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從環境汙染的抗爭為起點的電影,就注定要把環境、政商、人民生存下去的條件,一起帶進故事裡,這是這部企圖心的其一。其二,則是想要藉由解剖一個死於抗議現場的人,來細說環環相扣的人性。故事方向本身是好的,但在太多推敲的過程裡,埋下太多理所當然,使得整部電影只剩下想表達「官商勾結的嘴臉」,卻在細節裡失去更深層的挖堀跟探討,反而成為有點草草了事的結局。
如果看過柯金源的記錄片《前進》,很難不去回想在台灣關於環境議題的抗爭,是如何一環扣著一環、一個接過一個的開發和破壞、針對不同的開發案(土地、環境破壞的開發案)進行長長久久的抗爭。而看著《引爆點》就很難不去想起,在《前進》裡所提到的過去這數十年間,在台灣一場又一場的抗議現場,以及數十年後的現在,再去回溯當時以及對比現在,也就顯得《引爆點》薄弱又牽強的劇情。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