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旅行

記不得上一次去墾丁是什麼時候?是跟前女友去的吧?應該也是艷陽高照的日子,那是墾丁應該要有的天氣。自從不談戀愛後,我的相機只有拍食物和商品了,或者只偶爾在去台北找朋友、跟姊姊出門的時候,才會拿出來用,唯一比較認真拍照、整理照片,也許是每一次出國的旅行,東京、京都、首爾會全員出動:Canon 5D2、EOSM1、2、3、50,Canon A-1、AE1,Olympus mju 2,拍立得,有時再外加一台vivitar。

身上有四台以上的相機,是2010年前後期部落客年代的標準配備,再加上一台2公斤的macbook,零零總總扛在身上的負重可能超過一個1歲孩子的重量。喜歡拍照嘛!扛多重都心甘情願。

但說起「旅行」,好像從來都是為了拍照而行,或者可能只是因為可以跟一起感到還算自在的人出門,倒沒有特別想要、喜歡去哪裡。若沒有「拍照」這件事,也許我不會有那麼多出門的動力,宅在家裡哪兒也不去!

旅行的時候我跟很多人不同。前女友喜歡的藝廊、博物館、大自然我一概不喜歡,後來旅伴變了姊姊,我也沒有特別「想要」去哪裡,多半都是滿足別人的需求,若是步行就專心執行「人肉GPS」的功能(相信我,即使有google map,路痴還是路痴,他們從來無法好好跟著手機辨識方向。)若是搭大眾運輸,我會很專心地看著所有的招牌、車輛、建築,然後拍照收在自己相機的記憶卡裡。

我不喜歡那些特別被標示起來的風景勝地,管他歷史多悠久;我不喜歡被形塑成「非去不可」的景點,管他網路上評分有多高;我不喜歡看不懂的藝廊、博物館,但我會願意為建築和老屋的設計走進去;我不喜歡奈良人比鹿多、不喜歡只為了貓去和歌山、不喜歡迷戀湘南海岸還非要去那個《灌籃高手》的平交道拍照的行為……

我喜歡日常。喜歡日本居住的地方和辦公的區域有著不同的建築排列,喜歡從高一點點的樓望出去的小平房一棟棟在街道上排列,喜歡新大樓和舊公寓間穿插著木造的老屋,喜歡所有所有為日常生活而存在的市場、運動公園、公車站、亂停的單車、路邊的攤販……以及過著自己生活的當地人(像曼谷、像花蓮市區,後來都太觀光了,為觀光而生、為遊客而作,少了生活的氣味!)

不談戀愛後也很少在島上玩了,連什麼日常的展演、活動,我幾乎都不參加了。多半是因為太多人的場合很消耗體力,加上不想讓身體太多負荷也就甚少扛著相機出門拍些什麼,也就更沒有動力出門了。幾次還有體力時騎過單車去幾十公里的潮州、屏東、台南走走,或是跟著姊姊去她愛看網美網紅推薦的店家、景點看看。

非常想念那段體力旺盛、身上扛著標配出門拍照、上傳、寫文的日子。每一次按下快門之前都像腦力激盪一樣:底片機需要一再挪動身體的高低、左右,或仰或俯;數位機老是亂按亂拍,只偶爾調一下光圈快門,每次修圖都會想半天構圖在構什麼?(倒是跟我出門的人都會被我留下不少再沒有人會有興趣側拍的影像,而且我堅持不拍任何人的醜照,就算有我一定會只收在硬碟裡。)

自由工作者有個好,不用假日、週末跟人擠餐廳和景點,說走就走是常有的事,但每次出門的時候總是會出現「工作來了」這種事。趕忙在出門前一晚加班到凌晨,應該也是好久沒有的工作形態,在那扛著標配出門旅行的日子,可是天天為了寫文、整理照片再加上趕稿、回稿,常常是睡眠不足的踏上旅程呢!

聽說墾丁再不是上一次去的樣貌,大街上的人少了,反而轉往恆春鎮上有很多不同特色的小店。上一次去墾丁的照片應該還在硬碟裡,卻記不太清楚幹了些什麼事、去了哪裡?

不過,記憶就是如此的,有新的就得把舊的蓋掉,有時連照片都不一定會翻找,就像常常看起Facebook的回顧常會有那種事過境遷、人事全非的心情。但拍照還是件非常與自己親貼的事,如果你在拍照的當下夠專注,也許看著照片的時候,你會記得當時的自己,想起按下快門的那一刻的心情。

我的記憶很糟,寫過的東西我常忘記我寫過,常常要寫遊記的時候,不靠照片會想不起來當時發生什麼事。但也許我拍照的時候都非常專注,只剩下我和觀景窗裡的小畫面。

P.S

去一趟墾丁,竟然又想買新相機,結果發現我的相機出了新一代的,卻沒有更高級一點而感覺省了一筆錢。最重要的是Canon的小單眼相機只有EOSM50有觀景窗。沒有觀景窗的相機拍起來跟手機一樣。但拍照其實就是要讓眼睛只剩下一個框框,才不至於被其他的景色干擾!(是說,在這個年輕人不知道mp3怎麼用電腦播的年代,還有人用過觀景窗來拍照嗎?)

日記。高雄

圖:Canon EOSM50
20210317日日旅海
20210317美好生活旅店
照片還沒整理好,可以到我的Flickr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