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從起風開始說起,鏡頭帶過「配戴口罩」的警示標語,像每天開啟空污app的提醒,總是黃橙紅在輪替,若是不經意發現app上出現空氣品質良好的綠色,還得興高采烈的截圖放上Facebook上,以茲記念。
《濁流》舉起這個時代的旗幟,說著那些工業污染背後的利益糾葛。 Read More →
電影從起風開始說起,鏡頭帶過「配戴口罩」的警示標語,像每天開啟空污app的提醒,總是黃橙紅在輪替,若是不經意發現app上出現空氣品質良好的綠色,還得興高采烈的截圖放上Facebook上,以茲記念。
《濁流》舉起這個時代的旗幟,說著那些工業污染背後的利益糾葛。 Read More →
長久以來,台灣電影只要加入「同志」這個題,就容易陷入一種「不能自拔的自憐」裡。總是會在其中輪迴著「∵(因為)是同志,∴(所以)悲傷、黑暗、不快樂、沒有未來、不能面對、無法啟齒……」數不清的負面。(當然也有那種神話的同志烏托邦)。
《命運化妝師》的同志梗,其實在陳庭(隋棠 飾)一出現,就爆了(一直很猶豫要不要寫這個梗。)不知道片子的命名,到底是為了不想破梗,好製造一種驚奇,或是將這個梗視為自然的發生?若是前者,就不足以欣喜,但若是後者,則是讓人樂見一種觀念的轉化,不再強調讓這樣的關係成為故事的軸心。(但如果是要像海報那樣製造一種陰暗、死亡、恐怖的氛圍,那真大可不必。)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