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輩子更加確定!《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

引葉青的詩集名《下輩子更加決定》,來寫一本成人亞斯覺醒的書,似乎太不文青了一點。但我必須用這個確定,好為我心裡與這世界的格格不入,寫下一點什麼。特別是對自我的尋找,有著更加確定的說明。

讀了寶瓶文化出版《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我寫下這篇文章,隨後在facebook上與正準備出版《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的前推友陳豐偉連結起來,搶先讀了這本書。

從「想要尋求精神科醫生的確診」到讀完這本書後,我更加確定,「關於亞斯的特質」在我身上是有的,而且,不需要有任何診斷和專業的認可。

且不說太多生活上枝微末節的細節。光是與人的社交往來,就夠我一路從小、懂事到現在,吃盡苦頭。即使經過社會化的洗禮,和許許多多為了要與人群往來較為順暢而仿照的社交行為,將近不惑之年的我,仍然在群體裡經常感到挫折、沮喪,或者「摸不著頭緒」而踩爆一顆又一顆人際關係的地雷,或炸壞我身邊所有的人,而他們也弄不懂我到底哪裡不對勁!(我也說不清)

「亞斯特質」究竟使我人際關係遇到什麼樣的瓶頸?或是讓我生活受到什麼樣的影響,約莫只有我自己可以完全體會和感受到的。那些處在人群裡的焦慮、緊張、壓迫,都在在地讓人想要逃跑;那些孤立自己,待在安全範圍的行為,往往成為與人往來最大的障礙。我講不清、說不明,因為我還在尋找、尋找「為什麼我是這樣的我?」的解答。

我一路都在尋求解答。

幾年前我做過精神心理類別套書的行銷文宣。我把每一本書的主軸都稍微讀了一下。最後我留下來那本,書寫成人亞斯的書。我不確定我是不是?我甚或不知道如何開口去尋求專業的解答。我把這個疑問、困惑擱下了許久,直到寶瓶文化的《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寫給新生入學前的父母看的)到這本《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我終於更加確定我身上那些特質。

我像是得到重生一樣。(這樣講頗誇張的哈哈)

知道我天生對某個音頻的敏感而焦慮。了解我處在人群裡種種種種的不舒服、不愉快所謂何來?清楚我那某些固執的毅力、堅持不是強迫症,更知曉了我許許多多的執念和專注,不論幫助了我完成事情,或是搞砸了許多人際往來的,都與亞斯特質有關。

我開始往記憶的深處挖堀那些困惑我這輩子至今的行為舉止、社交言談,和那些讓我總是孤單無助的隱形狀態或不存在感。感覺好像誰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脈,過往太多太多的「為什麼?」太深太久的困惑,都在那一瞬間,自動解開了。

我早就發現困住我人生那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我試圖用我理解的方式,去梳理那些結成一團解不開的毛線球。我慢慢地一絲一絲找出線頭,讓自己和這世界(及其他人),有比較好的共存方式。但是進展很慢,慢到我還是時不時地,引爆自己或是別人的炸彈,讓自己炸到空中再墜落,還得自己撿拾一地碎片。

讀《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這本書稿時跟讀《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一樣。我是一直狂笑讀完的。然後開始回想所有的記憶。那個「狂笑」及回想的背後,有著恍然大悟的心情,更藏著大量悲傷和痛苦的記憶。

如果早一點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的,那麼過往人生那些不被了解、困惑焦慮、孤單痛苦想逃離世界的感覺,會不會就少一點?如果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特質,會不會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可以選擇、發揮自己的潛能?如果可以更了解自己,能不能就與這世界(及其他人)的格格不入少一點?能不能更清楚的向他人表達自己每一個情緒狀態?而不只是透過負面行為的展現?

「亞斯」是一種「特質」不是病。我想除非這個特質引發的焦慮讓生活失了序,或是影響了身心的狀態,出現了不得不就醫的狀態,那麼它確實無須透過醫療體系去「治癒」什麼。

「亞斯特質」當然也不會是一種拿來作為合理化所有行為的解釋。只要你真正的了解它和自己,就不會認為「我是亞斯,所以旁人都要來牽就我」;只要這個社會真的開始了解有這麼樣的一群人,有些我們不得不處在人群裡的偽裝,就可以暫時卸下,好讓自己真實的、不害怕也不恐懼的想逃跑,站在別人的面前。

我有頗多頗怪的亞斯特質,常搞得我自己和身邊的人超級無敵宇宙霹靂疲累。但這輩子,我更加確定,我非常喜歡這樣的自己!

謝謝陳豐偉和朱亞君。

《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陳豐偉
小貓流文化/2018.10.03/ISBN:9789869673402

《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王意中
寶瓶文化/2018.08.18/ISBN:9789864061273

圖片來源:陳豐偉臉書X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