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台灣電影都很難得遇到同樣的共鳴,不是身邊沒人看,就是很難有人能討論,或者只要太偏門的還常因為檔期的關係就錯過想看但沒有看到的電影。這幾年台灣電影都會給我非常意外的驚喜,比如說去年(2019)的《下半場》(我還院線看了兩次、線上看了一次)、前年(2018)的《狂徒》,以及今年的《親愛的殺手》,都會讓我有撿到寶的感覺,為了撿這種寶,我願意給每一部我不確定好不好看的片子,一場電影票的錢!

拜疫情所賜,連雜誌都做起「瘋台灣電影」的主題(明明就很多很好看,而且會有人去看),不知道是不是《親愛的殺手》的情慾戲太多,連youtube都一大堆假片源,還被安排在大廳,而且人數幾乎是小廳的滿場,讓我在心中驚呼了一下!

Read More →

跟鬼神有關的故事,多半都會與「心魔」(自己)牽扯在一起。但人與這世界相互牽動是非常細微的,像蝴蝶效應一樣,牽一髮動全身。你就算要抽絲剝繭,也常會被囚在另一個繭裡。本來沒有看這部電視劇,發現好像錯過,才又上公視+付費看。

由精神、心理狀態出發的故事不少,說著鬼怪、輪迴的劇情也常見,但要把兩個完全結合就不太多,雖說最後都還是會回歸到人與自己的共處、面對自己、突破「心魔」的部分,但「鬼神論」常常圓不了劇情就把鬼、神拿出來搪塞一下,若要回到科學的精神、心理層面上就必須多加硺磨。 Read More →

電影從起風開始說起,鏡頭帶過「配戴口罩」的警示標語,像每天開啟空污app的提醒,總是黃橙紅在輪替,若是不經意發現app上出現空氣品質良好的綠色,還得興高采烈的截圖放上Facebook上,以茲記念。

《濁流》舉起這個時代的旗幟,說著那些工業污染背後的利益糾葛。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