個疫情不見趨緩的春天到台南也得避開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避開人群好像才是上上策,但緊戴著口罩,見不到每一個人的表情,還是有著被阻隔的感覺,但也正因如此,那如以往的人潮在街道、景點還是少了些,拍照的時候,少了人群入鏡,構圖反而容易了一些!

Read More →

(寫在換日線的Facebook

我喜歡的一家店,它不需要華麗的外表,不需要滿是不搭調的氛圍,不需要充滿名人的簽印,和大排長龍的人潮。我喜歡的一家店,只需發出一種真誠的氣味,那我便會喜歡它。

「老房子」在台南已經不算什麼,有些老得有氣味,有些老得沒人味,有些甚至你不太明白那味到底跟「老房子」有何關係,硬是沖著老房子而開了一家店。倒不是說「老房子」開店,一定得有什麼書卷氣,或是符合調性的味道。只是發自內心的氣場,跟房子的氣場合不合得來,總是有人能感覺出來的。 Read More →

冬季的台南漫步-5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一個非假日的午後,我和朋友相約開車到台南找一個差點失去的朋友T。那是我們約定好的一場見面,在他進入加護病房後的一個半月,我們前往台南與他和其他兩人赴約,說好跟著剛出院的他,在台南小小的旅行。
冬日的午後,在安平品嚐完應該要吃的小吃,開車到了停著小小船支的漁港散步。這裡的船支排得很整齊畫一,他們似乎從來沒有離開過港邊,可能是中午休息的關係,在這裡沒有看到太多的人,陽光倒是沒有冬天的樣子,是曬得有些流汗的烈陽。
Read More →

[PunchParty12 在台南]講員合照

認識謝一麟是2006他和一群人弄《大聲誌》時。我在書店工作,需要擺放一些刊物,我喜歡《大聲誌》的開本、紙質及內容,我忘記後來為什麼書店會有人送來《大聲誌》這本刊物,但是在部落格上寫的這篇「再見南方《大聲誌》」,竟讓謝先生來部落格留言,但不是留給我,不過當時留言的三個人,在2008年的高雄,全都湊在一起,我先跟一麟見了面,再跟逍遙碰了頭。

第一次跟一麟碰面,他跟我的對話嚇到了我。我問他:「那你還會回台北工作嗎?」他說:「不能用『回』。」我改口說:「那『上』台北工作?」他還是說:「不能用『上』。」我囧了。結果,他好像說是要用「去」?我對這個人的印象,整個停在「嚴肅」,然後就不知道怎麼跟他說話。 Read More →

燈

我不喝酒,25歲前。對酒的印象始終都停在小時候母親酒後那般失態的搖晃,以及眼淚鼻涕緃橫的臉,教人不知所措的厭惡。滴酒不沾是為了維持自身的形象,知道自己不勝酒力,為不致失態總是小心翼翼避開喝酒的場合,PUB不去、聚會不喝,這樣的原則讓酒醉囧態不曾出現過,也不曾有人見著我胡言亂語的瘋癲。

那年,A離開我的跨年夜,我夢想中在一年之初的日出之旅,在他離開之後,忽然少了陪伴的溫度,這日出似乎顯得特別孤單,我獨自的在年末的夜晚,買了一瓶紅酒、一包滷味,一個人守在電腦前,喝著、吃著。夜半,有些醉意,撥了那時還記得的他的電話,響後一聲「喂」,隨即掛斷。日出之旅至今都未成行,而那個跨年夜,紅酒讓翻攪著滷味,全都吐進了馬桶裡。從那之後,我便更不喝酒,反胃的感覺太過噁心。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