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這一系列的改編偏向科幻,會無法呈現吳曉樂原著裡那種令人焦躁、不安的情緒,沒想到〈媽媽的遙控器〉,改得如此美妙,將生命裡一再的一再,與世界(父母)的對抗,寫得如此澈底,讓絕望成為妥協的理由,將希望變成永遠無法抵達的想像。
跳脫原來從家教角度的描寫,〈媽媽的遙控器〉成為全新的故事。你很難不跟著紀培偉的情境裡去感受那一再重複的日子。我想起初我們都有一種「啊這剛不是演過?」摸不著頭緒的感覺,隨著每一天跟著紀培偉的重來,終於搞清楚那是媽媽手上的搖控器作祟,讓你重複寫著同一份試題、聽著老師、同學說著同一句話,直到你向媽媽妥協,重複說著那句:「會考上好大學。」的句子,媽媽終於才放過你。
這是多麼熟悉的成長經驗。我們或多或少都被遙控著,必須學會某些我們根本不理解為什麼要學的事;我們都有過為了理想的將來,所以放棄過一點點(或者很多)我們想做想試的事、想看看的世界;我們甚或還有共同的恐懼,是無法將自己心裡的焦慮、害怕、期待、夢想,誠實的交予給我們生命的父母。於是我們想要成為更好的人,父母心中那個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我們!
最驚悚的,莫過於紀培偉一再自殺的情節。這段的編寫,實在是刀刀命中,那些在成長過程中曾經為了自己不符父母期待,而想過去死的心。終究沒有太多誰,能夠在一次又一次閃過「也許我死了,他們就不會那麼失望」的念頭時,真的付諸行動。所以我們沒有人會知道,究竟能不能以自己的生命,換得一點父母的柔軟或妥協。(妥協我們就是無法成為他們想要的樣子。)
更殘忍的部分是當紀培偉問出:「媽你還要我死幾次。」最終只能自己妥協,而不是由媽媽按下停止鍵。它彷彿在告訴我們:嘿!別傻了,你媽不會因為你死了好多次,就放棄控制你。又或者是在說:嘿!看,媽媽的愛終究還是會讓你妥協。但我想,它還有一個非常深的隱喻,將時光拉到紀培偉長大後的那場相親。
紀培偉對著相親的女孩說:「我覺妳很勇敢。」而女孩向他說的那一段話,像是在提醒他的懦弱,但他明明就一試再試,怎麼也逃不出母親的手掌心。究竟是自己懦弱不勇敢,還是母親的不安、擔心太嚴重呢?
這樣的前後呼應,非常巧妙。讓人從一個男孩到男人的身上,看見太多的矛盾衝突。那個努力想掙脫母親遙控的男孩,最終與媽媽有著相同的習性,想抗拒卻又懼怕那往事一再重演。直到遇到這個勇敢追愛的女孩,他終於決定,奪回媽媽手上的遙控器,回到他最快樂的那一天。
那一天。
你還記得你人生中最快樂但卻被奪走的那一天嗎?或許也在向所有父母提問:「你還記得你生下這個孩子的那一天嗎?你用什麼樣的心情迎接?那一天你做好準備接受這個可能無法達到你所期待的孩子嗎?」
而哪一天,你才會選擇放下手上的遙控器。讓你的孩子成為你的孩子,成為他們自己的樣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媽媽的遙控器
導演:陳慧翎 編劇:蔣友竹
演員:柯素雲、劉子銓、凌心妤、曾少宗、路嘉欣、莫允雯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官方網站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on Children》Facebook
Netflix《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圖片來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on Children》Facebook(稍微裁切了一下,上面留白太多。見諒)
延伸閱讀:我們都應該成為我們自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強力推薦,看書吧!書跟改編很不同。但一樣令人焦躁!自行上各大書店找囉!
P.S
不知道有沒有毅力每週看完就寫?如果有。我應該會把「讓你的孩子成為你的孩子,成為他們自己的樣子?」這句話,通通留在最後一句!但願我們與父母或者你們與孩子,都能擁有自己的樣子。
One Thought to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媽媽的遙控器(有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