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愛的連結/《愛愛內含光》
當性與同志關係都可以作為戲劇的主題,不再是不被提起的事時,或許我們的社會又更往前進了一步!在愉悅的時候可以與他人分享,在受到委屈時不再獨自承受孤單的重量!一旦能被提起,我們就能擁有更多的擁抱!
文字的背後,是軌跡!
當性與同志關係都可以作為戲劇的主題,不再是不被提起的事時,或許我們的社會又更往前進了一步!在愉悅的時候可以與他人分享,在受到委屈時不再獨自承受孤單的重量!一旦能被提起,我們就能擁有更多的擁抱!
「不夠善良」很好,太完美的故事、人設通常都不切實際,不切實際的故事只能是一種想望或者看過就忘的癡心妄想;回到現實的當下,或者擁有共鳴能思考自己的意識,也許更是抵達豁達境界的開端:這一切都是意識的左右!一旦你找到了那個開關,你就會享受你意識所帶領你到達的所在!
最好的愛情不就是應該在愛的時候熱烈地呼喊、交纏,不愛的時候還能放開手讓自己從中離開!準備遇見下一個人,或者和自己戀一場愛!
台語是個極為優雅的語言,它的聲調在抑揚頓挫能好好使用的人,聽來會令人為之著迷。現階段有太多的詞𢑥因為沒有相對應的台語詞,以致溝通上會在大部分的語詞中夾雜著我們稱之的國語,而在戲劇的表現上,就多以將所有的語言轉換成「全國語」這樣的模式;事實上即使台語在九◯年代後出生的孩子都不大使用台語為主要語言,但有很大一部分的人生活中還是會有非常多的台語使用。
好好過日子,偶爾跟家人朋友說說心裡「以為說出來很尷尬、嚴肅」的心情,或者放下手機認真和身邊的人一起過日子,那些「領悟」啊!都在日常啊!不用那麼認真看劇寫筆記啦!好好的、靜下心來過日子,有生之年你都能夠明白的!
但說台劇都是雷嗎?其實倒也不是。說穿了就是你若是看過大量的外國作品,回頭再看台劇,更容易會有那種「少了什麼」而感到「可惜」的心情。可惜了,就是沒有宣傳說得那麼了不起!
我已經忘了上一部看台劇(或台灣電影)時產生那種「啊!好好看、好滿足啊!明天又可以繼續往前走去!」的動人;經常有的感覺多半是:「好好講一個故事,怎麼,這麼難?」(好好講一個不用解釋太多別人就會相信且融入其中的故事,怎麼,這麼難?)或者也經常性地感覺在某一個點上發現台劇再沒有那種可以同理人生、療癒自己的動人了!
《人選之人》拍得很好,把台灣的大選拍得如此真實,把我們熟悉的日常情節都搬上了檯面,並突顯之中創作者想要表達的細節。誰說一定要拍那些懸疑血腥或是非得抽絲剝繭地尋找兇手才能吸引觀眾呢?誰說故事一定要多麼的創新且出奇不意才能吸睛呢?