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安帕瓦Amphawa、清邁,及兇猛湧入的中國觀光客

2011 In Thailand DAY 01-11

二○一一年二月,從有點寒冷的台北,飛到台灣夏天般的泰國,玩了十一天,從曼谷到安帕瓦,住了水上民宿、逛了水上市場、去了鐵路市場(美功),然後再搭八個小時有臥舖的火車到清邁,租機車晃了一天半,又搭了十二小時的客運回到曼谷。

在曼谷,感覺到的氣味就是「觀光」,整個城市都是為了觀光而存在。若不是因為還逛了一些這幾年聞名的藝術、設計中心,曼谷剩下的就是那些不再是以文化之名被朝聖的佛寺、撿便宜的拷山路、搬零食的大賣場,順便伴隨著路邊著觀光客的計程車和摩拖車載客的騎士,和一旁正在抗議的紅衫軍擦身而過。

出國,對容易在不熟悉的環境感到焦慮的我來說,是很緊張的,像是要搭兩個小時的小巴,到美功看鐵道市場、到安帕瓦住水上民宿因為不熟路還上了摩拖車被載回民宿,但是都比在曼谷市區趴趴走來得有趣許多。

2011 In Thailand DAY 07-37

安帕瓦的人群,應該也有五成以上是觀光客,但它至少還有著你看得見「不只為了觀光客」而存在的那些事。雖然我不太確定是不是被營造出來的,但它不像曼谷建造出來的商業。

沿著安帕瓦水上兩旁的商店走,看著那些準備招覽觀光客的船支亮起一盞盞燈,這是他們的市集,也是觀光客的。邊逛邊和店家交雜著彼此都很爛的英文聊著天,還哼著鄧麗君的《何日君在來》。夜裡,參加我最不喜歡的觀光客遊湖的活動;晨起,小沙彌家家戶戶收起人們給他們的食物、吃著划船來賣的早餐,直到民宿老闆車我們去另一地的水上市場,才喚起一點觀光的商業感!

2011 In Thailand DAY 03-158

所謂的商業感,很簡單的形容是:「有些人賣東西,本來就是他們的工作,有些人則是看到龐大的利益而賣東西」心態不同,所創造出來的氣味就不同。

轉往清邁,在臥舖體驗著電影裡漫漫長夜鐵道上的感覺、吃著有點冷的氣味、聽著同車外國年輕人的吵雜,還請服務人員去勸說一下。清晨的清邁,看著日出睡著,直到中午在飯店旁租著機車在清邁亂騎。

真的是亂騎,城裡有一圈是單行,要轉向,你必須繞出去再轉向騎進來,像我這種方向感極好的,還是會迷路騎上另一條快速道路,漫遊的google map,都看到一堆泰文,要很努力的辨識才回到原來的路上。

2011 In Thailand DAY 06-143

在清邁,上了山的寺廟、經過動物園,和不經意看見的咖啡農家,還下來拍了許多豆子。山上的廟不像曼谷,擠了一堆根本不懂禮節的觀光客,多了很多誠心參拜的人(我分不清楚是不是在地人)、山腰上的男子彈著吉他,丟進了打賞的錢。

騎著車,繞進清邁大學、兒童圖書館、路邊的書店、聽說很有名,有許多創意設計者的小店。它們靜靜的存在,等著來訪的人,不論是不是外來的人。

2011 In Thailand DAY 06-164

高雄近年來很努力的朝觀光發展,中國觀光客湧入,許多特意提供中國觀光客的服務慢慢形成一種固定的商業模式,為了賺錢,想盡辦法削價競爭、迎合中國觀光客的習慣,究竟留下了什麼?

出去旅行,不就是要體驗在地的生活習慣、感受當地的人文歷史、欣賞那些只有一個地方有的特色嗎?如果只是要製造一個賺錢的商業模式,那何不一模一樣的仿造,移入中國當地,這樣大家也省得坐船搭飛機的勞動傷財啊!

聽見凱旋夜市給郵輪觀光客包場,吃著複製式的夜市小吃,來台灣半日遊來吃這個夜市,我頭皮都發麻了。原來,花錢可以花得那麼不理智;原來,賺錢也可以賺得那麼麻木。當你回頭聽著夜市老闆說著:「我們不收場租、水電,希望攤商回流。」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打造全台灣最大的、合法的觀光夜市,是這樣的。

如果你是很在地的高雄人,你會知道最有意思的夜市,是每週只出來擺幾天的市集。那種帶著期待的,就像到美功的鐵道市場,要在下午四點前到達,再晚就收攤了。

在中國的觀光人潮湧入的同時,最好的方式,並不是「複製」式的「削價競爭」。總是要找到最獨特的、難以重製的特色,才有可能留得住觀光客(才留得住錢)。

記得所有有外星人入侵地球的電影都怎麼說嗎?外星人來地球取走地球的資源後,就會走了,沒有價值的地球,他們不留,他們會到下一個星球去。

所以,我們要成為太容易複製商業模式的地方嗎?

延伸閱讀:如果金鑽夜市是恰圖恰CHATUCHAK市集,會是怎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